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可持續發展論文

時間:2022-05-06 10:45:52

導語:金谷可持續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谷可持續發展論文

1金鄉縣谷子生產現狀

1.1金谷生產歷史

金鄉谷子種植歷史悠久,史稱金谷。1932年,全縣種植9333hm2,每667m2產94kg,總產1300萬kg。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全縣種植面積均在6500hm2左右,總產量1120萬kg左右,僅次于小麥、高粱、大豆。1960年后面積逐漸減少。1983年種植268hm2,平均每667m2產262kg。1990年種植601hm2,平均每667m2產284kg。金鄉谷子在1990年以前主要是麥茬夏谷,1990年金鄉縣成為著名的大蒜之鄉后,谷子種植多為蒜茬夏谷,并且由1970年以前的春谷為主,發展為蒜茬夏谷占主導地位,春谷僅有少量種植。

1.2金谷發展現狀

1996年馬廟鎮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金谷之鄉”后,1997-2001年連續5年在馬坡中心區實施千畝金谷優質高產開發項目,進行統一品種種植,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收購加工,統一包裝銷售,激發了群眾種植金谷的積極性。2010年馬廟鎮政府又申辦了“馬廟金谷”地理標志。以馬坡為中心的金谷種植,現已形成方圓1000hm2的種植面積。而且,金谷種植方式也大大改進,由原來的用人畜力播種耬播種改為機械播種,降低了勞動強度。并且成立了多家金谷合作社,合作社采取了企業+基地+技術指導+農戶參與的管理模式。馬坡金谷米被國家認定為綠色A級產品,按照綠色產品種植標準進行種植。盡管金谷生產有著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在生產中仍存在不少問題。

2金谷生產存在的問題

2.1品種混雜退化,產量和品質降低

目前金谷的栽培品種有菠菜根、竹桿青、旱八斗、拔谷等,這些品種雖然品質優,商品性也較好,但產量較低。單產沒有突破性進展,仍在4500kg/hm2左右徘徊。農戶大多自己留種,只有少部分是商業品種。由于長期自己留種,不注意進行提純復壯,加之個別農戶在收打中不實行單收單打,導致種子純度不夠、生長能力減弱、優勢不強,加上多年的重茬連作,并且隨著現在種植密度、施肥量的增加,谷子的病蟲害種類逐漸增多,程度加重,而導致金谷產量和品質均有所降低。

2.2生產方式落后,有待于引進新技術

金谷生產雖然歷史悠久,但栽培技術沒有新的突破。谷子播種以人工和半機械化為主,谷子間苗、收獲和脫粒幾乎都是人工進行。雖然金鄉縣成立了金谷合作社,但目前金鄉的谷子生產大多仍屬小農經濟種植模式,管理較為粗放,由于大多是蒜茬夏谷,前茬大蒜施肥量較大,谷子就施肥較少,基本不施土雜肥和有機肥,一些先進實用技術得不到及時推廣應用。另外由于谷子是小雜糧作物,科研力量投入較少,只能進行少量的簡單試驗,許多科學研究工作尚處于空白狀態,對谷子進行開發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遠遠不夠。

2.3谷子種植效益較低,無法進行規模發展

與當地主栽作物棉花相比,目前金鄉的谷子播種面積較小,僅限于馬廟及周邊地區。雖然小米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其保健作用也為人們所認識,但由于種植效益低,用途單一,銷量較小,主要用來熬湯,因此無法進行規模發展。加之隨著農村勞力的轉移,谷子這一相對需要勞力較多的產業始終不受人們重視,農民投入生產的熱情不高。

2.4產品缺乏深加工,附加值低

目前金鄉縣農民谷子專業合作社有26家,但只有圣豐源和永源商貿2個加工企業,且加工能力弱小,僅限于簡單的小米加工,在谷子精深加工方面幾乎是空白。還主要停留在簡單的谷子脫殼成小米的初級階段,只是在包裝大小及與其他小雜糧搭配上有點變化,產品附加值低。綜合利用差,科技含量低,應該說加工業還處于低層次、低水平的加工,生產的產業化水平還較低。

3金谷可持續發展對策

3.1對現有金谷品種進行提純復壯和品種改良

目前金谷的栽培品種多為地方品種和一些傳統農家種,由于連年種植,農戶在收打時不注意單打單收,也沒有進行提純復壯,造成了某些品種混雜退化,病蟲害嚴重,極大地影響了金谷的品質和生產效益。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谷子品質和產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科研工作者根據生產實際和市場需求,對現有金谷品種進行提純復壯,以確保種子的純正度;對原有品種進行改良,并引進一些優良谷種,結合當地的自然生態、生產、栽培條件,培育一些適合當地種植的高產、穩產、抗病蟲害品種。

3.2進行新技術研究與示范

適宜的栽培技術是發揮優良品種種性的保證,通過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將有很大的增產潛力。由于谷子是小雜糧作物,經濟效益較低,科研投入力量相對較少。已有資料表明,目前在金谷的栽培技術方面僅進行了精量播種和種植密度的初步研究,谷子的病蟲害綜合防治、平衡施肥、機械化收獲等方面的試驗研究都有待進一步開展,通過這些試驗研究形成金谷的配套栽培技術,建立金谷標準化種植試驗示范區,實行標準化生產,以保持金谷的優良品種種性和品質。

3.3發揮原產地優勢,突出品牌特色

金鄉縣馬廟鎮是金谷的發源地,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馬坡金谷既然被稱為貢米,就應該充分挖掘自身的品牌文化特性,將其歷史和文化價值附加在自己的小米品牌價值中,樹立差異化的品牌形象,全力打造“馬坡金谷”品牌。目前金鄉縣成立了多家農民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技術指導+農戶參與的管理方式,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帶領農戶科學種植金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谷子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種植一些特色谷子,如富硒小米、有機小米、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保健類型小米等等。

3.4建立綠色金谷生產基地,擴大種植面積

“金谷小米”作為全國聞名的“名、優、特”產品有著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為了保證“金谷小米”的質量和產品安全,應建立高標準、高效益的綠色金谷生產基地。從金谷的播種、管理、一直到收割全程按照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并對產地環境進行檢測評估,對產品質量進行檢驗檢測,實現產品的可追溯性,切實做到產品安全、優質。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還應進一步開拓市場,擴大種植面積。

3.5開發小米深加工產品,延長產業鏈

從金鄉縣的產品現狀看,小米產業開發大多局限在“粥用小米”這條出路上,幾乎沒有深加工產品。雖然有有機、綠色、無公害及普通小米之分,并且開發了多個品種,包括高檔禮盒、孕產婦專供、人民子弟兵特供、富硒小米、四色小米包裝等,但也只是精粗加工和各種不同包裝之別。其加工相對還很簡單,技術含量較低。因此還需要加強谷子的營養研究,進一步細化小米種類,如適量生產灰小米、白小米、糯小米等特色品種以及富硒、鐵、鋅、鈣、微生素等有益礦物質和功能成分的功能小米,同時研發一些大眾化谷子食品,如民族的和傳統的小米煎餅、小米涼皮、營養米粉、米酒、米醋、膳食纖維等;既滿足人們對雜糧健康食品的需求,又滿足在感觀、口味、消費方式等方面的需求,開拓新的市場,從而拉長產業鏈,提高谷子生產的附加值。

作者:周紅梅楊淑娟時令王春蘭單位:山東省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山東省濟寧市農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