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法下會計處理問題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26 04:09:00

導語:企業所得稅法下會計處理問題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所得稅法下會計處理問題研究論文

摘要:前不久,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處置資產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28號),對企業處置資產視同銷售的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進行了明確。進一步明確了企業所得稅法下視同銷售的會計處理,為廣大會計工作者處理視同銷售行為指明了方向。就企業將自產貨物用于非正常銷售的各個方面的會計處理加以討論,淺析企業所得稅法下企業自產貨物“視同銷售”的會計處理。

關鍵詞:自產貨物;視同銷售;會計處理

一、“視同銷售”的含義

“視同銷售”全稱“視同銷售貨物行為”,是稅法中的名詞。“視同”意指“看做”,主要是指從會計角度看不是正常的銷售行為,而稅法在稅收意義上要求納稅人“視同銷售”進行納稅。

《企業所得稅法》采用的是法人所得稅模式,對于貨物在統一法人實體內部之間的轉移,比如用于在建工程、集體福利、管理部門等不作為銷售處理,用于其他方面則要求企業作為視同銷售行為進行繳納相關稅收。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25條規定,國稅函[2008]828號文件就企業處置資產的所得稅處理問題作了進一步明確。該文件規定,企業將資產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資產所有權屬已發生改變而不屬于內部處置資產,應按規定視同銷售確定收入:(1)用于市場推廣或銷售;(2)用于交際應酬;(3)用于職工獎勵或福利;(4)用于股息分配;(5)用于對外捐贈;(6)其他改變資產所有權屬的用途

本文就所得稅法下自產貨物“視同銷售”的會計處理加以討論。對于自產貨物“視同銷售”,會計人員在進行賬務處理時,往往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會計上不按視同銷售處理,將發生的支出直接列入相關的成本費用。例如,企業將自產貨物用于自建工程,則直接按庫存商品的成本計入在建工程賬戶,不通過主營業務收入核算。另一種是會計上按視同銷售處理,當業務發生時,計入主營業務收入,同時轉銷庫存商品,計入主營業務成本。

二、“視同銷售”的計稅價值確定

視同銷售行為無實際銷售額,按以下順序確認銷售額:

(1)按納稅人當月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2)按納稅人近期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3)按組成計稅價格確定:非應稅消費品: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成本×(1+10%)。應稅消費品: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1-消費稅稅率)。或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消費稅額。

公式中的成本是指銷售自產貨物的為實際生產成本,銷售外購貨物的為實際采購成本。公式中的成本利潤率由國家稅務總局確定。

三、所得稅法下自產貨物”視同銷售”行為會計處理

1.將自產的貨物用于非應稅項目。以將自產貨物用于在建工程為例,貨物在統一法人實體內部之間的轉移,企業不會產生經濟利益總流入,不符合收入定義,不作為銷售處理。同時,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也沒有發生轉移,其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仍歸企業,也不滿足銷售商品收入確認條件,因此不能確認收入,只能按成本結轉。準則的應用指南中提到“企業自營的在建工程領用本企業庫存商品,借記在建工程,貸記庫存商品。”因此,“將自產的貨物用于非應稅項目”的會計處理不需要確認銷售收入、直接結轉貨物成本,按計稅價格計算銷項稅。

借:在建工程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將自產貨物用于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

(1)集體福利和職工福利的概念:集體福利,并不是直接由個人消費,而是共同的開支,企業將自產的貨物用于職工食堂——集體福利,比如將自產貨物用于職工食堂、醫院、浴室。職工福利,企業將自產產品發放給職工個人——個人消費;個人消費具體指的是員工或者其他個人消費,比如:將自產貨物發給職工、獎勵給員工個人。

(2)企業所得稅的視同銷售中,資產所有權未發生轉移,應按產品成本進行結轉。企業將自產的貨物用于集體福利、廣告、樣品、管理部門等;貨物在統一法人實體內部之間轉移,不作為銷售處理。“企業領用本企業庫存商品,借記在建工程、管理費用等,貸記庫存商品。”因此,“將自產的貨物用于非應稅項目”的會計處理不需要確認銷售收入、直接結轉貨物成本,按計稅價格計算銷項稅。

借:在建工程

管理費用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企業將產品用于職工福利和個人消費,如將產品發放給職工,資產所有權屬已發生改變而不屬于內部處置資產,應按規定視同銷售確定收入;《指南》明確規定,“企業以其自產產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發放給職工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按照該產品的公允價值,計人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費用,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

借:生產成本

管理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

實際發放自產產品時,應按公允價值確認銷售收入、并按實際成本結轉成本。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3.將自產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將自產產品用于饋贈已經導致產品流出企業,進入消費環節,資產所有權屬已發生改變而不屬于內部處置資產,這類視同銷售行為從所得稅法的角度看也應該確認銷售收入并結轉銷貨成本。

借:營業外支出

銷售費用

貸:主營業務收入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4.將自產貨物作為投資。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規定,如果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以及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計量。應用指南規定,換出資產為存貨的,應當作為銷售處理,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以其公允價值確認收入,同時結轉相應的成本。準則應用指南中有這樣的描述:除同一控制下合并以外,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或其他方式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涉及以庫存商品等作為對價的,應按庫存商品的公允價值,貸記“主營業務收人”科目,并同時結轉相關的成本。因此,這類視同銷售行為的會計處理應采按公允價值確認銷售收入、并結轉銷貨成本。公務員之家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5.將自產的貨物分配給股東。企業將自產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資產所有權屬已發生改變,同時也表現為企業負責減少,是一種間接的經濟利益總流入,因此符合收入定義。應按對外銷售進行會計處理,即按含增值稅的銷售價格,借記“應付利潤”科目;按照應交增值稅,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按照公允價值確認收入,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等科目。

借:應付股利或利潤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總之,企業所得稅法下對自產貨物視同銷售行為的會計處理要具體分析對待,既不能全部作銷售處理,也不能全部按成本結轉,對自產貨物轉移所有權的行為,即自產貨物用于企業外部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對外投資、無償贈送他人,應作銷售的賬務處理,記入收入賬戶。對自產貨物所有權未發生向外部轉移的行為,即自產貨物用于企業內部在建工程、集體福利、管理部門等不記入收入賬戶,只按產成品成本結轉。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及其應用指南[R].

[2]初國清.視同銷售業務會計處理例解[J].財會通訊:綜合,2008,(11).

[3]崔剛.“視同銷售”的會計與稅法差異分析[J].財會學習,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