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建設在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時間:2022-12-02 11:03:56

導語:人才建設在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才建設在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區域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人才隊伍建設問題

(一)區域間行政壁壘阻礙著人才的正常流動

人才的價值往往體現在智力流通和價值創造的過程中,靜止的知識資源不能為社會帶來更多的附加值,只有在不斷流動、不斷循環和不斷更新中才能互相交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靈感和更多的效益。全國共分為八個經濟發展區域,每個城市在行政管理體制上是平等的、獨立的,不存在隸屬關系和依附關系。各個城市、各個省份和各個區域之間在人力資源的政策、配置、管理和利益導向等方面都是不一致的,也是不銜接的。各地區有各地區的區域人才保護政策和策略,每個區域的發展都是以本地區的利益最大化為導向,以發展本地區的經濟為前提條件的,這就促使了各個地區之間的為爭奪人才而爆發了人才爭奪戰。對于人才的爭奪,從積極方面來看,說明各區域對人才的尊重和重視;反之,則是政府運用行政職能對市場配置人力資源的干擾,超越了政府職能的管轄范圍。在某些地區,沒有獲得戶籍或者居住證的人才,在接受醫療服務和社會保障方面難以與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而各地區之間針對不同人才制定不同的引進政策又增加了人力資源流動的成本。上海在內的主要城市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都遇到了人才引進規模與人口規模控制之間的難題,即使確實是一個人才,進滬之后是否一定能發揮才能,作出貢獻不是最重要,但卻完全要符合上海市人才居住證審核的指標體系和應屆畢業生進滬戶籍指標評定。也就是說,需要先引才,再引人。而這和政策設計的基本目標,即有效地配置人才資源的目標正好是相反的,是需要引進后從考核的角度來確定是否真正符合該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用下,人才的正常流動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的關鍵因素,但這要在符合和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下進行。而在區域經濟發展中,還不能做到人才自由、合理地流動,還需要逐步消除體制性障礙從而達到第一資源和其他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二)行政制度阻礙著人才戰略中人才特長的發揮

國家之間的經濟體,以歐盟為例,主要任務是消除關稅壁壘和促進區域間的貿易往來和人才流動。它的主要障礙來源于各國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經濟、文化、投資、貿易、稅收、人力資源等方面政策的不同和政策的不對等性。而區域經濟和國家之間的經濟體有其相似之處,也存在著行政制度方面的阻礙。如,我國東北地區的36個城市政府在人力資源市場配置的程度上就存在著不平等、不銜接的政策。各地區政府在人才分類、人才認定、人才使用、人才吸引以及確定人才待遇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異。人力資源市場本身的差異性,成熟性程度的不同,以及不同的人才資源市場運作的完善性和規范性,都是區域間人才戰略中存在的行政制度阻礙。在各級政府的人才戰略中出現的行政制度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發展和流動,也在一定范圍內降低了繁榮該區域經濟的可能性。而這些類似于地方保護主義政策的實施,看似為了保護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實則卻為區域間的經濟交流和發展設置了屏障。

(三)高級人才的缺失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

高級人才,是指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的人才,具體指有副高級以上的專業技術資格及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九個層次的高端人員[2]。據美國“全國科學理事會”統計,來自中國的科學或者工程學位獲得者達到24.2萬人,占外國出生的科學或工程學位獲得者總數的11%。可以推斷,中國正面臨著高級人才流失的問題。高級人才代表著一個區域人才隊伍發展的整體水平,也代表著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核心競爭力程度。因此,高級人才已經成為各地區、各省份爭奪的重點,區域經濟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也離不開高級人才對整個人才隊伍的支撐和保障。高層次人才在引進、培養、管理以及流動等方面都需要更完善的政策和更合適的環境。而在區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各政府間還沒有形成對高級人才統一的認識和培養的條件。每個區域有其自身的發展目標和發展特點,而高級人才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助力器。缺乏對高級人才的管理和使用政策成為了限制該區域發展的瓶頸。只有充分認識高級人才的領軍地位,發揮高級人才的科技能量,加大對高級人才的培養和吸引,才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路徑

(一)統一思想,樹立科學發展觀,促進區域間經濟的相互作用

區域間的人才資源發展離不開區域間政府的政治性統一和思想性的一致。深入貫徹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和人才的發展觀,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成果,營造人才優先、整體開發的指導方針,運用科學規劃、統籌發展的人才經營理念構筑區域間的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區域經濟的競爭力和創造力。我國在經濟發展中經常會面臨著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的博弈,經濟發展常常以資源開發為代價,包括資源的環境、空間、數量、質量等。不恰當的資源開發模式往往導致更加嚴重的發展問題。但是以人力資本為主體的智力資本卻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創新資源的利用成果,促進區域活動與經濟活動的互動,降低對自然資源的依賴,降低破壞生態環境的程度,緩解資源的緊張性和稀缺性。因此,區域間政府要圍繞重點項目、重點區域,實施設計和開發人才工程。著重吸引和培養區域和項目中的緊缺人才、技術人才和專業人才,強化“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的人才理念。實現調整人才結構,優化人才質量,確立人才保障機制,以盡快構筑區域間人才發展高地。各區域政府需要放棄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以保障區域間經濟的最大化為己任,構筑統一的、開放的、動態的人才資源市場,通過相互間的調任、補充、補位、交流等措施實現人才共享、人才互助來保障重點區域和項目的順利實施,運用可持續發展的人才觀去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各區域政府只有統一思想,樹立正確科學發展觀,著眼于大局,統籌規劃人才資源各種體系,才能保障各項人才工作的順利實施,以提升區域人才競爭力,促進區域間經濟的相互作用。

(二)完善人才戰略的制度保障區

域間人才流動的最大障礙就是各地區間不同的人才制度。因此,完善各區域間的人才戰略制度是人才流動的前提條件和基礎。各區域間政府需要促進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力爭達到人才流動的平衡,發揮區域人才利用率的最大化,建立健全人才供求信息和薪酬水平的匹配。堅持政策引導和市場配置相結合,促進人才向高精尖產業、重大項目流動,以達到政府導向和人才自身導向的雙重統一。區域間政府需要推動人才體制創新工作。在區域間形成人才溝通和交流機制,通過改進人才的引進措施、培養政策、流動配置、激勵機制、獎勵方式和評價體系等工作環節,優化人才發展的環境,為人才隊伍的建設搭建全方位、無死角的制度保障。為人才的生長和發展營造現代化、科技化、先進化的工作環境。如深圳為高層次人才專門成立了前海人才服務中心,青島為引進人才提出百萬補貼等,都為人才隊伍的完善和發展提供了相應的制度保障。因此,健全各項人才制度,積極探索人才的實驗區,加快區域人才一體化的進程,為區域間經濟發展做好充分的人才保障工作。區域間各政府制定完善的人才政策才是推動人才涌現、更新和發展的根本保證。

(三)發揮高級人才在人才隊伍建設中的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把人才工作作為一個重點來部署,且提出要實行人才優先的戰略布局,這是促進中國由人才大國邁入人才強國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手段。

1.建立并完善高級人才的保障機制。人才的激勵必須建立在對人才的需要和把握的基礎之上,對高級人才更是如此。為了激勵高級人才實現自我價值,首先可以通過多元化的分配方式,把按勞分配和按需分配相結合,逐步形成高級人才的物質報酬與其業績和貢獻掛鉤的分配獎勵機制,引導、鼓勵、支持高級人才把其科技成果轉化為投資股份,調動高級人才的參與性和自我實現性。其次,各省份都有關于高級人才創業,領辦企業等若干規定,這是激勵高級人才發揮作用的平臺和辦法之一,要在此基礎和平臺上多多宣傳先進的理念和政策,以提高高級人才的積極性。最后,完善人才表彰機制和獎勵機制,堅持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的原則。通過激勵,使高級人才充滿榮譽感,引導其積極投身科學研究的活動,充分發揮研究的創造性,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

2.加大投入力度,適當對高級人才進行政策傾斜。黨的十八大報告對人才的要求和部署為高級人才發展提供了政治理論指導。以抓高級型人才、產業型人才、高層次管理人才為主要任務,形成人才成長必要的平臺,提供發展強有力的后臺保障。因此,對于高級人才的建設需要立足長遠,規劃培養高級人才的戰術戰略。通過政府層面的宏觀調控和指導監督,結合經濟發展的需要,定制適合各區域發展的高級專業人才,為企事業單位營造培訓教育環境,廣泛開展多領域、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訓活動。各地區尤其是經濟不發達地區應充分利用國家對各區域的相對傾斜和支持逐步開展高級人才的培養工程,在各領域、各學科內挖掘具有潛力和創新能力的學術帶頭人和領軍人物,加大對其的培訓教育工作,為其提供廣闊發展的空間,造就具有前沿科技水平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為全面振興區域經濟添磚加瓦。

3.搭建高級人才交流的平臺,實現智力資源共享。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潘小娟在《發達國家人才戰略制定與實施的經驗借鑒》中提到,要提升國家的競爭力,世界各國都把培養和爭奪高端技術人才作為搶占科技制高點的重要舉措,采取各種手段大力培養、吸收高端人才和優先發展各領域的緊缺型人才是各國人才戰略的宗旨和目標。高級人才在區域間的流動往往會受到來自政府、體制、平臺的碰撞和交替的影響,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級人才的正常流動。因此,應定期組織針對高級人才召開的專業會議,討論高級人才發展的趨勢,建立高級人才安家的保障,建立健全高級人才的流動體制,解決高級人才流動的顧慮,加大對高級人才權益的支持和保護,鼓勵高級人才實現自我價值。通過各區域政府的宏觀調控,運用統籌規劃,高端引進高層次人才,注重高級人才隊伍的建設和集聚,實現高級人才的產業知識共享。

作者:張貝爾單位:吉林工商學院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