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用建設推進農村經濟發展
時間:2022-09-06 03:46:02
導語:農村信用建設推進農村經濟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涉農信用管理的逐漸完善,農村經濟有了顯著的提升,本文旨在探尋信用管理建設與農村經濟創新的契合點,探討如何通過信用管理建設推進農村經濟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農村經濟;信用建設;創新
隨著近幾年國家對信用管理工作的重視,各地區信用管理建設日趨完善,信用管理的建設幅度早已擴展到鄉鎮、農村,加大農村信用建設亦受到政府與學者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加大農村信用建設是推進農村經濟創新與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加大農村信用建設的意義
近年來,農村信用建設不斷完善,涉農信用體系也由無到有,信用體系是農村經濟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課題組針對江蘇省有代表性的農村進行了深入調研,旨在發現信用建設與農村經濟增長的契合點。1、農村信用建設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隨著政府對信用管理工作的大力推進,江蘇省已有70多個縣區開展了農戶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工作,據調研資料顯示,開展了信用管理建設的農村,由于感受到信用管理的制約與信用交易的好處,更加注重生產過程中的標準化、精確化程度與農產品質量,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2、農村信用建設直接影響涉農企業文化。信用管理工作是企業形成企業文化的助推劑。在大力開展農村信用建設的過程中,各個涉農企業為了獲得信用相關資質,必然開展一系列有關提高企業信用的活動,力求提高企業信用測評分數。在各種知識競賽、信用內容的宣傳中,逐漸形成了健康積極的企業信用文化,促進企業不斷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3、農村信用建設直接影響涉農企業發展。涉農信用管理建設是涉農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涉農信用管理主要包括涉農征信、涉農評估、涉農授信、涉農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商賬追收、分析等。可見,涉農信用管理貫穿企業交易的全過程,對交易雙方企業與第三方機構、金融機構起到了信息互通、交易過程監督的作用,在這種信用管理方式下,勢必對涉農企業發展產生直接正向的影響。4、農村信用建設直接影響涉農企業組織形式的優化。課題組調研中發現,涉農企業大多缺乏比較完善的組織機構,需要優化組織形式才能達到信用建設的需要。課題組調研了500家涉農企業,有效采集信息436家,據調研顯示,97%的涉農企業沒有設立專門的信用管理工作崗位,100%的被調研企業沒有設立信用管理部門,但課題組深信,這個數據在不久的將來會有重大突破。隨著農業信用建設的大力開展,越來越多的涉農企業會意識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意識到信用管理崗位的重要性,體會到信用管理帶給企業的巨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在經濟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涉農企業必將優化企業組織架構,增設信用管理崗位,甚至設立信用管理機構。5、加大農村信用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誠信經營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隨著對涉農信用的大力開展,農村經濟有了顯著的提升,并且這個提升是可持續性的。因為信用會對經濟的發展造成良性影響,并不斷循環下去。綜上所述,加大農村信用建設能夠給涉農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是涉農企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二、農村信用建設與農村經濟創新發展的契合點
課題組把信用管理過程分為若干要素點,包括征信、授信、信用支付、應收賬款管理、信用政策、信用評估、信用分析等。這些要素點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創新有積極的影響,農村信用建設與農村經濟創新發展存在諸多契合點。1、農村信用建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契合點。市場經濟中,信用無處不在。根據課題組調研調查,江蘇省涉農企業約有71%的企業采取了信用支付(賒銷)的方法,但效果卻不理想,應收賬款數額巨大且難以收回是涉農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存在該問題的原因是農村信用管理還需要大幅度提高,賒銷前需要進行征信,對客戶信用信息進行分析,針對不同的客戶進行信用評估,制定賒銷策略。其實信用支付的開展效果,能夠體現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涉農企業信用支付的有效應用,能夠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可見,農村信用建設與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緊密的契合點。2、農村信用建設與農村經濟創新的契合點。農村經濟創新是指涉農新產品的開發、新市場的開拓、新生產要素的發現、新生產方式的引進和新企業組織形式的實施。這些創新都需要信用信息的收集、傳遞、分析、管理等。信用管理的順利開展離不開信用信息的有效傳遞,企業有益創新也離不開信用信息的有效傳遞。大力開展信用建設是信用信息有效傳遞的條件,合理的信用分析與信用評估是企業創新的首要環節,企業創新能夠帶動農村經濟創新,農村經濟創新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可見,農村信用建設不僅是涉農信用機制發揮作用的條件,也是涉農企業有益創新的保障,更是農村經濟創新的基礎。
三、加大農村信用建設推進農村經濟創新發展的思路
加大農村信用建設與農村經濟發展存在必然聯系,如何加大農村信用建設是本階段課題組研究的重點內容。1、培育信用文化。培育信用文化是指在涉農企業與農戶中,深入開展信用宣傳、講解,促使涉農企業與農戶認識到開展信用管理的必要性,并形成相應的信用自覺意識,自覺加入農村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使征信系統建設和征信服務覆蓋到廣大涉農企業和農戶,使建立的涉農信用管理體系不斷更新、完善、覆蓋面廣、信息準確。2、完善涉農信用平臺建設。目前農村信用平臺的使用主要體現在征信查詢上,加大農村信用建設需要充分利用涉農信用平臺,使其功能擴大化。課題組認為農村信用平臺的完善至少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全面。涉農信用平臺的全面使用以信息全面、用戶全面為前提。信息全面是指該平臺的征信模塊的數據不僅包含涉農企業、農戶的征信數據,還包含與涉農企業、農戶交易的交易方的征信數據,這樣的平臺才是涉農全面平臺,才能保證涉農交易雙方、銀行、政府對信用信息的需求。用戶全面即從使用平臺的用戶數著手,擴大平臺的使用面。用戶全面是以信息全面為前提的,只有數據信息的全面,才能滿足不同用戶的使用需求,才能擴大涉農信用平臺的使用面。(2)與其他平臺信息的有效對接。目前農村信用平臺信息缺乏與其他平臺信息的有效傳遞、對接。信用平臺數據可與農產品銷售平臺對接,一方面幫助農戶與涉農企業在農產品網上申購和銷售,另一方面幫助交易方了解涉農企業征信數據、信用管理過程,安心放心交易。涉農企業、農戶涉及的相關平臺都可以與涉農信用管理平臺對接,促使平臺用戶受益最大化。(3)協同發展。信用平臺是各方參與的平臺,建設信用平臺不應該僅僅是某個部門或者某個平臺設計公司的工作。各參與方需要具備協同互利發展理念,從信用信息征集、信用分析、信用管理等多方面合作、溝通,旨在構建各方都使用便捷、安全可靠、增進效益的信息化處理平臺。由此可見,信息化涉農信用平臺的廣泛應用,必然能提升涉農企業管理水平,提高涉農企業經濟效益,推動農村經濟發展。3、構建信用體系正向激勵機制。信用是一種道德要求,而非法律約束,因此采用正向激勵機制更能夠調動參與方的積極性。涉農信用體系的正向激勵以激勵、褒揚等方式為主,具體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獎金、免交年費、免交查詢費等物質獎勵;另一種是信任、表揚、高評級等精神獎勵。4、涉農信用立法。涉農信用體系建設過程中,政府需要發揮監督指導作用,完善涉農信用立法,對于信用良好的企業與農戶給予獎勵,對失信的企業與農戶給予懲罰,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四、加大農村信用建設推進農村經濟創新發展時的注意事項
加大農村信用建設推進農村經濟創新發展過程中,需要從前期基礎、中期建設、后期發展等方面注意以下事項,確保信用建設的效果與經濟效益的提高。1、前期基礎。前期需要注意農村信用評價指標是否完善,準確的信用評價才能正確地開展后期工作。信用評價需要體現地域差異性,因為不同地區的農戶、涉農企業的經濟狀況、思想意識、硬件設施都不同,例如靠近城市的農戶、涉農企業受城市的帶動,大多數都進行過貸款,那么信用評價的指標需要把抵押擔保負債數額與償還納入評價范圍。對于純務農農戶,很少與外界往來交易,務農收入受時間的波動性相對較大,在信用評價應重點分析農戶的道德表現與農產品成果。2、中期建設。中期關注的事項應該放在信用信息與其他產品的對接上,提高信用評價在企業交易中的地位,實現信用價值最大化。積極推動各機構、企業將評價結果納入業務審核、交易的全過程,逐步形成信用市場。積極建立健全的農業保險體系與農村信用平臺對接,解決農戶與涉農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農村經濟組織的增收和發展離不開信貸資源,要建立健全農村擔保體系與農村信用平臺對接,推進農村經濟創新發展。3、后期維護。后期主要體現在信用管理工作的不斷完善與信用信息的更新維護上,農業受季節的影響頗大,農村經濟情況也會隨農產品的狀況發生波動,這就需要不斷完善信用體系,構建適宜不同時期、不同經濟形式使用的信用管理體系,不斷與時俱進,更新農戶涉農企業實時的信用數據,保證信用體系各環節的信息有效性。農村經濟發展對國家經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推進農村經濟發展,解決農村信用意識與農村經濟增長的不協調,目前迫切需要加大農村信用建設,積極進行農村經濟創新,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加大農村信用建設為健康經濟發展和城鄉信用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陳婧 單位:蘇州市職業大學
參考文獻
[1]張軍:基于效益理念加強江蘇省企業信用管理建設[J].商業經濟,2015(3).
[2]鐘獻兵、潘華:農村信用制度構建與農村金融創新路徑選擇[J].經濟問題探索,2014(8).
[3]林東陽:基層央行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工作實踐與思考[J].海南金融,2015(3).
- 上一篇:精準扶貧農村經濟轉型探析
- 下一篇: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