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中農業財政支持政策的意義

時間:2022-12-09 08:38:16

導語:農村經濟中農業財政支持政策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中農業財政支持政策的意義

一、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正呈上升趨勢,其原因是農業財政支持已經達到平均水平并持續上升。農業財政是由支農支出、農業科技支出、基礎建設支出、農村居民救濟費用支出等組成的。支農支出作為后勤支出,主要用于支援農村各項建設的費用支出,例如:山林建設、水田建設、魚塘建設等。農業科技支出主要用于研究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村居民技術培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基礎建設支出主要是農田水利建設、農業基地建設、農村道路建設、種子培育等組成,能夠改善農村居民的日常生活,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農村居民救濟費用支出包括對貧困農村居民、受自然災害家庭、殘障居民等,農村居民救濟費用能夠暫時緩解居民們的經濟問題,幫助困難居民加入到農業生產隊伍當中。

二、農村經濟發展中農財政的誤區

(一)農業財政支出的問題

農業財政支出是由支農支出、農業科技支出、基礎建設支出、農村居民救濟費用支出等組成的,不同支出對農村發展有不同的作用。支農支出作為整個農業財政支出最大的一部分,對各項建設的費用支援十分重要,但由于支農支出的費用過于龐大,支出費用分配不勻,其他部分的支出受到約束。農業科技支出雖然能夠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但是大多數農村居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學習,無法正確掌握農業生產技術等知識。基礎建設支出作為改善農村居民日常生活的重點,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而政府的人力資源配備有限,因此需要農村居民加入到基礎設施的建設當中,但多數農村居民沒有專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知識,無法進行基礎設施的建造。農村居民救濟費用能夠暫時解決困難居民的經濟問題,這只是作為困難居民的過渡期,但也有不少農村居民存在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不參與農業生產。

(二)農業支出結構不合理

近年來,我國農業財政對農村經濟的支持已經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但仍舊出現了支出結構不合理的問題。2013年,我國財政部門一共向農村財政中心發放了13799億,以用于農村建設、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補貼等支出費用。但由于農村財政支出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這些經費并沒有為農村居民帶來生活的改善,基礎建設支出需要的資金較多,設施建設時間較長,并且不能完全實現現代化建設。農業支出結構不合理,會出現以下問題:財政支持無法明確農村的實際情況,農村是否適合進行此項目的開發,資金能否支持到項目完成,如何規劃項目的建設等。

(三)財政預算與監督

農業財政預算通常是由農村財政人員對各項支出進行提前預算,以保證資金能夠合理支出。但近年來,多數農村財政人員行事馬虎,素質教育不高,不嚴格執行預算制度,才使這些問題出現:對預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及時上報和解決,收取私人利益導致各項支出的資金不成正比,甚至有動用公共財政的現象。財政監督需要農村居委會的干部或是管理人員來完成,財政監督是為了對資金流動的走向進行監控,預防資金不到位的情況。近幾年,農村頻頻出現財政資金下落不明的情況,南昌市生米鎮潼溪鄧家自然村,遂川縣大坑鄉羅坊村等,就都曾出現過此類現象。

(四)財政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農業財政管理人員的疏忽,導致農業財政的管理制度一直以來都處于不完善的狀態,無法按照管理制度來要求財政人員的工作,也很難對財政支出進行合理的預算與分配。根據財政部門的要求,為了能夠使農業財政資金透明化,將資金用到安全、規范的農村發展建設當中,需要完善農業財政管理制度。

(五)為農作物購買農業保險

目前,農作物保險主要有兩大類,糧食作物保險和經濟作物保險,糧食作物保險主要以豆類、薯類等為主;經濟作物保險主要以瓜果、蔬菜等為主。而農作物保險按照農作物的生長期,又可分為生長期農作物保險和收獲期農作物保險,這兩種類型的農作物保險,能夠有效地保障農民的收益,即使是農作物受自然災害產量下降,農民也能通過農作物保險得到應有的保障。因此,為農作物購買保險,能夠有效地維護農民的經濟利益,也能為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做好保障。

三、改善農村經濟發展中農業財政存在的誤區

(一)改善農業財政支出,帶動居民自主生產

農業財政支出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適當改善:第一,支農支出作為整個農業財政支出最為龐大的一部分,可以進行適當縮減,將支農支出用在需要的建設支援當中。第二,農業科技支出能夠增加農產品質量和產量,因此,農村可以進行農業科技研究基地的建設,讓每一位農村居民都能學習到農業生產技術,既能帶動農村居民進行生產,也能減少農村生產成本。第三,改善農村居民生活環境,就需要對農村各項基礎設施進行建設。第四,農村居民救濟費用只能作為暫時救濟費用,不能長期進行救助,要鼓勵村民自主生產,投入到農村各項建設當中。

(二)合理分配農業財政,建設現代基礎設施

近年來,我國大部分農村經濟都有所上升,都是農業財政支持的功勞,農業財政分配期間,經過考察農村的實際情況,對農村各項建設進行了合理分配。根據農村地區和土地的特性,建設與當地土地特性相適宜的種植基地,例如:農村土地適宜種植五谷雜糧,那么農業財政應該立即做好相關種植基地建設的計劃,再通過現場教學,使村民掌握種植技術,施肥技術,除害技術等,最后全面帶動村民進行種植。現代化基礎建設可以從農村的道路開始入手,農村的道路關系著農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也能將農村的生產發展到城市當中。

(三)完善財政管理制度,實現透明財政資金

建立完善的財政管理制度能夠進一步提升農村經濟發展,完善財政管理制度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第一,將村民利益放在首位,針對村民的需求進行農村建設。第二,嚴格監督財政人員的工作,把控財政資金的走向。第三,帶動村民積極投入生產,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第四,及時將使用資金明細公布于眾,徹底實現財政資金透明化。第五,嚴格執行財政管理制度,互相監督,互相糾正。只有實現農業財政全面支持農村發展,才能提升農村經濟效益,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

(四)為農村勞動者購買農業保險

購買農業保險能夠有效地保護農業勞動者的利益,能夠對在勞動過程中,受到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購買農業保險,不僅能夠使農業勞動者放心地勞動,也能夠勞動者的家人沒有后顧之憂。另外,在購買農業保險時,需要明確保險責任、保險金額等,確保農業保險能夠為農業勞動者帶來幫助。

四、結束語

農村經濟發展中農業財政支持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為了能夠提升農村居民的經濟收益,需要改變農業財政的支出方向,將更多的財政資金用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和經濟,才能帶動村民積極生產,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近年來,由于我國農村居民的經濟收入上漲,使得我國的GDP對比去年增加了7%,這說明了我國的農業發展已經漸漸進入成長期,農村各項設施的建設也已經開始走向現代化建設,相信在農業財政的支持下,農村經濟發展一定會持續上升,徹底實現城鄉一體化,村民們也會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王志剛 單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寬甸滿族自治縣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