產權改革探析論文
時間:2022-02-12 11:57:00
導語:產權改革探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產權政府所有:中國制度現代化正常演進的主要障礙
二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就,這成就不僅縱向比較巨大,而且橫向比較令人羨慕。但是,同樣是這二十年,中國社會卻并發出如此之多的問題,有些問題簡直達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對于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發展與問題尖銳并存的現實,盡管人們從不同視角進行了有說服力的分析,[4]但本文認為,其直接原因是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制度沒有同步生成并發揮相應的作用,核心障礙則是產權的政府所有--政府所有產權通過障礙中國現代制度的正當建構和演進,導致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問題叢生。
之一:政治
現代政治學的一個常識是,市場力量即是民主力量,現代民主政治緣于市場經濟力量的支撐。研究政治發展的著名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認為:"民主的前景取決于經濟發展的前景",[5]他明確闡釋了市場經濟的民主意義。在由市場力量構成的民主力量中,主導力量是所有者力量,所有者力量強大民主力量即強大,反之即弱小。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摩爾指出"沒有資產階級就沒有民主"。[6]縱觀世界各國特別是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中許多國家的政治民主化進程發現,當經濟市場化發展到今天中國這樣的水平時,許多國家不是已經民主化就是由市場力量轉換或支撐的民主力量已經非常強大。但是,在中國,到目前為止似乎還發現不了民主力量的存在。[7]原因何在?中國的市場主體中所有者群體總體上不合格,中國的市場力量難以成為現代民主力量。
首先,中國以產權政府所有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市場經濟,二十年來雖然一直快速發展,但并沒有同步形成具有民主性質的市場力量,因為中國市場經濟的主要力量--所有者大多由黨政官員直接充任,或是由與政府建立了直接和緊密政治、經濟聯系的經營管理者們擔任--他們不是真正的市場主體,他們的整個經營活動要面向市場,更要面向政府,是政府而不是市場絕對地支配著他們的命運。政府通過產權控制了企業及其決策者,企業當然成為主要聽命于政府的經濟力量,而不是真正獨立于政府的市場力量。由于以政府企業占主導地位的經濟力量不是完全的市場力量,它也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民主力量。
其次,二十年來,中國的民營經濟有了長足發展,但這一經濟體的所有者相當部分是靠與政府建立各種聯系,從政府獲得優惠的政策和物質(如貨款、批地)資源致富的。他們從一開始即與政府形成的并非完全正當的經濟聯系,決定了他們不會在行為上公開、直接訴求民主,因為一旦在民主的壓迫下政府的合法性出現危機,一是他們會牽連出來受到追究,二是他們失去了
特殊的體制保護?,F階段的中國,這部分民營經濟雖然可以歸之于完全的市場力量,但他們并非純粹的市場力量,也就很難成為合格的民主力量。至于真正以自己的誠實勞動發展起來的部分民營企業,一是分散,二是總體力量小,三是發展到一定規模后不少即與政府聯姻而演變成為變了質的民營經濟。這類民營經濟作為民主力量是弱小而內含缺陷的。
通過對中國市場經濟力量構成的結構性分析,我們能夠獲得一個基本結論,中國的市場力量總體上是受政府直接、間接支配與控制的經濟力量,它不可能成為迫使政府轉變職能、厘清權力界線、強制約束權力行為的民主力量,中國的"經濟精英最喜觀的是錢而不是民主"。[8]因為與民主制度相比,他們從現行制度中謀取利潤更為容易和快捷。與此同時,中國市場經濟中所有者主體的基本不合格和真正民間力量的弱小,致使各市場主體缺少中堅力量自組織各類民間團體,并以組織化的市場力量采用民主的方式與政府博弈。民營"經濟發展的障礙也是民主擴展的障礙。"[9]
目前的中國,是一個已經存在龐大有產者群體但沒有強大民主力量的國家,他們絕大部分的不合格與完全的分散狀態,宣告了中國難以形成實力強大的民主運動自下而上推動中國政治的民主發展。有人認為,這是政治集權或強權所致,本文認為這樣的解釋倒置了本末。因為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如果今天的政府不控制數額龐大的資產,那幺主要由民間資本組成的強大而獨立的市場力量,馬上就是令政府無法支配的民主力量。作為民主力量,只要政府為所欲為,他們就會自主結成同盟予以抑制;只要力量足夠強大,他們就要聯合起來控束政府。所以,政府所有產權,成為中國今天健康而強大的市場力量難以形成的主要障礙,成為中國民主力量不能隨市場經濟發展同步擴張的主要障礙,同時也成為目前的政治集權難以削弱的主要原因。
之二,經濟
稍有經濟學常識和理性的人,都有可能對運行中的中國經濟做出矛盾的評價:經濟發展很快,問題擴張很快。有學者將此概括為中國發展的五個相互關聯的悖論。[10]對于中國經濟與問題的雙向同步發展,本文的解釋是:經濟發展很快在于經濟的市場化取向持續地調動著人們的積極性,問題擴張很快在于人們的積極性往往以扭曲和非正當的方式釋放出來。而對于人們的積極性之所以能夠非正常的釋放,也許與中國的市場經濟處于早期的混亂階段許多制度沒有及時到位有關,但政府控制產權要承擔主要責任。
作為一種健全的生產方式,市場經濟的運行需要所有者、生產者和消費者三大經濟主體的共同協作,其中所有者處于主導地位。但在中國,由于資產的政府所有,致使中國的市場經濟在形成的初期,自主進行經濟活動與參與市場交易的所有者缺位。為了提供市場經濟運行不可缺少的所有者角色,政府經過政治和經濟的層層授權,把市場經濟所需要的所有者職責委托給一定的個人可稱為代行者履行。問題是授權者同樣不是真正的所有者,結果真正的所有者仍然缺位,而執行所有者職責的是并不必然追求所有者效益的授權者與代行者--他們不是經濟資源的投資者,亦不是交易資源的擁有者??墒?,經過授權,[11]政府權力主體合法、系統、全面進入市場以所有者身份發揮作用,市場經濟的運行內生出無法克服的制度缺陷:授權者、代行者履行所有者職責追求所有者最大效益的原則可以放棄,執行所有者職務追求自己利益實現的所有者職能有權履行--市場經濟運行中迫使授權者、代行者之間像所有者那樣通過公平交易,均衡實現各自最大利益的經濟強制力與約束力,要幺嚴重弱化,要幺完全消解,市場經濟之公平交易的市場規則首先會遭到授權者、代行者的自我踐踏,市場經濟的病態運行難以避免。
令人悲觀的是,中國市場經濟運行的現實狀況提供給人們的事實判斷恰恰是,授權者、代行者們以自己或主要以自己的效益原則指導自己職責履行的交易行為之嚴重是觸目驚心的,腐敗經濟、野蠻經濟、詐騙經濟、掠奪經濟、水貨經濟、短視經濟、數字經濟或者資產走失、效益滑坡、產品偽劣、坑蒙拐騙、欺行霸市、官商勾結等各種經濟病癥,無不折射出支配中國經濟運行與資源交易的授權者與者們基于個人利益的最大化追求,而放肆地踐踏著需要他們作為所有者首先維護的游戲規則。
更令人無可奈何的是,在政府控制產權沒有改變的背景下,因為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市場經濟活動范圍的逐漸擴大,經濟交往關系的日益復雜,經濟市場化程度與水平的不斷提高,授權者、代行者支配的數額巨大、范圍廣泛、次數頻繁的資源交易,在他們個人利益日益強勁的趨動下,呈現出更為明顯的全方位的不公平性,進而導致各種經濟乃至社會問題不斷惡化。十多年來,盡管民間資本明顯增長,但它們仍未取代政府資本占據主導地位,以至于民間資本不僅難以左右整個市場經濟的運行,而且整個市場經濟的資源交易演變為錯綜復雜的公與公、公與私、私與私的交易關系格局,致使交易關系更為混亂,交易不公更為嚴重,市場經濟的病態發展更趨明顯。作為公正制度確立之經濟基礎的民間資本,在政府資本占主導地位的市場環境里卻扮演著助紂為虐的可恥角色,它們整體變節了。所以,面對中國扭曲而病態的市場經濟運行,力圖阻止其不斷惡化的趨勢,力圖支配市場經濟公正運行的機制與游戲規則能夠剛性地發揮作用,不解決產權的政府所有,任何其它舉措都是蒼白無力的。
內容提要:受到政府所有產權的強勁障礙,制度現代化的實踐過程在中國極不正常,中國的發展亦陷于嚴重的矛盾狀態。因此,變革產權應當成為中國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最重要的政治任務??紤]到目前已經形成的兩難之困局,中國需要選擇從沿海向內地梯度變革產權,以實現產權的理性回歸。
關鍵詞:產權市場經濟梯度變革
- 上一篇:飯店業發展戰略探討論文
- 下一篇:泛珠三角休閑經濟發展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