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5-17 11:47:26

導語: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現狀及對策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以及我國自由貿易區建設的穩步推進,國家對經濟貿易領域的人才需求缺口不斷擴大。高職院校作為培育輸出經濟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機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由于實踐教學課時安排不合理,實踐教學模式單一、實踐教學理念落后等種種問題,導致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始終不盡如人意,人才培養質量與數量都遠不能滿足社會對經濟貿易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因此,深化高職院校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高職院校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現有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經濟貿易課程教學改革具體對策,以進一步優化高職院校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模式,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高職院校;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現狀;對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以及國際經濟貿易往來的日益密切,社會對具有實踐能力的經濟貿易專業應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經濟貿易領域應用型人才市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高職院校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改革逐漸受到了職業領域的高度關注,特別是在《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后,關于高職院校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的各類研究更是層出不窮。但是研究內容大多只是簡單地闡述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現狀,但是鮮少涉及經濟貿易領域的專業知識,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研究的針對性、系統性還需進一步增強。因此,從高職院校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這一薄弱環節入手,探索具有時代特色、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的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模式,對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目標,打造人力資源強國有著重要意義[1]。

1高職院校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現存問題

1.1實踐教學各模塊“各自為戰”,缺乏系統性

調查發現,當前高職院校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主要由實踐課程、實訓實習、畢業論文等模塊構成。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各個模塊之間都是單獨進行的,缺乏聯系性與系統性。學生的實踐課程、實訓實習以及畢業論文之間本應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整體。如學生可將在《貿易實務》實踐課程中學到的知識與技能應用于專業實訓實習過程中;還可將實訓實習中遇到的困難、了解到的現實問題寫入畢業論文,能夠增加畢業論文的可讀性、豐富性。但是,多數高職院校在進行實踐考核時,通常都是各個模塊單獨進行,不注重對各個實踐模塊的系統化評價。

1.2教學理念滯后,改革動力不足

在高職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中,教師作為實踐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評價者,應與學生共同探討實踐活動中遇到的種種問題,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實踐中創新,在民主、和諧的實踐教學氛圍中通過積極的雙向互動,幫助學生構建專業知識體系。只有在對話性、雙向性的師生關系中,才能有效彌補傳統實踐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通過構建“探究—發現”的創新模式,深化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改革。但是在當前高職院校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中,由于很多教師自身的慣性思維與惰性思維,導致實踐教學理念沒有及時更新,很多高職院校經濟貿易課程仍在生搬硬套理論教學模式應對實踐教學,難以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在教學方法創新方面存在嚴重不足。再加上很多教師本身專業實踐經驗不足,在開展實踐教學時,力不從心,導致實踐教學流于紙上談兵。

2高職院校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策略探究

在國內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以及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理念、教學模式也應與時俱進,根據經濟發展趨勢進行及時更新,以培養更多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人才。這一目標的實現,還需要高職院校進一步提升對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積極革新觀念。針對上述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現存問題,下文將積極探究該課程實踐教學創新發展之道,推動經濟貿易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深入開展[2]。

2.1引入競賽機制,重構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職業技能競賽能夠綜合性、全面性考查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將職業技能競賽機制引入經濟貿易實踐教學,能夠有效促進經濟貿易實踐課程體系、課程資源的重構與完善。首先,根據技能競賽要求,打造“課賽融通”實踐課程體系。高職院校應結合競賽內容與相關要求,根據經濟貿易崗位群的核心能力要求,增設與技能競賽相關的實踐課程,如單證制作、商務談判、電子商務系統實操等,以確保經濟貿易實踐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前沿性,經濟貿易人才培養的精準性,為學生備賽、參賽做好實踐技能的儲備[3]。其次,根據職業技能競賽內容,建設“課賽融通”實踐課程資源。各種類型的職業技能競賽為經濟貿易實踐教學提供了優質的教學資源,教師應將其與自身在長期的實踐教學中所積累的教學素材相結合,建設更具針對性、實用性、可操作性的經濟貿易實踐教學資源庫。例如,電子商務教學資源庫平臺,能夠充分滿足經濟貿易課程“教學做測”一體化教學需求,教師完全可以將此技能競賽平臺引入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滿足實踐教學、競賽訓練的需要。

2.2推行項目教學法,優化實踐教學流程

在經濟貿易實踐教學中推行項目教學法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發展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將仿真模擬項目引入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有助于本課程最終教學目標的實現。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經濟貿易課程實訓中心,模擬出口、進口、加工貿易等一系列貿易流程。通過創設職場的實踐氛圍、借助仿真的實操軟件,讓學生在仿真性的貿易項目操作過程中,驗證經濟貿易課程理論知識,獲得專業實踐能力的發展。項目教學法在實踐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流程如下:首先,由教師、企業專家以及項目組學生共同選定貿易項目與產品;其次,由組長分配工作任務,小組成員分別扮演生產商、出口商、進口商、出口地銀行、進口地銀行等角色,小組成員通過研究討論、制定計劃、分工協作,共同完成經濟貿易過程中包括進出口成本核算、商務磋商、簽訂合作、履行合同等一系列流程。在學生實踐項目、推進項目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教師操作界面、場內巡視等方式監督、檢查學生的項目操作過程,并通過終端網絡系統或面對面指導,與每一組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優化實踐教學流程,全面提升實踐教學效率與質量。

2.3深耕經濟貿易課程實訓基地,實現校企資源共享

在高職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中,高職院校應善于發揮學校與企業的優勢,通過實施“引進來”“走出去”兩種方式打造經濟貿易課程層次化、全程化實踐教學模式。第一階段,即學生在校學習階段,開展以“引進來”為主要方式的實踐教學。由高職院校為經濟貿易實踐課程提供能夠滿足實踐教學的實訓場地,由合作企業在項目、技術等方面為實踐教學提供支持,學生可在學校提供的實訓場地內,依托企業提供的貿易項目,開展經濟貿易實操。通過這種更具靈活性的校企合作方式,充分發揮高職院校與企業的資源優勢,共同提升經濟貿易人才培養質量。第二階段,即學生畢業實習階段,開展“走出去”實踐教學。學生到貿易企業擔任業務員,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掌握經濟貿易相關實操技能,如單證制作、國際結算、貿易軟件操作等,并通過與企業的相互磨合,方便學生與企業、就業與用人的雙向選擇,實現學生、學校、企業的多方共贏。

2.4創新考核方式,完善考評體系

長期以來,在高職院校經濟貿易專業實踐教學中,教師都是通過實驗報告、實習報告以及畢業論文等書面式學習成果來認定學生的學習成績。這種只注重結果的考評方式,難以真實、客觀地反映學生在實踐、創新等方面的能力,無法起到調動學生參與實踐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的作用。因此,高職院校經濟貿易課程教學體系改革,需要構建全方位的考核評價體系。首先,基于原有教學考評體系,建立新的考核標準。例如,在“雙創”導向模式中,應實行過程與結果并重的實踐考評方式,對學生的創新成果、意識與能力分別進行量化考核與評價;而在實訓導向模式中,對學生的實踐考核評價可從學校與實習企業兩個層面分別進行。通過如此考評方式,構建全方位實踐考評體系,才能更加真實、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實踐能力,落實實踐型人才培養目標。其次,將實踐教學活動全面納入學分體系。近年來,雖然國家給予了諸多扶持政策,但很多高職院校仍存在實踐考評體系滯后的問題,很多實踐活動并未納入學分體系。因此,為了深化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改革,高職院校應將實踐教學活動全面納入學分體系,構建包括第二課堂、創新創業活動、校外實踐等活動在內的學分體系。

2.5培養與引進“同步走”,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教師作為實踐教學活動的建構者、實施者,在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的業務能力與職業素養將直接關系到改革成效。因此,高職院校需進一步加強經濟貿易課程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教師業務能力。首先,高職院校應積極開展針對經濟貿易課程任教教師在教學理論與技能方面的培訓,特別是那些沒有任何經濟貿易領域實踐工作經驗的青年教師,以幫助他們更加清晰、全面地認識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促使其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并能夠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應用于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推動該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由以往單向輸出向雙向互動模式的轉變。其次,高職院校應為經濟貿易課程任課教師提供實踐機會,如支持教師到對口企業參與頂崗實訓、掛職鍛煉,促使專業教師積極投入到經濟貿易行業的第一線,促進教師實務能力的不斷提升,能夠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了解到行業前沿資訊,獲取一手案例素材,為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提供更具時效性的案例。此外,高職院校還應積極打造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團隊。當前高職院校經濟貿易課程任教教師雖然大多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但創新創業經驗普遍不足,影響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成效。因此,高職院校應進一步完善兼職教師管理制度,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經濟貿易領域創業者、企業家到校擔任創新創業指導教師或實踐指導教師,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創新創業知識,增強實踐能力。

3結語

新形勢下,為了推動高校育人工作的高效開展,滿足經濟貿易領域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經濟貿易課程應基于現代教育模式,通過引入競賽機制、推行項目教學法、深化校企合作等途徑,推動經濟貿易課程實踐教學高效、高質開展,同時,應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不斷提升。還應繼續創新實踐考核方式,將實踐教學活動全面納入學分體系,以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不斷增強、實踐能力的不斷提升,更好地實現高職院校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鄭瑩,譚麗濤,王立平.應用型本科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科技資訊,2020,18(20):100-102.

[2]胡俊文,戴瑾,葉元.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及建議——基于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實戰操作平臺[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2):87-90.

[3]李軼敏.“3+1”人才培養模式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中的問題與思考[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9(4):103-105.

作者:蔣從源 單位: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