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下汽車運動產業發展與選擇

時間:2022-11-03 05:22:38

導語:消費升級下汽車運動產業發展與選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消費升級下汽車運動產業發展與選擇

近年來,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出現了較大轉變,服務性消費占比逐步提高,消費正朝提檔升級方向發展。與此同時,各部門為了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滿足消費者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產業融合逐漸成為當今產業發展的趨勢之一。作為提升國民休閑生活品質的汽車運動而言,在法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發展為一項成熟的產業類型,從其成功的發展經驗來看,其中離不開汽車運動與其他產業的相互融合、滲透。在我國,汽車運動的產生已有30余年,正處于成長階段,已初具一定的產業規模,但對其發展走向、模式等問題的探討一直是學界、業界等所關注的熱點話題。而當今,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提高,以及國民對健身需求的日益增長,汽車運動產業正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的促進其產業規模的擴大等,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诖?,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訪談法等,從消費升級的視角出發,對我國汽車運動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因、現狀及困境進行分析,從而提出發展路徑,以期為我國汽車運動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1消費升級下汽車運動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因

1.1市場需求的多元性。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城鎮與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人們用于吃、穿、住、行等物質性需求的比重逐步降低,而在教育、休閑、娛樂、體育等精神性需求的比重則逐步上升,消費結構更趨向于享受型消費轉化,并且出現了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尤其近年來,隨著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國汽車保有量在全球水平中穩步增長,汽車已幾乎成為“家家戶戶”的必需品。但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如今汽車已不再只是單純的作為一種交通工具介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而已逐漸成了人們獲取愉悅閑暇時光的“運動休閑工具”,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1.2汽車運動發展的內在耦合性。汽車運動作為體育運動項目之一,是使用汽車在封閉場地內、公路上或野外進行速度、駕駛技術或車輛性能競技的極限運動。汽車運動的產生與汽車工業的發展密不可分,兩者之間具有一定的耦合性。最初,汽車運動的萌生是為了測試、檢驗汽車的性能及宣傳其安全性,從而推動汽車工業的發展,隨之卻逐漸產生了諸如卡丁車、山地車、越野車等不同種類、各具規模的汽車運動競賽,并且影響范圍逐漸擴大,促使汽車運動成了一項國際性賽事。而當今,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人們對汽車的性能、效用、體驗等要求越來越高,汽車工業的發展已更離不開與汽車運動的互通互融。1.3政策的驅動性。國家政策的引導與出臺,為汽車運動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一方面,不僅能促進汽車運動自身的發展,擴大其市場規模。另一方面,還能刺激其他產業主動將其業務范圍擴展至汽車運動產業中來,形成合作共贏的發展局面。自2013年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國家體育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與旅游部等分別在《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中明確提出:要積極培育賽車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征的時尚休閑運動項目,重點發展汽車摩托車旅游等體育旅游新產品、新業態。促進汽車消費優化升級,積極發展汽車賽事、旅游、文化、改裝等相關產業,深挖汽車后市場潛力。

2消費升級下汽車運動產業融合的現狀與困境

根據體育產業的概念,汽車運動產業是指圍繞著汽車運動而展開、并與之相關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的總和。隨著市場對汽車運動需求的增多,以及國家政策對汽車運動發展的引領,我國汽車運動產業的融合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也相應地存在一定的問題。2.1消費升級下汽車運動產業融合發展的現狀。2.1.1汽車運動與體育產業內部的融合在汽車運動與體育產業內部的融合上,首先發展最為顯著的是其與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的相互交叉和滲透。汽車運動在我國的發展已有30余年,其真正進入中國的標志性事件是1985年所舉辦的港京汽車拉力賽。而隨著汽車運動在國內的流行與推廣,不同類別的汽車賽事開始盛行起來,尤其自2001年,在國家體育總局頒布了《全國汽車運動管理辦法》后,每年幾乎都有上百場汽車賽事在國內舉行。2003年,隨著全國汽車場地錦標賽的正式推出,圍繞其衍生出了諸如短道拉力、場地越野、卡丁車等不同類別的錦標賽事。2019年,中國汽車摩托車運動聯合會(以下簡稱“汽摩聯”)全年共計完成122場賽事,其中全國性賽事112場,國際賽事10場。其中,國際性賽事包括了越野摩托世錦賽、F1歷史上第1000場比賽,絲綢之路國際汽車拉力賽3個具有重要標志性的賽事。其次為汽車運動與體育教育培訓市場的融合發展,2019年國內舉辦汽車運動培訓班238期,培訓學員2673人。其中舉辦拉力培訓班90期,培訓學員1006人;舉辦場地培訓班97期(含汽車飄移),培訓學員934人;卡丁車培訓班15期,學員131人,其中青少年培訓班6期43人;舉辦摩托車類及全地形類培訓班36期,培訓學員602人。再次為汽車運動與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市場的融合,主要體現在汽車自駕運動營地的建設,以及汽車運動比賽場地的建設上,截至2019年12月,全國授牌營地總數累計620家,星級營地總數累計63家。最后為汽車運動與體育健身休閑市場的融合,除了舉辦高級別、高水準的國際性賽事以外,2019年,還舉辦了群眾喜聞樂見、種類多樣的地方性賽事,截至2019年11月,在汽摩聯注冊的地方賽事共計23項49場次。2.1.2汽車運動與外部其他產業的融合在汽車運動與外部其他產業的融合上,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汽車運動與汽車工業的發展。例如位于上海市的別克汽車公園,采用體驗式、場景式營銷將汽車運動及其生產、維修、銷售等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對展區場景的精心布置,將汽車展示、體驗、休閑、娛樂等有機地融為一體,使消費者逐漸產生對別克汽車品牌的認同感;此類產業融合方式國內居多。其次是汽車運動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比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東風渠綠道公園,以“汽車及汽車運動”為元素,打造了具有主題性的汽車運動體驗區,利用汽車輪胎制作座椅、標志標識,地面印制涂鴉汽車圖案,采用鮮花制作汽車迷宮等,打造了集汽車展臺、卡丁車賽道體驗、汽車賽事、汽車知識宣傳與教育等于一體的綜合性休閑娛樂園區。最后是汽車運動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隨著體育與旅游的全面發展,汽車運動與旅游業也逐漸走向融合之勢,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位于美麗避暑之都貴陽5A級景區青巖古鎮的“貴州駿馳國際賽車場”,以“體育+旅游”為主題,通過舉辦汽車賽事、旅游會展、汽車露營等活動,打造了青巖古鎮“一靜一動、一新一古、一華一樸”的獨特魅力,成了景區發展的一張新名片。2.2消費升級下汽車運動產業融合的困境。2.2.1汽車運動產業結構發展不均衡從以上對汽車運動產業融合的現狀分析可以發現,我國汽車運動產業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汽車運動競賽表演市場,2018-2019年汽摩聯共舉辦全國性和國際性賽事236場,而群眾喜聞樂見的地方性賽事占比則較少,2019年共計49場。與此同時,雖然汽車運動教育與培訓市場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從我國汽車保有量及駕駛人數來看,比重仍然偏低。2019年我國私人汽車保有量為22635萬輛,但在汽摩聯注冊的車隊僅204支,共計5508人。通過以上數據可從側面看出,我國汽車運動產業結構發展存在不均衡的現象,而產業結構發展不均衡勢必會影響產業之間的相互融合。2.2.2汽車運動文化根底單薄汽車運動發展與汽車工業和汽車文化密切相關,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其深深根植于發達的汽車工業以及民眾對汽車的理解。在我國,汽車工業發端于1956年,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其發展歷程較短,大多數人對汽車及汽車運動的認識仍停留在“代步工具”和“身份認同”的層面。與此同時,國家對汽車運動文化的推廣更多聚焦在國際性、高水平競賽表演市場,然而這一市場的受眾人群相對群眾基礎深厚的地方性賽事而言,占比較少,從而使汽車運動文化的宣傳和普及形成了“倒三角形”的局面,致使汽車運動產業在地方和民間的滲透率不高。2.2.3汽車運動產業融合的業態較為單一汽車運動產業作為我國的新興業態,正伴隨著汽車工業、汽車運動的發展而逐漸壯大。但縱觀我國汽車運動產業與其他業態的融合可以看出,汽車運動與汽車制造、維修、保險、銷售的融合較多,發展也較為成熟;而與新興的旅游市場、互聯網信息技術、餐飲、娛樂等行業的融合比重則較少。汽車運動與汽車工業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隨著新能源、智能網聯車,以及全民健身、體育旅游的發展,汽車運動不能只止于與汽車工業之間的融合,還應該加大與其之外的其他業態的相互合作。

3消費升級下汽車運動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選擇

3.1優化汽車運動產業發展模式。汽車運動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其開展不僅需要成熟的賽車場地,同時還需要有與之相配套的其他產業服務,如產品的研發設計、改裝、餐飲、住宿、娛樂等,與眾多行業息息相關,而要擴大其市場規模,延長產業鏈,則需走產業集群的發展道路。產業集群對擴大產業經濟規模和增強產業經濟效應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例如,英國的“古德伍德賽車場”之所以能聞名于世,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其選擇了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即以“汽車場地及賽事”為核心,將汽車的生產制造、維修貿易、體驗培訓、休閑娛樂、賽事等融為一體,為人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產業服務。因此,國內汽車運動產業的發展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外先進的發展經驗。根據我國汽車運動產業的發展現狀,可打造以汽車運動賽事為引領,以汽車技術研發、生產、改裝、培訓、露營等為核心的汽車運動產業集群。3.2培育汽車運動文化。“有產業,無文化”會使該產業缺乏發展的生命力與發展活力,而“有文化,無產業”則會使文化變得抽象與空洞,缺乏實質性的載體。因此,濃厚的汽車運動文化是開展汽車運動乃至實現汽車運動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對于汽車運動文化的培育,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以汽車賽事活動為平臺,整合媒體傳播資源,利用多元化的傳播方式和手段,向大眾展示汽車運動時尚健康、挑戰極限、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運動形象,實現對汽車運動的文化認同。另一方面,以全民健身、體育旅游為契機,以汽車自駕運動營地建設為抓手,引導營地推出各類門檻低、趣味性強、適合民眾參與的汽車賽事或活動,如可舉辦拉力賽、越野賽、集結賽等賽事,組織家庭露營、青少年營地、主題自駕等活動,從而使人們近距離貼近和感受汽車運動的文化及魅力。3.3不斷開拓汽車運動產業的新業態。在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積極開拓汽車運動產業的新型業態,是順應居民消費提質轉型升級的重要趨勢之一。隨著汽車運動的普及,要進一步加深汽車運動產業的深度融合與發展,形成以汽車運動為核心的多業態發展格局,則需從以下兩方面出發,一方面,順應居民消費升級的趨勢,開發與汽車運動相關的新興的、高品質、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給,持續提升傳統消費,大力培育新興消費,例如可拓寬汽車運動與電子競技、AR、VR、電影、博物館、展覽館、文化科普等行業的合作與創新。另一方面,可廣泛引入社會資源,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拓展汽車運動的合作渠道和業務范圍,如可與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鄉村振興、自駕游露營地、研學旅游等相結合,從而優化產業資源,滿足大眾多樣化的汽車運動消費需求。

4結語

隨著社會消費結構的升級,汽車運動產業正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正迎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同時,隨著市場需求的多元化,人們對汽車運動的需要已不止停留在觀賞性的層面,而更傾向于主動體驗和參與其中。因此,汽車運動需變革其原先傳統的發展思路,順應居民消費提質轉型升級的變化,走汽車運動產業融合的發展道路,實現產業的生態循環發展。

作者:張小從 代剛 舒建平 盧軍 胡洋 單位:1.成都體育學院運動休閑學院 2.山東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3.四川工商學院體育學院 4.貴州財經大學商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