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會計準則變化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31 02:49:00
導語:新舊會計準則變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章摘要】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在北京舉行會計、審計準則會,共頒布了39項會計準則和48項審計準則,并規定于2007年1月1日在境內上市公司實行。會計準則的歷史性變革,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財務報表數據,從而使上市公司的利潤在短期內發生較大變化。因此,研究新舊會計準則的不同,無論對企業還是對投資者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本文歸納總結了新舊會計準則的不同,希望能對業界有所幫助。
新會計準則體系已由財政部頒布,即將在全國實施。這是我國經濟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中國會計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新會計準則以先進、科學的理念為指導,立足中國的實際,在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了中國的國情,較好地處理了會計的國際化和中國特色的關系。頒布和實施新的會計準則體系,結束了我國會計“制度”和“準則”兩張皮的歷史,必將對我國的會計事業和經濟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中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實現了廣大會計工作者多年來的夢想和追求,實現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建設新的跨越和突破。新準則較舊準則在修訂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基本準則有所變更新基本準則中的會計基本原則,繼續保留了重要性原則、謹慎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等,也強調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則。但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不再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完善了會計一般原則。原準則第二章“一般原則”中,具體規定了12項會計一般原則。這些原則都是為了滿足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及時、有用、清晰明了等要求,國際上一般稱為“會計信息或財務報表的質量特征”。新準則將原基本準則第二章“一般原則”修改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主要是因為基本準則中再規定“一般原則”較難解釋,與國際慣例也難以協調,改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更能體現該章的內容實質。同時對原準則規定的12項原則進行了適當調整:將權責發生制原則作為會計基礎在總則中進行了規定。
二、存貨管理辦法發生變革新存貨準則下,取消了“后進先出”法,一律使用“先進先出”法記賬,這對生產周期較長的公司將產生一定影響。原先采用“后進先出”法、存貨較多、周轉率較低的公司,采用新的存貨記賬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潤將出現不正常的波動。例如,采用“后進先出”法的家電上市公司,在顯像管價格不斷下跌過程中,一旦變革為“先進先出”法,后果將是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快速下滑,當期利潤下降。
三、計量基礎有了較大的變革新基本準則不再把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把原來權責發生制原則改為了記帳基礎。由于公允價值的應用,計量成為此次準則修改中的一大亮點。此次準則體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等方面采用公允價值,對公允價值的運用還是比較謹慎。
四、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有重大改變《所得稅》準則是本次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修訂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準則沒有按照原《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暫行規定》那樣,將稅前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之間的差異分為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而是直接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第12———所得稅》,采用暫時性差異的概念,據此計算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由此確認的所得稅費用包括了當期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費用。然后根據利潤總額扣除所得稅費用,得出稅后利潤即凈利潤[4]。自財政部1994年《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以來,我國企業的所得稅會計基本是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包括遞延法和債務法)并存。絕大多數企業采用了應付稅款法,而本準則引入了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和暫時性差異等概念。要求企業在取得資產、負債時,應當確定其計稅基礎。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存在差異的,確認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而適用稅率發生變化的,企業應對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進行重新計量。因此本準則實際只允許企業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中的債務法。這是對所得稅會計的一個革命性變化。由于許多會計人員甚至是許多注冊會計師對納稅影響會計法缺乏實際經驗。可以想象本準則將是本次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實行難度最大的準則之一。新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順應中國經濟快速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需要,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核心,強化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會計信息的理念,首次構建了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國際準則趨同、涵蓋企業各項經濟業務、可獨立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并為改進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提供了有益借鑒,實現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建設性的跨越和歷史性的突破。【參考文獻】1、財政部.新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2、袁中文.會計入門[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6.4.3、謝詩芬,戴子禮.現值和公允價值會計:21世紀財務變革的重要前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5,(9).4、陸建橋.關于會計計量的幾個理論問題[J].會計研究,2005,(5).
- 上一篇:服裝業國際優勢研究畢業論文
- 下一篇:WTO貿易壁壘戰略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