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規模化發展困難及解決方法

時間:2022-05-06 10:36:20

導語:農村經濟規?;l展困難及解決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規?;l展困難及解決方法

摘要:新時期,農村經濟發展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同時面臨經濟增速放緩、老齡人口增加、城鄉發展差距進一步拉大等問題。為此應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揮農村資源優勢,充分挖掘農村經濟發展潛力。研究了鳳北街道農村經濟的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農村經濟;規?;?/a>;鳳北街道

1鳳北街道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鳳北街道面積43.1km2,轄6個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2個農村社區、51個村(居)民小組,轄區總人口31523人,其中農業人口9718戶、約1.6萬人。鳳北街道現有耕地面積563.87hm2,占幅員面積的26.67%;森林覆蓋面積1599.19hm2,占幅員面積的41.59%;水域面積245.6hm2,占幅員面積的5.77%;園地面積131.29hm2,占幅員面積的3.09%?,F有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農業企業及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共12家。鳳北街道農村經濟發展仍然以農戶自主經營模式為主,農村專業合作社、“產業+協會”、代產等現代化經營模式較少,未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

2農村經濟規?;l展面臨的困難

2.1農業基礎設施薄弱

鳳北街道位于達州市中心城區北郊,辦事處駐地高家壩,距市中心城區7km,東與盤石鎮接壤,南與東城街道辦事處相依,西與鳳西街道、雙龍鎮、東岳鎮交界,北與羅江鎮相鄰。鳳北街道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相對較差,農村基礎設施配套不夠完善,農田水利設施極差,病險塘庫堰比比皆是,農業灌溉和人畜飲水十分困難。部分村組交通條件落后,村道路況較差,嚴重影響了村民出行,制約了當地經濟發展。

2.2農業技術水平落后

當地農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高中文化水平。受地理條件、文化水平的限制,當地農民接受科技信息能力差,農產品科技含量極低,農業機械化水平低,基本上維持著傳統農業的耕作和管理模式,沒有跳出小規模、低水平、傳統粗放經營的模式。農村實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戶和專業大戶少,農民科技意識淡薄,接受新技術、新品種的能力弱。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農民大多外出務工,留下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是文化程度不高和勞動技能較低的婦女與老人,進一步束縛了當地農業生產力的發展[1]。

2.3傳統思想觀念落后

當地農民思想觀念保守,在尋求項目和資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給予扶持,“等、靠、要”思想嚴重。部分農民固守以農為本的生存觀念,小富即安,對脫貧致富的心理預期不高。受固有觀念的制約,當地農村資源開發利用和經營模式停留在初級水平。部分農民認為“農村沒有發展、種地沒有出路”,一心外出務工。部分企業家、創業者、農戶缺乏敢闖敢拼敢干的創業精神,不愿與其他農戶或同類企業合作共贏。

2.4企業缺乏管理經驗

發展特色種植業的農村致富能人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農民或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缺乏管理與經營企業的經驗,沒有專門學習過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制定的企業發展規劃不符合市場運行規律,創辦的企業呈現出易虧損、盈利低、生命周期短等特點[2]。

3農村經濟規?;l展的有利因素

3.1規?;l展有基礎

第一,鳳北街道位于城鄉接合部,距離市中心僅7km,交通條件優越。第二,農村經濟基數大。鳳北街道內已有成功的專業合作社、盈利率高的龍頭企業、穩扎穩打的個體經營和以家庭生產為主的農戶等,可以作為農村經濟規?;l展的基礎。

3.2帶頭創業致富有典型

近幾年,鳳北街道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協調各方力量,吸引了一批有發展前景的種植項目落戶。鳳北街道大力發展以犀牛山的“圓黃梨”和雙魚湖社區的“清脆李”為代表的種植項目。犀牛山社區建設66.67hm2以上黃金梨規?;?個,并在對外營銷中形成了一定的口碑效應。雙魚湖社區建設1個200hm2以上“清脆李”標準園,其“青脆李”產業在2010年獲得原農業部頒發的地理標志認證,入選“2016年全國果菜產業百強地標品牌”及“十佳市場口碑地標品牌”。2016年3月,環鳳脆李產業園被評為“省級農業示范園”;2017年3月,獲得了國家工商質檢總局頒發的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認證書。2013年以來,鳳北街道在雙魚湖社區舉辦了4場青脆李品鑒會暨開園儀式,中央7套《農廣天地》欄目、四川電視臺、達州電視臺《太陽出來喜洋洋》欄目,以及《達州日報》《達州晚報》《華西都市報》等新聞媒體多次進行宣傳報道。2017年8月,通川區委、區政府主辦,區商務局、區扶貧移民局多家部門承辦了“中國·通川2017首屆環鳳脆李網購季活動”。

3.3產業項目發展有環境

第一,政府配合。在特色種植企業同本地農戶合作過程中,對于企業需要占地用地等情況,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積極配合協調。政府堅持市場主體,不過多干預企業經營,用市場的辦法解決市場問題。處理好企業與村民的利益,不給企業增加負擔,不損害農戶切身利益,營造了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第二,政策傾斜。國家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和解決“三農”問題方面給予了很多優惠政策,采取創業貸款、擔保貸款、政府產業調整以獎代補等獎補措施,扶持微小型企業發展。第三,供不應求。由于地理位置優勢,企業和農戶生產的產品供不應求,良好的市場需求幫助當地企業進一步擴大規模。

3.4返鄉創業人員增加

第一,主觀選擇創業。外出務工人員接受了新事物,思想較為開放,自主選擇返鄉創業。有志青年選擇回家發展農業,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創業,帶領群眾發家致富。第二,國家政策引導。國家倡導轉方式、調結構,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在產業升級的背景下,企業需要的是技術性人才,無知識、無技術的農民工只能選擇返鄉創業。

4農村經濟規模化發展的方法

4.1整合各種資源

第一,整合人力資源,確保有人管事。在企業與企業之間、行業與行業之間建立人力資源共享機制,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人力資源整合,實現人才交叉使用,建立多邊的商業貿易利益關系。第二,整合物力資源,確保有場所議事。利用現有政策,有計劃、有限度地實施土地(山林地)流轉和土地確權入股,建立健全農村土地(山林地)租用制度,嚴格落實租用補償標準,發展農村經濟產業,確保農村經濟產業集中連片開發與利用,最終實現農村經濟規?;l展。第三,整合財力資源,確保有錢辦事。通過民間借貸、入股、合作經營等方式,把大部分人手中的錢集中到少部分人手中,讓知行情、懂經營、善管理的人操作,把銀行的錢放到市場上,集中力量辦大事,集中財力搞農業產業發展。

4.2生產聯合經營

農村經濟規模化發展不只專業合作社一種模式,要打破思想僵局,牢牢抓住企業和農戶兩個主角,實現生產聯合經營。第一,企業與農戶。企業要積極主動邀請愿意參與的農戶,主動吸收規模較小的農戶,充分挖掘農戶的潛在生產力,免費提供種苗技術,農戶包產,企業包銷,利潤共享,風險共擔。第二,農戶與農戶。農戶與農戶之間可以在村支“兩委”的帶領下,在群眾威望高的個人帶頭下,實現聯產經營、同產同銷,實現一個市場、多個生產商、一個銷售商的經營管理理念。第三,企業與企業。企業經評估,按照市場價值占股合并成一個規模更大的企業,實現同產同銷,擴大規模,抵御風險。加工類和生產類企業可以在擴大規模的基礎上,增加產品附加值,增大利潤空間。

4.3培育農村有創業思想的能人

部分返鄉農民工、留守農村務工人員主觀上愿意發展種植業,但由于本身沒有商業頭腦、找不到項目、不懂技術、不會經營等,處于想做與不敢做、想做和不會做的雙重矛盾中。應通過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加強農村能人培育,深層次解決問題。第一,擴大培訓范圍。培訓方式采取集中培訓和個別輔導相結合,邀請區農業局、科技局等相關單位開展集中培訓。培訓對象不專門針對農村致富能人,只要有意愿都可以參加且不限制人數,盡量擴大覆蓋面。村干部及村(社區)負責人必須參加培訓,增強自身引領發展的本領。在此基礎上,逐步推進培訓進村入戶和深入田間地頭。第二,增加培訓項目。要結合本鄉本土特色產業發展情況,開展技術培訓。對本地已有的農業項目,必須開展專業培訓。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針對可發展、有效益的項目開展技術培訓。同時,要針對企業經營管理等內容開展培訓。第三,加強培訓深度。要想發展農業,關鍵是技術;要想發展好農業,關鍵是技術要精。技術培訓不僅要有廣度,還要有深度。就每一項農村經濟產業實施分層次的技術培訓,先易后難,從初級到高級,從各方面講解技術要領,幫助農民創造出更大的財富,帶動鳳北街道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振亮.農村規模化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河南農業,2020(7):24-25.

[2]蘭芳.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分析[J].經濟管理文摘,2020(1):164-165.

作者:黃平 單位:通川區人民政府鳳北街道辦事處經濟發展促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