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策略
時間:2022-12-08 09:03:11
導語: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整體經濟形勢向好趨勢的持續,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矛盾沖突已經越發明顯化,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之間的不平衡甚至對社會市場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本文將從基本概念、內在聯系、發展影響等方面闡述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并基于此對完善金融經濟體系、調整金融融資標準、強化互促影響作用、做好金融市場監管、加強金融風險管控五種促進兩種經濟形勢進行良性互動的策略做出分析。
關鍵詞:金融經濟;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策略
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之間的關系是互利共生、相互依靠的,二者彼此都是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同時二者之間也互相補充、彼此制衡,所以兩種經濟形勢應該是齊頭并進、共同發展的,在初期階段,實體經濟作為基礎給金融經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后期金融經濟作為指引不斷細化完善實體經濟的形式。可以說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是保證市場穩定、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要格外重視二者之間發展的均衡性,拿出切實有效的整治措施為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的互動式發展“保駕護航”。
一、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一)基本概念
實體經濟,籠統地講就是一個國家所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也可以表述為人憑借思想活動、利用工具媒介在地球上創造的經濟。實體經濟的涵蓋范圍較為廣闊,其包含了物質產品的產出、流通,也包括精神產品的生產、服務,總的來說囊括了農業、工業、商業等現代社會的各種經濟活動方式。其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石,也是維持社會穩定、保障未來發展的關鍵經濟力量。金融經濟,就是獨立于實體經濟之外金融資源的持有與交易活動。其關系到貨幣、證券、股票以及各種衍生產品,但金融經濟的最重要特點是以信用活動為中心,不論是貨幣資金的借貸、債券股票及證券的發行等等都是圍繞信用進行資源流通。相較于實體經濟,其具有更為方便的交易模式,也促進了經濟市場的發展。
(二)內在聯系
總的來說,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是一體兩面,唇齒相依的。實體經濟是金融經濟發展的基礎,而金融經濟又能反過來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金融經濟雖然是建立在虛擬化的經濟市場中的,但其需要依賴于以貨幣為主要流通工具的實體經濟,也只有實體經濟創造出足夠的金融資源,金融經濟才能有足夠的運作空間。而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實體經濟關乎到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而金融經濟雖然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其需要借助實體經濟才能起到優化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生活水平的最終目的。在發展方面,金融經濟搭乘互聯網發展的快車道實現了質的飛躍,網上銀行、網上支付等便利方式更是將股票、債券、基金等“搬上”個人智能終端,讓所有人都能隨時隨地參與到金融經濟的交易活動中來。而在金融經濟的發展影響下,實體經濟的流轉速度明顯加快,資源配置明顯優化,進一步助推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近些年來我國憑借金融經濟成功躋身于世界大國行列,也一定程度上給實體經濟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因此要想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就必須堅持以金融經濟的優勢不斷推動實體經濟的進步。
(三)發展影響
由于經濟全球化以及國內經濟持續上行的影響,金融經濟受到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大,雖然其對實體經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其更需要有意識地引導,由于我國遺留的一些發展問題以及相關制度的不完善性,將金融經濟的優勢轉變為實體經濟的動力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而從目前我國經濟形勢上看,企業經濟發展占據我國國民經濟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在企業發展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持續增多的前提下,其必然會影響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因此這也是金融經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現實阻礙。
二、促進兩種經濟形式良性互動的策略
(一)完善金融經濟體系
金融經濟從本質上講是對現有金融資源進行科學配置,因此其對各個行業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以此帶動實體經濟發展。但從目前的金融經濟優勢向實體經濟轉化的效率來講,仍然與我國龐大的經濟體量不相稱,因此金融經濟體系仍然存在可優化的方向。首先我們需要不斷加強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溝通聯系,讓兩種模式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而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帶動情況。如果想要更快地提升國民經濟水平,那必然要通過金融經濟來實現資本的有效配置,從而再帶動各行業、各領域投入到經濟市場運作中,一方面進一步提高資金周轉效率,讓實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有更雄厚的資源優勢,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對金融產品的豐富和完善構建更為健全的金融經濟體系,形成更為科學的金融經濟發展模式,從而促進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
(二)調整金融融資標準
不斷調整金融融資標準使之與時代、經濟、體制發展相適應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必需手段。快速、迅猛的經濟增長需要金融經濟的發展作為支持,而金融經濟的發展需要政府運用科學手段進行合理調控,不僅要通過政策法規將金融經濟市場的交易方式、流程進行嚴格限定,也要對融資標準設置準確設定。從國家發展的角度上看,如果融資標準不合理,難以適應經濟發展,難以與金融市場發展相匹配,那必然會對金融經濟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而基于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特性,企業將對實體經濟的運營造成嚴重打擊。對于金融融資標準的制定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看待,如果融資標準過于寬松,大量融資方的涌入會很快促生金融泡沫,進而引發經濟危機;如果融資標準過于苛刻,融資不足的問題又會成為阻礙實體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金融融資標準應當以市場情況為參考,結合科學預估,更好地促進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共同發展。
(三)強化互促影響作用
在相對穩定的金融情況下,金融經濟對實體經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樣實體經濟也是支撐金融經濟良好發展的前提。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虛擬金融進一步拓寬了金融經濟的發展方向,也推動金融經濟一向對高速的態勢發展。在這種情況必須加強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聯系,以金融服務為例,互聯網的應用讓金融產品的形式更加豐富,但如果要使其與實體經濟加強聯系,就需要將更多的金融產品及服務面向個人及小微企業傾斜,讓更多的社會個體得到發展資源,以此將金融經濟的發展優勢擴散到實體經濟內,讓實體經濟同樣享受到信息技術的紅利,從而實現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在此基礎上不斷強化實體經濟的主體地位,將貨幣拉回到重要位置,才能再次對金融經濟的發展提供利好因素,從而維持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
(四)做好金融市場監管
金融市場是一定程度上的開放市場,其在長期的運轉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發展問題或漏洞問題,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加強監督。首先應當合理利用法律手段適度介入,并嚴格落實金融經濟風險管理制度,對市場發展情況、發展趨勢進行細致分析;其次要對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動、資金使用率等情況進行觀測和研究,及時發現其流動性減慢、回流不正常、資金凍結等情況,做好問題預防機制;然后就是要對現有的金融體系、規章制度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優化,在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的背景下要做好預估評判,及時通過制度優化、政策制定來規避世界經濟風險,這也是保障金融經濟平穩發展,強化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關系的最佳手段;最后監管部門應該努力推動金融溝通機制的落地實施,讓市場與監管、監管與政府之間能做到舒暢溝通、有效交流,及時傳遞、反饋信息,促進金融相關功效的效率不斷提升。
(五)加強金融風險管控
雖然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聯系緊密,但從性質上說,實體經濟是依托于買賣雙方的實際交易的,而金融經濟則是以信用為基礎衍生出的各種價值交易。因此在全球化的經濟形勢下,金融經濟不可避免地比實體經濟更容易受到國際沖擊,從某種程度上講其風險程度也相對更高。因此既要重視對金融經濟優勢的利用,同樣也要將金融經濟置于嚴密的管控之下,并通過不斷減低金融風險的方式,削弱金融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再次沖擊。對此,有關部門應該保持對風險的一視同仁心理,無論大風險小風險,都要謹慎對待、認真制定管控措施,充分發揮法律工具的效果,在一次次風險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相關法律管理條文,用法制武器從根本上消除風險源,加強對金融風險的控制力度。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促進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一方面在于要認識到二者之間互相促進、互相影響的關系本質,在發展狀況好的時候以帶動的方式擴大優勢,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在發展情況交叉的時候要及時設置防控、阻斷手段,防止影響擴大,將問題局限在較小范圍內解決;另一方面也要正視兩種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既不厚此薄彼也不有所傾斜,大力推進兩種經濟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亞男.淺析我國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研究[J].經貿實踐,8,24:124-125.
[2]李賀.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研究[J].商訊,,36:2+4.
[3]吳巖.如何有效促進國內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J].現代商業,0,15:4-5.
[4]王琳.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思考[J].時代金融,0,33:4-6.
[5]劉靜.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的研究[J].時代金融,,21:7-8.
作者:鐔正昊 單位: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選擇就餐方式的消費心理
- 下一篇:新時期企業經濟管理創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