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城鄉發展差異研究
時間:2022-05-19 03:00:38
導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城鄉發展差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正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形成的社會基礎;任何一個理論的建立和發展都需要實踐的長期檢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同樣需要與之相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來檢驗,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正確對待城鄉經濟發展差異問題關系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安定團結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城鄉發展差異;中國特色
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從一開始就面臨著不同方面的質疑和討論,這還要從社會經濟制度的角度來說明。對特定社會經濟制度來說,市場經濟作為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它是一種手段,通過這樣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實現社會經濟的有效配置,實現資源的不斷擴大和再生產。有人說市場經濟不存在一個社會制度的根本區別,這種看法認為不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它們所制定和發展的經濟制度是完全等同的,沒有區別的。即是把市場經濟看作是一種獨立經濟制度,是附著在市場經濟這一獨立實體經濟上的社會形式。還有人說既然我們要走社會主義道路,那就應該逐漸限制和逐步取消市場經濟,甚至根本不必考慮經濟改革,避免資本主義的同化,建立以計劃經濟為主的經濟體制。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中針對經濟問題提到:“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這一思想經過十四大確立,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自此,我國開始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也從經濟理論的角度反映了經濟體制的理論內涵,它完全突破了過去一直公認的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是代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經濟制度本質屬性的觀念,認為它們都是經濟手段;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認為,不論是市場經濟還是計劃經濟對于經濟的調節分別有自己的特點,既有優勢也有不足,我們應該認識清楚市場經濟的長足優勢,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馬克思指出:“各個人借以進行生產的社會關系,即社會生產關系,是隨著物質生產資料,生產力的變化和發展而變化和發展的。”生產關系需要不斷適應生產力的變化,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需要整個社會在資源配置和工業產業化等不同方面有規律有計劃的提高,這需要整個社會所有成員的參與和協作,群眾的生活環境、生活水平反映了社會的物質基礎,普通的人民大眾參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動的方式選擇和要求上來,才會真正體現一個國家整個經濟發展水平;同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自然會出現城鄉發展不均衡的現象。
二、我國城鄉經濟發展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工業化與市場化的腳步逐步走進城鄉各個角落,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突飛猛進的飛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促進了國家經濟水平的增長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與此同時,城鄉之間越來越突出了經濟差距的問題,城鄉差距是指在基本社會制度及其一系列衍生制度約束下由城鄉主產業生產方式而決定的城鄉發展水平的差距。一方面,這是受到社會基本制度及價值取向影響而有效發展生產力的良好舉措;另一方面,由于任何一種社會制度本身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優勢和不足,不能因為客觀存在的城鄉差距問題就否定一個社會體制,也不能以此來批判與之相應存在的經濟體制。在這樣的客觀事實面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機制下,市場經濟是迄今為止能使現實經濟活動的物質利益原則最大化的經濟手段,是人類社會配置資源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最具公平性的經濟活動方式。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是非常完備,在一定階段內,收入差距的擴大有其合理性,居民收入差距合理擴大有利于經濟效率的提高和資本的積累,進而會推動經濟增長。然而,收入分配是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敏感問題,當收入差距拉大損害到效率時,會最終阻礙經濟發展。人們對收入差距問題的不滿,除了對差距過大本身不滿之外,更多地是形成這種差距的原因不公平,特別是某些人因不當手段而暴富,人們的不滿情緒就會增長,經濟增長的環境就會被破壞。分配公平正義不僅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如何協調城鄉差距,在不影響整個經濟發展的前提下,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是我們必須重視和解決的重要議題。
三、如何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面對客觀存在的城鄉經濟發展差距問題,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成熟,我們實現了經濟的較快發展,但現實發展是以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沿海地區先發展起來為基礎的,所以就形成了地區發展不協調,城鄉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協調。
1.制定公平、科學、合理的分配制度
一個經濟分配制度的貫徹落實和實踐發展,不能僅僅靠經濟體制自身的調節,需要一個規范化的合理的分配方案協調經濟取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單單依靠市場的自身作用來均衡整個買賣雙方的經濟利益水平,顯然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和公平合理。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制度是社會公平的根本保證,必須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和利益。”科學分配制度的建立最終目的是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發展,不能因為解決分配不公平問題,而轉移城市利益或擴大分配,犧牲經濟增長。公平分配不是過去的按人頭分配物質和資源的“平均主義”,這只是機械的平均分配,不是實事求是和按實際發展情況下的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分配方式;同時,我國依然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社會現狀,在現階段我國生產力水平仍然較低的情況下,在經濟發展戰略上仍應實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只有制定公平、科學、合理的分配制度,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國民經濟的總體水平,才能為最終解決貧富差距問題奠定基礎。同時,要避免貧富懸殊和城鄉對立,要從共同富裕的高度把握和實現社會的公平。
2.走“以城帶鄉、城鄉互促”的發展路子
我國要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要始終遵循社會主義的本質,即“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面對城鄉區域經濟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的局面,我們必須要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合理調節,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下區域經濟關系的調節機制對于地區經濟差距的擴大不能是暫時性,而是一個相當長時期長階段的堅固調節機制,在這樣的機制調節下,我們必須走出“以城帶鄉、城鄉互促”的發展路子。同時,一個完整的城鄉差距調節機制應該是統籌地對資源配置起到基礎性的作用,要把握好度,不能大跨步地將城市的優勢產業優勢主導地位迅速削弱,應該有條不紊地,按部就班地逐漸帶動生產力落后的鄉鎮企業和產業,政府職能部門更是要在這條發展路子中起到引領和規范作用,凡是市場能做好的,就讓市場去做,凡是通過市場能解決的問題,就由市場去解決,政府只做市場所做不到的事情或市場所做不好的事情。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前提下,保證城鄉地位平等,取消城鄉間的種種不平等待遇,使城鄉居民和城鄉各類經濟主體都能享受公平的國民待遇,擁有平等的權利、義務和發展機會。促進城鄉互通,不斷打破城鄉經濟、文化及生活限制,將各生產要素順利地進行自由交流和流動,突破鄉鎮落后的發展現狀,以城市成熟的發展條件和硬件設施配合人才實力不斷引領鄉鎮經濟、文化和生活水平向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改變城鄉分割、各自發展的模式,發揮城市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擴散與輻射作用,形成城鄉社區特色鮮明、相得益彰的發展格局。城鄉共同進步,就是要在堅持城鄉地位平等的基礎上,通過城鄉開放互通、互補、互促機制的作用,加快縮小工農差距、城鄉差距、農民與市民差距,實現城鄉的共同繁榮與進步。
作者:王澤明 單位:大理大學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張平.增長與分享———居民收入分配理論和實證[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4]沈立人.調整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理論和對策[J].經濟學家,1995(4).
[5]江小涓.市場競爭應該成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途徑[J].財經問題,1995(8).
- 上一篇:市場經濟體制下黃金礦山地質工作思考
- 下一篇:燃氣市場經濟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