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拼布藝術可持續發展探究

時間:2022-07-10 04:00:43

導語:現代拼布藝術可持續發展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拼布藝術可持續發展探究

摘要: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改善了人類的生活狀態,中國拼布藝術作為服務人民生活的一種創作形式,帶著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帶著對時代生活需求的探究,帶著可持續發展的思考,成為源于生活、歸于生活的現代藝術形式。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拼布藝術;探究

1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在1987年《我們共同的未來》(OurCommonFuture)報告中第一次明確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在理論上的定義:“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發展。”其后,在各種組織和面對各種專項問題上,對可持續發展又有各種更有針對性的釋義。

2拼布藝術的發展與可持續內涵

2.1拼布藝術在美國的發展。美國拼布藝術起源于16世紀初期的美國殖民時代,由于當時生活水平低,物資匱乏,為了保暖御寒及生活所需,美國婦女們將剩余的碎布拼接成大塊面料主要用來制作衣服和棉被,后來還廣泛應用于其他的生活紡織產品中,如鞋帽、窗簾、地毯等。這就是美國拼布最初的式樣,在當時并沒有設計的觀念,但無疑卻秉持著循環再利用的原則,將可持續發展植入了對生活的需求中。隨著戰后經濟的復蘇,人們生活逐漸轉為富裕,所以拼布作品開始講求設計和審美表現。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時的國旗就是以拼布的形式制作而成的,它也體現了拼布在美國民眾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美國拼布的題材更加廣泛和富有含義,多被賦予一種精神的內涵和歷史的象征,此時期的美國拼布藝術更透露著內在的精神需求。2.2中國傳統拼布藝術的發展。中國的陜西、山西、甘肅、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十分流行的一種漢族民俗就是講求小孩子要穿“百家衣”?!鞍偌乙隆痹凇吨袊耖g藝術大辭典》中的解釋:“百家衣又稱‘百子衣’,在漢族一些地區,民間流行著新生嬰兒要穿‘百家衣’的習俗。這種為了祝福嬰兒祛病免災、長命百歲的百家衣,是在嬰兒誕生后不久,由產婦的親友,到鄉鄰四舍逐戶索要的五顏六色小塊布條(若得到老年人做壽衣的邊角布料最好),拿回來后拼制而成的。向百家索布塊,可能淵源于氏族文化遺風,認為嬰兒在眾家百姓,特別是長壽老人的贈予下,可以健康成長。”在《戲彩娛親》中有記載“著五彩斑斕之衣,為嬰兒戲舞于親側”,①這“五彩斑斕之衣”便指的是“百家衣”??梢?,“百家衣”的歷史久遠,蘊含著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這種服裝上的拼布形式不僅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還包含了生活中和諧相處的處世關系。

3現代拼布藝術從可持續發展思想中獲得的啟示

傳統的拼布藝術最初都是產生于經濟不發達的年代,創作的本身是基于材料的再利用,而后又形成了一定的發展脈絡。現代設計中,人們對設計的認識已不僅僅是藝術與美學的一種實踐行為,而是聯系著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道德之間的技術媒介。現代拼布藝術同樣肩負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時代使命和責任,是關乎于人、社會、自然的重新定位和思考。3.1保護傳統?,F代藝術設計概念的提出也正是在英國發生工業革命后,機械化大生產背景下,對傳統審美的破壞,英國的威廉•莫里斯等藝術家發出了“創造出用著順手的東西,創造出良好的生活環境,并由此感受到生活中的喜悅”的呼吁和倡導,是現代設計思考的內容。中國傳統拼布植根于平民百姓的生活,拼布藝術創作要始發于內心,要始終著眼于對人的關懷,它滲透著可持續發展思想觀點。3.2創新發展。產品的面貌應該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的,在經濟全球一體化時代,消費的提升同時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環保問題,設計中的可持續發展思想是當下的核心話題。拼布源起本身就具有環保的理念,發展至今更要將拼布的精髓注入現代拼布藝術創作中,更大地發揮拼布的文化價值和意義。在繼承傳統的拼布技法的基礎上,以新時代語境來創新現代拼布的表現形式和應用,通過藝術引領時尚,通過設計回歸生活。3.3建立中國拼布教育體系。目前,國內有關拼布理論和技法的學習是以日本的培訓課程體系為主,作品以模仿歐美及日韓較多,高水平、民族化的拼布家和拼布作品水平有待提升。為促進國內拼布藝術的發展,挖掘傳統文化,創作出別樣的、具有民族色彩的“中國拼布”,需建立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拼布教育體系,推動中國拼布藝術跨國界、跨民族、跨文化互動交流。

4結語

在后工業時代,國內對藝術拼布的認知程度在逐漸提高,拼布這樣的傳統手工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都在進一步凸顯。拼布藝術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具有流行性的藝術形式,成為一種新的視覺時尚。它在契合公眾審美的同時觸動大家懷舊的心靈,讓拼布藝術作品真正源于生活,歸于生活。

參考文獻:

[1]劉波.中國民間藝術大辭典[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

[2]劉勤藝.受百衲形式美感影響的現代女裝研究[D].東華大學,2018.

[3]谷煒麗.“變廢為寶”理念下的拼布藝術應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8.

作者:況敏 單位:武漢設計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