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策略

時間:2022-08-02 09:28:10

導語:財政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策略

摘要:實體經濟是經濟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運行的血液,保障實體經濟發展。本文以南平市延平區實體經濟發展項目為依托,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財政金融;實體經濟;發展

2020年,延平區財政局在上級有關財政部門的指導和區委、區政府領導帶領下,積極貫徹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持續深化實施實體經濟服務機制,為進一步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延平區先后出臺了《南平市延平區人民政府關于積極應對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通知》《南平市延平區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為全力助推延平區綠色高質量發展,充分調動財政金融作用,激發實體經濟活力和創造力。以下本文就相關活動項目進行深入分析。

一、運用財政正向激勵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一)創業擔保貸款工作

1.基本情況積極貫徹落實省、市做好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工作的有關精神[1],我區于2020年10月印發了《南平市延平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延平區創業擔保貸款實施方案的通知》(延政辦〔2020〕39號),確定由延平區財政局、延平區人社局、南平市融僑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四方簽訂“創業擔保貸款合作協議”,并按規定將首批統籌資金100萬元撥付到融僑擔保公司,設立專項基金。創業擔保貸款按不高于1:10比例放大授信規模,為轄區內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及個人提供創業貸款。2.存在問題到目前,我區創業擔保工作由于起步較晚,開展面還不廣,正在積極的推進中。目前主要的問題為:(1)新增申請貸款的創業實體數量較少、規模相對較小。(2)創業擔保貸款作為一項金融業務,更要求工作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化水平。然而創業擔保貸款中心不是金融機構,所配備的工作人員基礎專業能力距離業務要求便有一些差距,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和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3.下一步工作建議與意見為充分發揮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創業、帶動就業、推動創新、促進發展的經濟作用,首先,要進一步擴大創業基金規模,基金項目:盧祥興(1976-),男,本科,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農業、農村綜合改革。充分發揮創業擔保貸款貼息資金引導作用,也即是不僅要為其提供資金,還要聯合各部門從培訓、扶持等多角度為其提供創業服務,切實助推創業成功[2]。同時還要加大宣傳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及個人積極申請創業貸款。其次,要擴充貸款服務渠道,鼓勵農商銀行將工作中有符合條件對象的申請貸款引導到創業擔保貸款項目。并積極整合多部門力量扶持創業的“大協作”,以便于解決創業貸款擔保中心面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因為不同的部門對其管理范圍內的群體往往更具信息優勢。最后,提升創業擔保貸款工作人員素質和專業水平,積極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好服務。

(二)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作用

1.基本情況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高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增信作用,2015年8月由南平市延平區財達非生產性資產經營中心出資2000萬元入股南平市融僑擔保有限公司。根據《企業銀行貸款融僑擔保推薦程序》要求,對區屬優質企業,由企業所在地街道、鄉鎮和行業主管部門區經信局審查推薦、區政府組織評審小組審核明確后報送至融僑公司提供擔保。至日前,延平區已為南平市華泰木竹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市金茂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提供了2926萬元貸款連帶責任提供擔保任務,有效解決部分企業因生產經營流動資金不足難題。2.存在問題區級財政承擔融資擔保的風險防控工作壓力大。由于遭受環境、市場等諸多因素沖擊影響,部分風險無法防控,個別擔保企業存在借款到期后未能及時清償到期本息。3.下一步工作建議與意見為提高中小企業融資貸款信用支持力度,建議企業、機構和政府需更密切配合,進一步明晰擔保企業債務清償責任的方式和渠道,三方合理分擔市場風險[3]。具體來說,各地要科學規劃布局,通過出資新設、增資擴股、兼并重組等方式,發展壯大一批主業突出、經營規范、實力較強、信譽較好、影響力較大的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為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的主力軍。鼓勵各地將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擔保基金、信保基金、風險池基金改組為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增強區域融資擔保行業抗風險能力。

(三)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紓困

(1)認真做好企業、銀行和融資擔保機構貸款貼息的申報及撥付工作。一是于2020年4月按《南平市財政局關于疫情期間工業企業貸款貼息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推薦我區南平市華泰木竹有限公司、南平華孚電器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金額4400萬元)申報貸款貼息補助和獎勵資金撥付工作;二是于2020年4月按《南平市財政局關于做好疫情嚴重企業貸款貼息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推薦南平市享通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金額4300萬元)申報貼息補助和獎勵資金撥付工作;三是做好興業銀行南平分行(金額3450萬元)和南平農商銀行(金額1600萬元)的2020年度四大困難行業貸款貼息資金的申報。(2)配合相關業務主管部門共同做好中小微企業紓困資金貸款申請工作。一是配合工信部門推薦63家企業申請中小微工業企業紓困貸款,金額共計30107萬元,其中有29家企業向銀行貸款成功,金額共計9225萬元;二是配合商務部門做好7批共計20家中小微商貿企業紓困資金貸款申請,其中4家向銀行貸款成功,金額共計2280萬元。

二、加快推進延平區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策略

(一)開展花卉互助合作基金項目

1.基本情況為扶持產業發展,我區于2015年籌備了延平區花卉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互助合作基金項目,2016年5月該基金正式運行。由建行濱江支行、延平區花卉協會、區林業局三方簽訂合作協議,南平市茫蕩百合花有限公司履行基金理事會職能,通過政府出資600萬元注入南平市茫蕩百合花有限公司作為風險抵押金,建行按風險抵押金的3-5倍予以授信貸款的方式運行。符合貸款條件的花卉企業或農戶經基金理事會審核后,可在建行濱江支行獲得信用貸款。2.存在問題近幾年,相關花卉企業、花農對互助合作基金擔保貸款需求呈逐年下降趨勢。造成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受辦理手續復雜因素限制,由于延平區花卉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互助合作基金的擔保貸款對象必須是小微企業,花農需要先注冊小微企業后才能申請擔保貸款,部分花卉企業及花農反映手續麻煩;二是受銀行渠道增加影響,隨著延平區花卉產業的發展,向全區花卉企業及花農提供小額信用貸款的銀行由建行一家帶動到了郵儲、農銀、農商行、建行四家,隨著融資渠道增加,互助合作基金對花卉企業及花農擔保貸款的作用也隨之下降。3.下一步工作建議與意見今后將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相關政策措施,降低門檻、簡化手續,進一步充分發揮基金的橋梁作用[4]。如優化工作流程,縮短擔保貸款審核、發放周期,并逐步推進信息化網絡平臺,提高工作效率;強化銀行互助合作基金的發展,針對符合銀行互助基金的目標花卉小微企業需求,基金的組建使貸款方便快捷、靈活、風險降低,基金會員不僅可以享受銀行其他優惠服務,而且,在其他會員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將自己認繳的基金轉讓,在降低銀行業務風險的同時,解決了花卉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對于雙方都是利大于弊。

(二)大力推進農擔工作

1.基本情況為鼓勵和扶持新型農業的發展,2019年9月區政府與省農擔公司簽約后,成立風險基金的專用賬戶。2019年12月區政府與省農擔按1:2辦理共同出資的風險基金共900萬元已全部到賬,相關工作正在有序開展。疫情發生后,建設銀行推出產業發展低息貸款,區農擔辦及時向建設銀行對接推薦,至2020年12月,推薦的27家已有13家獲得審批貸款額度3196萬元,正在辦理9家770萬元,年利率4.5%,極大緩解了我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資金需求。2.目前工作存在的困難與問題2019年區農擔工作開展以來,合作銀行郵儲延平支行與建行濱江支行支持效果明顯,但政擔合作的成效總體還不是很理想,主要在省農擔和合作銀行之間溝通不是很順暢。銀行反饋省農擔存在問題:一是審批條件偏謹慎,規定與現實情況有一定差距,如年限規定。二是貸款風險偏好與農業實際情況不符。三是對農村企業門檻設置太高。四是辦理程序太復雜,要求客戶提供反擔保人簽字有難度。五是時效沒有約定,流程辦理滯后。銀行上報到省農擔公司的貸款擔保申請,審核通過或給予答復時限不確定,尤其對于急需季節性使用資金的花卉產業起不到及時雨扶持作用。3.下一步工作建議與意見加快協調工作力度,查找滯后癥結,努力擴大政擔合作成效。鼓勵合作銀行發揮政策優勢,積極提供惠農貸款產品。銀行部門階段性貸款政策具有操作簡便、程序相對快捷特點,今后區農擔辦將繼續加強與合作銀行的聯系溝通,及時掌握信息,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銀行部門做好牽線搭橋工作。

三、結語

延平區在財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全面推進各項農業保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今后工作中,還應充分發揮財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擴內需、調結構,進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同時還要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相結合,這樣才能保障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推動城市整體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孟剛,徐英倩.新時代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研究[J].理論探討,2018(01):106-112.

[2]楊澤.如何用經濟學原理解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財政金融現象[J].當代經濟,2017(35):50-51.

[3]黃琦,李思偉.新階段經濟發展重難點解析—財政金融視角[J].經營管理者,2017(29):10-11.

[4]吳永超,張紅偉.金融資產結構與實體經濟的關聯度分析[J].貴州社會科學,2017(09):94-101.

作者:盧祥興 單位: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