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廢料對環(huán)境危害

時間:2022-07-26 01:18:02

導語:建筑廢料對環(huán)境危害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廢料對環(huán)境危害

目前,我國的建筑垃圾數(shù)量已經(jīng)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據(jù)推測到2020年,我國將新增建筑面積約300億m2,若以500t/萬m2~600t/萬m2的垃圾產量標準推算,新產生的建筑垃圾將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shù)字。然而,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的建筑垃圾都是在未經(jīng)任何處理的情況下,便被運送至露天堆放點或者填埋坑,這種做法不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而且在清運和堆放過程中的遺撒、粉塵、飛砂等又會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因此,對建筑垃圾進行有效的、可持續(xù)的處理勢在必行。

1建筑廢料的分類

1)建造廢料。據(jù)調查顯示,建造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廢料占到了整個建設工程所使用的建材的重量的10%~20%。建造廢料的組成是隨高度變化的,高度取決于在建工程的結構技術措施。但大體看建造過程中的建筑廢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結構建造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料,如混凝土塊,鋼筋,被遺棄的木材板。另一種是建材加工過程所產生的廢料,包括產生于建設整理階段的種類繁多的廢舊物資,如剩余的水泥砂漿以及加工過程中原材料的損耗。

2)拆建廢料。建筑物的拆除幾乎是對整個建筑結構的拆卸,包括上層建筑,混凝土基礎等,而這些結構將最終被拆為廢料。拆除工程所產生的廢料比新建工程所產生的廢料要多出10倍~20倍。拆除工程所產生廢料通常由高比例的惰性材料構成,如磚、砂子、混凝土、金屬、木材、玻璃、塑料等。拆除工程廢料的特性也會因拆除建筑的結構類型以及拆卸技術的不同而不同。

2建筑廢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

1)消耗大量自然資源。我國每年為生產建筑材料要消耗各種礦物資源70多億噸,其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礦石、化石類資源,全國人均年消耗量達53t[1]。多年來的過度開采山石、掏挖河砂、掘坑取土等行為已經(jīng)給自然資源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如今全國的建設量正以一個龐大的數(shù)量逐年增多,因此帶來的對天然砂石的更進一步的開采,使天然骨料趨于枯竭,同時其開采的運輸能耗以及費用也是令人震驚的。再者,由于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老舊建筑要進行拆除,因此而產生的建筑廢料的量是相當龐大的。

2)占用大量土地。根據(jù)對建筑施工材料損耗的估計,每萬平方米建筑的建造工程,會產生建筑垃圾500t~600t。而每萬平方米的拆除工程,會產生建筑垃圾7000t~12000t。同時,在中國每年的拆除工程占總的建設工程總量的40%。以成都為例,成都2009年改造中心城區(qū)以及舊危房等300多萬平方米,如按每萬平方米的建筑廢料產量計算產生的建筑垃圾為210萬t,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shù)據(jù)。然而我國大部分的建筑垃圾都是未經(jīng)任何處理直接運送至垃圾堆放點,而垃圾堆放點多設置在郊區(qū),占用了大量的生產用地,加劇了我國人多地少的困境。如果不及時有效的處理和利用,建筑垃圾侵占我國稀有的土地資源的問題會更加嚴重。

3)嚴重污染生態(tài)環(huán)境。大量的研究發(fā)現(xiàn)建筑廢料如果不能得到妥善有效的回收利用,將成為新的垃圾源。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用填埋坑進行處理的廢料對城郊造成二次污染。堆放在填埋坑或者堆放場的建筑廢料,經(jīng)過雨水的滲透侵蝕后,其中包含的惰性物質如廢砂漿和混凝土塊中會有大量的水化硅酸鈣和氫氧化鈣溶出。而非惰性部分如廢石膏中也會有硫酸根離子溶出。如果不對它們進行控制和處理,讓它們直接流入湖泊、江海,會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嚴重的污染,從而影響國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

3可行的建筑廢料處理方法

對建筑廢料的傳統(tǒng)處理方式是堆填在垃圾填埋場中,一般填埋8m后,需再加埋2m的土層,這種土層不適應于植被生長,而且,填埋區(qū)域常常產生沉陷,需要經(jīng)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所以除了必須用填埋坑進行處理的部分,要對建筑廢料中其他的部分進行有效處理,回收利用,減少填埋坑的負荷。

1)現(xiàn)場分類。通過之前的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建筑廢料對土地資源、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自然資源的影響巨大。建筑廢料包含了惰性部分和非惰性部分。惰性部分通常包含砂,磚,混凝土,非惰性部分通常包括竹,塑料,玻璃,木頭以及其他的有機材料。建筑廢料中50%以上是惰性物質,惰性物質可以回收利用,若將其直接用填埋坑處理是非常不科學的。相反,非惰性物質則是必須用填埋坑進行處理。然而建筑廢料大多混合了這兩種物質。鑒于此,對建筑廢料進行分類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現(xiàn)場分類工作實現(xiàn)了在施工現(xiàn)場對建筑垃圾的源頭分類工作,從而用較少的工序更好的完成了對惰性和非惰性廢料的分類,減少拆建廢物被棄置于堆填區(qū)的數(shù)量,極大地提高了建筑廢料的回收利用率,同時也降低了建筑廢料的中轉運輸費用。

2)回收再利用。建筑廢料進行現(xiàn)場分類之后,對可以加以利用的材料進行再利用也具有重大的意義。如今社會飛速發(fā)展,建設日益增多,社會對建設原材料的需求量也迅速提升。因此將數(shù)量龐大的建筑廢料進行合理的回收利用,這樣既解決了天然原材料缺少的問題,又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

a.再生骨料混凝土。混凝土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建筑材料,然而,它并不是一種環(huán)保型材料,因為它的制作過程會破壞和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給環(huán)境帶來不良影響。此外,混凝土在使用之后往往都需要用填埋坑對其進行處理,這樣就給環(huán)境造成二次負擔。目前,我國的混凝土年產量為13億m3~14億m3,而每年回收的混凝土廢料約有20億t,據(jù)相關部門預測到2020年每年將會達到25億t,混凝土中骨料所占的比例為3/4。由此可見混凝土廢料的再生應用研究價值明顯。所以對再生骨料回收利用既解決了天然原生骨料的問題,又節(jié)省了廢舊混凝土處理費用,并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意義重大。目前,再生骨料混凝土通常用于基礎、路面及非承重結構鋪設所需的低強度的混凝土。再生混凝土骨料與天然骨料的區(qū)別在于再生骨料主要由兩種材料組成,即源骨料和粘附的砂漿。如果要將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其他更高要求的構件就需要進行一些適當?shù)奶幚怼?/p>

b.地基填充物。建筑廢料的另一個用處就是作地基填充物。建筑廢料中通常包含碎磚和碎混凝土,這些材料能作為骨料填埋在地基中起骨料的作用,因為它們都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強度。同時,直接將這類廢料作為地基填充物填埋,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廢料處理費用,降低工程的總造價,并且也保護了環(huán)境,節(jié)約了自然資源。尤其在一些石料缺乏的地區(qū),適當運用建筑廢料作為地基填充物的意義更加明顯。把建筑廢料用作地基填充,還需要進行一些處理使其符合相關的技術規(guī)范。對用于基礎工程、回填工程填充料的建筑廢料其總要求為:外來物質如金屬、塑料、玻璃以磨碎形式存在,不能含有有害雜質;應具有適當?shù)捏w積穩(wěn)定性、適當?shù)膲簩崗姸龋乐钩料荨?/p>

4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建造和拆除工程的量也在不斷增大,伴隨而來的建筑廢料量也與日俱增,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對建筑廢料進行合理的分類以及回收利用,才能最終達到節(jié)約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目的。社會的發(fā)展也才能最終走上可持續(x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