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視域下大學生就業問題探析
時間:2022-05-06 09:16:23
導語:經濟學視域下大學生就業問題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就業是近年來人們所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2015年山東省高校畢業生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加上去年仍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山東省高校畢業生正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文章在經濟學視域下,結合勞動力市場供求理論,對山東省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做出了具體分析,并據此提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山東;大學生;就業;經濟學
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每個學生的前途,還直接影響到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更是關系到我國人才戰略和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件大事。因此,我們需要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為政府相關部門實施更為有效的人才政策和高校的學生就業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一、山東省大學生就業的現狀及特點
(一)畢業生數量連年增加,就業總量壓力較大
根據官方數據統計,2013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達到699萬,被稱為“最難就業年”;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高達727萬,又進一步增加了28萬,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教育部明確表示,2015年畢業生總數壓力將進一步增大,就目前的趨勢來看,15年畢業生預計達到750萬,再加上仍未就業的前幾屆畢業生的加入,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非常大。
(二)就業歧視問題突出,女大學生供過于求
據統計,截至到2014年12月底,在山東省46、35萬非師范應屆高校畢業生中,女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不甚理想,男生為21、7萬,總體就業率91、75%,女生則為24、65萬,總體就業率91、19%。很明顯可以看出,女生就業率低于男生0、56個百分點。
(三)就業流向過于集中,欠發達地區求賢若渴
2014年山東省境內畢業生的流向相對比較集中,在46萬2014屆大學畢業生中,僅青島、濟南、煙臺這三個城市的2014屆畢業生凈流入人數分別為12.7萬、5.6萬、3.3萬,三地畢業生凈流入總量占總畢業生的比重高達64%。由此可見,山東省大學畢業生就業選擇主要集中在膠東半島和省會城市,中西部地區流入較少。
二、山東省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勞動力供求不平衡
勞動力供求的不平衡性是影響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在經濟學理論中,勞動力供求的均衡正是市場中理想的狀態,但現實往往是,勞動力市場難以達到完全均衡的狀態,大學生就業被徹底推向了市場,大學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開始逐漸的推行雙向選擇,這是社會進步的需要,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但是,在“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要求下,若供求一旦失衡,就會很容易產生“難找”和“難招”的問題。根據奧肯定律,GDP每增加2個百分點,失業率將減少1個百分點。原本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為大學畢業生們提供了許多新增的就業機會,而許多畢業生卻因專業背景和技能水平不符合要求而失去被雇傭的機會,近年關于高級技工荒方面的報導已成為勞動市場的新聞熱點。山東省年均10%左右的經濟的增長速度顯然與每年近20%的畢業生增長速度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由此可見,在人口密集的山東省,大學生就業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在較短的時間內是很難改變的,工作“難找”也成為一大難題。另一方面,我省大學畢業生所掌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大學畢業生大多眼高手低,期待企業給予更高的薪資和待遇,但畢業生自身又不能滿足企業的要求,致使最后雙方沒有達成平衡,企業很容易面臨“難招”的困境。
(二)高校專業設置與市場脫節
由于高校在招生體制和專業設置等方面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等方面的影響,山東省高等教育制度改革跟不上市場發展的腳步,其在辦學的過程中自主權不大,很難正確地把握市場的變動,更不能完全遵循市場的需要去進行專業設置,課程設置仍然偏重理論,其培養方向往往趨于更高層次的研究型人才,而技術培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嚴重不足。
(三)眼高手低導致自愿性失業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說:“大學生的確是寶貴的人力資源,但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的趨勢已經形成,如果還抱著‘天之驕子’的‘光環’不放,就業當然很難。”很多大學生眼高手低,要么嫌工資低,要么嫌工作累,對就業崗位的要求過高,求職眼光過于狹隘,導致大學生自愿性失業現象比較普遍。
(四)勞動力市場分割制度的影響
勞動力市場的分割理論在19世紀70年代被提出,研究的最主要的生產要素是人力的需求和供給,勞動力市場分割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戶籍制度,濟南和青島作為山東省的兩大城市,其戶口政策對省內大學畢業生的影響一直備受關注。中國的地域廣闊,地區之間的勞動力市場分割狀況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根據科學研究表明,無論是主要的勞動力市場還是次要的勞動力市場,經濟越發達的地區,教育對于勞動者的收入有著更大的提高作用;相反,如果經濟越不發達,則工作的年限對勞動者的收入會有更大的提高作用。根據皮奧里的二元勞動力市場理論,山東省的勞動力并不能高效的流動,其省內的戶籍制度使得大學生自愿性失業的比重較高。雖然山東省在2014年對戶籍政策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全面放開普通高校畢業生的落戶限制,但是原有的制度障礙并沒有完全消失。
三、應對山東省大學生就業難的策略
(一)加大投入,改革學科專業設置
教育的職能是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高等教育在完成了以往粗放型的數量擴張后,今后應把重點放在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上。首先要加大在優秀師資引進、科學研究等方面的經費投入,同時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學方式創新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其次要改革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設置,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市場需要與社會需要設置專業和配備師資,盡可能縮小教育系統與市場需求的差距,使人才的培養與市場的需求相銜接;最后要建立起適應知識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學科結構和專業。
(二)落實政策,加強就業指導服務
1.積極構建就業平臺,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雖然有關部門近幾年來對大學生就業提供了一些就業信息服務,積極構建了就業信息系統。但是還需進一步多層次、全方位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保證就業信息的暢通。比如用人單位的線上活動推廣、網上招聘會等移動互聯網的應用,全方位幫助大學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
2.鼓勵學生積累經驗,增強大學生競爭能力實踐是檢驗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未來求職的競爭力。高校應當通過綜合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實習實訓、職業培訓等途徑,讓每一位在校生提前了解相關職業特點,體會崗位具體要求,做好與畢業就業的銜接。
3.加強校企合作交流,提高理論實踐結合力校企合作是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高校可通過健全校企合作組織機構和相關制度深化與企業的合作,依據企業的發展優勢,結合學校自身的專業特色,進行教學改革,完善課程設置。人才培養要以就業為導向,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潮流。
(三)家長應更新觀念,轉變傳統的家庭教育模式
家庭因素對個人的發展具有長久而深遠的影響。所以,家長應當調整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與時俱進,在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子女整體素質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尊重子女的選擇,給出合適的擇業建議,鼓勵他們勇敢的做出自己的人生選擇,不要過于妨礙他們的意愿,正確的就業引導才是現代父母所最應該做的,而不是將自己傳統的觀念強壓于他們的身上,提出強制性的就業要求。
(四)完善職業培訓,加大技能培養力度
要解決勞動力市場出現的“技工荒”問題,就必須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加大對技術性人才的培養力度。首先,在職業學校的設置上要打破傳統的地域布局,使職業學校與地域優勢相結合。這樣可使教育與相應產業直接聯系起來,能及時根據當地需要培養人才,克服人才結構與實際需求結構脫節的弊端。其次,在職業培訓方面,充分發揮各類職業培訓學校、就業訓練中心和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的作用,切實開展在校生的職業教育和崗前培訓,滿足企業對技術性人才的要求。
四、結語
總而言之,山東省大學生就業問題依然棘手,各高校應讓學生充分的了解國家所制定的相關基層就業優惠政策,積極地引導大學畢業生能夠清楚的意識到現在的就業形勢,端正自身就業觀念,降低自己的姿態,自覺地去適應社會,融入社會。
作者:陳矜辛 單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杜靜靜.江蘇地區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經濟學分析[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2).
[2]高海榕.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教育經濟學分析[J].學術探討,2012(03).
- 上一篇:高職技術經濟學課程教學模式分析
- 下一篇:國際貿易外匯風險及防范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