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戲曲傳承與發展研究

時間:2022-07-13 10:24:02

導語:市場經濟戲曲傳承與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經濟戲曲傳承與發展研究

摘要:皖北地方戲曲我國著名的劇種之一,更是安徽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凝結著皖北地區勞動人民的精神文化思想,是其智慧的寶貴結晶,不僅展現了皖北地區的民俗特色,同時也蘊藏著我國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多元化的社會、不同思想浪潮,對皖北地方戲曲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沖擊與阻礙,怎樣有效傳承與推動皖北地方戲曲的發展,成為了當前該地區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基于市場經濟條件,分析了當前皖北地方戲曲傳承與發展所遇到的困境,針對具體現狀,通過積極改革、創新內容形式,重視教育、培養有效人才,明確需求、穩固拓展陣地三個維度,提出了促進皖北地方戲曲傳承與發展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市場經濟;皖北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現狀;有效路徑

皖北戲曲是安徽地區重要的地方劇種之一,在安徽、魯南以及蘇北等地廣泛流傳,其中主要的代表戲曲有四平調、亳州梆劇、墜子戲、推劇、泗州戲、淮北花鼓戲等,而泗州戲更是被納入了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皖北戲曲有著幾百年的發展歷史,解放后成為了展現地方特色的有效載體,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歡迎。皖北戲曲是從民間說唱的形式逐漸發展并形成了極具當地特征的戲曲唱腔體系,與其他地方戲曲同樣匯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與精神,是我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根基,更是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源源不斷的動力。自皖北戲曲中的泗州戲被列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后,皖北地方戲曲逐漸受到了國家和社會大眾的重視與保護。但根據當前皖北地方戲曲自身發展情況來看,由于受到市場經濟條件下多元社會文化的影響,遇到了許多問題,嚴重阻礙了其有效進一步傳承與發展。對此,應充分重視皖北地方戲曲的保護與發展,積極采取相關措施,推動其在新時期的發展。

一、當前皖北地方戲曲傳承與發展的困境

(一)發展空間縮小、市場嚴重萎縮。首先在體制上,以泗州戲來說,宿州的劇團屬于事業性機構,在行政編排上歸屬政府管理下,在業務發展上又全部由市場決定。依據常理來說,這樣的體制有助于泗州戲在當地的發展,但目前劇團并未真正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扶持,當下正處在生存艱難時期。其次在費用上,近些年劇團資金不足,排練一場戲曲所需要的演員與相關工作人員的數量眾多,并且還要承擔一些場地與宣傳等方面的費用,后期維護更是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但僅憑政府的補貼是遠遠不夠的,可吸引社會其他機構進行贊助,就需要為他們提供大量的免費戲票,進而就要提高票價,最終讓更多人因票價過高而不愿去觀看演出。最后是多元化的社會文化的影響,目前劇場類的演出場地,常常會有其他戲曲、歌舞表演,尤其是在特殊的節日時,常有外來團體進行慶祝演出,改變了當前大眾對戲曲的審美觀念,從而讓皖北地方戲曲的發展陷入了更加艱難的境地[1]。(二)失去傳統生機、無法吸引大眾。從皖北地方戲曲的傳承與發展來看,老一輩演員的整體文化素養并不高,部分人員甚至沒有任何文化基礎,但卻在當時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喜愛與歡迎,充分推動了皖北地方戲曲的迅速發展。但當前,雖然整體演員的文化素養有了顯著的提升,且大部分為本科學歷,可卻導致皖北地方戲曲的發展日益衰落。這其中的關鍵原因,在于其戲曲自身發展空間愈發狹窄,同時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當中的話語權逐漸被削弱。戲曲在其發展歷程中,會不同程度的反映出時代文化,而地方特色還決定著市場與觀眾的認可,眾多經典的傳統戲曲都是將當下社會文化與地方特色相互結合,在腔調上優美動聽,表演感染性強,用顯著的戲曲魅力吸引著廣大群眾,更用完整的情節完美闡釋了戲如人生的真諦。但由于皖北地方戲曲未對表演內容與形式進行創新,在現代社會中,則顯得過于落后,無法順應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腳步,進而造成無人問津的尷尬窘狀。以往戲曲主要的消費群體是中老年群體,他們對于戲曲有著特殊的情結,更有著無法割舍的感情。而對于現代的中青年以及青少年群體來說,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在流行文化的氛圍中成長,更傾向于新鮮事物,在他們眼中的傳統地方戲曲,與自身的實際生活距離較遠,無法表達出自己的情感。而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皖北地方戲曲缺乏創新。顯著的地方特色是皖北戲曲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在當代社會不斷發展下,這種本應有著濃郁地方色彩的戲曲失去了其原有的活力,已跟不上社會發展的節奏[2]。此外,皖北地方戲曲以往的表演形式也是影響其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文化消費的多樣性的今天,各種新穎的娛樂方式不斷涌現,創新能力成為占領市場、獲得廣大觀眾的關鍵。但在當前的形勢中,皖北地方戲曲內容依舊落后,形式整體單調乏味,無法滿足現代觀眾的對戲曲藝術的審美需求,某些戲曲精華與不足同時存在,并未安排專業人員對其進行整理。而重新創編的優秀劇目作品又較少,導致嚴重的劇本匱乏狀況。在表演形式上,由于導演與演員個人素養不足,缺乏創新能力,習慣生搬硬套的方法,無法更好的促進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結合,最終與當代大眾越來越遠,只能面臨著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的命運。(三)缺少傳承人才、發展動力不足。皖北地方戲曲想要得到有效的傳承與發展,就需要建立高素養的人才團隊,但戲曲方面的藝術專業人才的團隊建設與其他專業不同,不可以采取批量性的運行。培養一名優秀的皖北戲曲演員少則數年、多則數十年的時間,培養后還要通過長時間的磨練才能最終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優秀戲曲演員,在這一過程中,還會涉及到有關的配套政策。但目前,由于皖北地方戲曲演出團體整個經濟實力較弱,演員們的薪資較低,大部分青年演員都相繼轉行到其他工作。傳承人的大量流失與不足將會直接造成皖北地方戲曲無法向前發展的情況,與此同時,戲曲演員的不足也側面說明了社會經濟保障存在的缺陷,戲曲演員并未真正得到市場的認可與肯定,無法實現個人的價值,更沒有體會到成就感。雖然藝術是崇高無價的,但若是藝術從業人員并未有著高尚的藝術追求,且無法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進而無法安心繼續工作。針對這樣的狀況,必須要充分尊重傳統藝術,重視市場的基礎,全力培養優秀人才,健全有關政策體制,以此來留住人才、建設穩固的人才團隊。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皖北地方戲曲傳承與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積極改革、創新內容形式。首先應積極豐富戲曲內容。皖北地方戲曲想要提高整體劇目的質量,就應從加強編劇團隊質量入手,要在提升劇作者藝術綜合素養的基礎上,仔細研究皖北戲曲藝術存在的規律,深入現實生活尋找時代特征,才能創造出更多優秀的戲曲。當前,皖北地方戲曲的編劇團隊規模較小,且不太穩定,無法開展定向培養。同時,作為皖北戲曲內容的編劇,應對戲曲特色有著全面的了解,掌握演員的優勢與表演水平,確保展現出最佳的藝術效果。通常來說,皖北地方戲曲善于體現當地風土民俗,用粗狂豪邁、幽默有趣的方式為主,這些精髓都是當代表演者應有效繼承與大力弘揚的。真正的好劇本應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因而就需要人物要有強烈的時代感,增強人物的復雜色彩,才能讓形象塑造的更加飽滿,才能展現出劇本所要傳遞的核心思想與強大的感染力[3]。其次,要敢于創新,拓展戲曲腔調。戲曲唱腔是其內在靈魂,像是泗州戲在最初說唱時,主要是依靠唱腔獲勝。皖北地方戲曲是廣泛汲取當地民歌藝術及同類戲曲的優勢唱腔而逐漸形成,調門流暢婉轉,優美悠揚,自成音律,表達著強烈的情感與獨特的韻味。某個事物在形成后,想要繼續推動其發展,就要積極大膽的去創新。在革新唱腔當中,既要向優秀的老藝術家們學習,也要善于橫向借鑒,不斷豐富。只有在充分尊重傳統藝術的基礎上改革,才能贏得別人的認可與歡迎。最后,應主動借鑒,取長補短。皖北地方戲曲在舞臺表演的時間很短暫,戲曲演出模式有待成熟,需要積極主動的學習借鑒其他種類的戲曲并加以創新。而所謂的借鑒與傳承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要學會靈活運用、融會貫通,用恰當的方式將所學到的精華融入到自身的戲曲的中。并且借鑒也不應只是局限在小范圍內,應面向全國,著眼世界,向更加優秀的戲曲邁進,讓皖北地方戲曲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二)重視教育、培養后繼人才。首先,重點培養優秀演員,增強戲曲的影響力。皖北地方戲曲的發展及其藝術形式成熟,主要通過優秀的表演者所體現的。優秀演員是戲曲的歷史結晶和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例如京劇如果沒有家喻戶曉的四大名旦和頂級藝術大師梅蘭芳的推廣,就無法在我國產生如此強大的影響。皖北地方戲曲作為小眾戲曲種類而言,較為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并不多,影響力也相對其他劇種較為遜色,這主要由于受到自身條件的約束與影響,并未廣泛的普及。同時也因為有關部門不重視,沒有極早的定制完善的扶持政策,影響了進一步發展。優秀演員的產生,既需要演員自身付出努力,也需要地方的大力栽培與扶植。此外,對優秀演員的宣傳力度也要加大。當然,能力出色的演員不能僅憑社會大眾的一味追捧,要依靠自己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及對自我的嚴格要求去努力奮斗、不斷提升,用實力贏得社會的肯定與贊揚,而在這其中,宣傳也是必不可少的助力要素。當前演員上臺展現的舞臺有限,應為他們提供演出演出機會與平臺。其次,重視人才的流動。以往表演員屬于自由性職業,劇團負責發送邀請,表演結束后,去留由演員自己決定。但現如今,演員屬于劇團中的固定團員,受到規定與協議的限制,無法自由流動,從行政管理來說,演員職業的固定更好一些。但若從藝術發展的角度來看,流動也是一種更好的選擇。當演員處在全新的陌生環境中,會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表演中,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優勢,舒展自己的藝術才華,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劇團的表演類型,同時又能充分吸引更多社會大眾,提高影響力,同時還能促進表演藝術的進一步交流,這無疑對皖北地方戲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這種流動模式也同樣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但其流動并不意味著完全自由,要將其納入到主要管理部門的規劃中,加強各地戲曲藝術的溝通與互動,為演員謀得更多演出舞臺,全面促進皖北地方戲曲的發展。(三)明確需求、穩固拓展陣地。皖北地方戲曲的展現舞臺主要集中在農村,當前因為劇團多在縣城與市區,加上編制方面存在的種種限制條件,劇團數量較少,無法覆蓋相關農村地區。農村中的發展陣地是依靠半農半藝形式的劇團或是民間業余宣傳大隊來維護其發展的。但近年來,隨著農村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許多人為了謀求生存,逐漸選擇放棄從事演藝,而改行到其他領域中。一些想要唱戲的人卻又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比如自主成立的戲班,雖然近些年準許這樣的民間戲班發展,但卻要收取較高的費用,導致大多數因經濟原因而不得已放棄。在皖北其他地區甚至沒有戲曲類的民間文化活動。這樣的市場空白,并沒有為廣大群眾創造與戲曲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不僅影響著發展,更是無法培養有效的繼承人。穩固及拓展皖北地方戲曲民間演出陣地,是提升皖北地方戲曲群眾影響力的有效途徑,更是其發展當地特色文化的必然選擇。因此,就應充分堅持走專業與業余雙向并存的發展道路。在農村地區,要積極鼓勵并幫助民間自主成立的業余戲曲團體與半農半藝形式的劇團,扶持他們更好地發展,通過有利政策提供相關優惠,加大資金投入,給予這些劇團扶持力度,調動他們的熱情與積極性,將農村區域的戲曲文化活動開展的如火如荼。而對于專業性質的戲曲團體,要在基礎的扶持政策上,還要為其尋找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拓展其演出渠道,增強戲曲的影響力。結語當前,面對皖北地方戲曲發展中所遇到的發展空間小、無法吸引社會群眾、缺乏有效的傳承人才等嚴峻問題,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其缺乏創新能力,表演內容與形式無法與現代市場經濟發展形勢相適應,無法契合當代大眾的戲曲藝術需求。對此,就需要結合皖北地方戲曲的藝術特色,縱向傳承發展,橫向積極借鑒,通過創新內容與形式、培養優秀人才、穩固拓展戲曲陣地等有效路徑,全面提高皖北地方戲曲只來性,實現傳統戲曲藝術的革新與創造,重現皖北地方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欽媛,金玥.泗州戲的發展與傳承之我見[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02):110-112.

[2]李洪.泗州戲的傳承與發展[J].戲劇之家,2017(04):41.

[3]張黎黎.泗州戲的生存境遇與宿州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12,27(10):17-18+88.

作者:張宏偉 單位:淮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