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下個人元倫理學思索
時間:2022-12-02 11:14:28
導語:市場經濟下個人元倫理學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從元倫理學角度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個人行為道德規范得以形成的事實前提,個人行為道德必須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要求。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基本的事實前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指市場經濟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的經濟,主要表現在:第一,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第三,在宏觀調控上,國家能夠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計劃與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這個基本的事實前提從元倫理學考察的需要看,是由市場經濟的倫理基礎和社會主義的倫理結合起來的,且可以分解為下面兩個條件。1.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其競爭經濟的倫理基礎決定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行為有以下特點:
(1)個人行為以追求自身物質利益的最大化為原動力。
(2)個人行為具有競爭性,其結果必然是優勝劣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最基本的目標是實現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并以此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必然會使一些個人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充分施展才華,而使一些不思進取的個人處于待業或失業狀態。
(3)伴隨個人財產的不斷增加,個人超前消費行為和投資行為共存。隨著個人收入的提高,除少數人進入高消費領域外,絕大多數的個人,繼承和發揚了我國節儉的傳統美德。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除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特點外,還具有社會主義的特性(如:以公有制為基礎,個人利益與社會集體利益的統一結合,效率與公平的根本一致性,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等),這就使個人行為更接近社會主義公正的價值目標即善的目標。
(二)個人行為道德要有利于市場經濟健康有序運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的行為道德,必須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同時又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其個人行為的道德內容必須包含以下方面。
1.競爭意識。市場經濟有助于增強個人行為的開拓意識、競爭意識,鼓勵人們敢為天下先的改革創新精神。因此,適度的失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勝劣汰的必然產物,是深化改革必須付出的代價,必須培養個人對優勝劣汰的心理承受力,樹立競爭意識、效率意識,以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獨立人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民自主權增強,競爭機會增多,風險與責任也增加。公民有權為生活得更好而自由選擇,也有責任為自己未來的命運做出努力。為此,必須培養獨立的人格,確立自我負責的精神。
3.平等、自由、公平的觀念。市場經濟是一種自主經濟,它承認和尊重個人的主體地位,賦予個人充分的自主權、經濟利益和一定的社會責任,增強了個人的民主意識、平等意識,有力地沖擊等級觀念。遵循等價交換的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市場經濟的這一特征,反映到道德領域,則要求個人享有平等的機會、平等的權利、平等的責任和義務、平等的人格。
4.互利共贏意識。追求物質利益是個人行為的內在動力,但它必須同國家、集體及他人的利益相結合,必須符合市場經濟的道德規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行為當然同自身利益有關。在考察個人行為道德時,應該從其經濟利益出發,這樣才能體現出道德的真實性、可信性。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人都是平等和自由的。但是,僅就個人利益來考察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行為的價值還遠遠不夠。當個人利益同集體、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就可能會損害以至犧牲他人利益維護自身利益。因此,個人在追求自身物質利益時,必須處理好個人、集體與國家三者的關系,在承認個人利益是個人行為的內在動力的前提下,協調個人、集體、國家三者的關系,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
二、如何使個人行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
(一)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結合,奏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主旋律。我國的傳統道德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注入時代精神和現代化內容。例如:強調整體精神,強調為社會、為民族、為國家的愛國主義思想。正如儒家提出的:“義以為上”、“先義后利”,就體現了從國家利益和整體利益出發的原則,體現了個人與他人、社會、群體的關系。又如:“不義之財不可取”、“仗義疏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同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成為當今社會個人行為的準則,它要求個人在追求自身物質利益時,具有社會責任感,反對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的利己主義。
(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正當的手段獲取個人物質利益。首先,樹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觀,增強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心理承受力。其次,增強自主、自立、自強、自信的主體意識,積極進取,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時,居安思危,富有緊迫感、危機感。要防止和警惕市場經濟的利己性,避免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喪失良心、道德。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通過正當手段、合法途徑獲得自身的物質利益。再次,加強個人行為的職業道德教育。要使個人行為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規范,就必須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把道德規范融入各種法規制度和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準則之中,約束行為,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文明修養和道德風尚。
作者:吳章榮單位:江西科技學院
- 上一篇:人才建設在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 下一篇:試議市場經濟下價值觀的現狀及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