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方式的綠色GDP探索

時間:2022-11-18 05:14:59

導語:經濟增長方式的綠色GDP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增長方式的綠色GDP探索

本文作者:劉亞軍工作單位:中共朝陽市委黨校

改革開放的20多年,中國經濟保持了高速的增長,年均增長率在9%以上。然而,中國GDP的高速增長是在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下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取得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0。這是對/發展是硬道理0的豐富和補充,更加強調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因此,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成為我國經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任務,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可以從方方面面來做工作,引入綠色gdp對國民核算體系進行改革、調整和完善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國民經濟核算指標-GDP的地位與缺陷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的簡稱,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在其領土范圍內,本國居民和外國居民生產和提供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總量的貨幣表現。目前,世界各國都把GDP作為國民經濟最主要的核算指標,我國各級政府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也都把它作為重要指標并成為世人關注的經濟/晴雨表0。從生產角度看,GDP不僅能夠反映一個國家的生產規模,而且能夠反映這個國家的產業結構;從需求角度看,GDP不僅能夠反映一個國家的需求規模,而且能夠反映這個國家的需求結構,也就是最終消費、資本形成和凈出口及其具體構成項目在總需求中所占的份額。從地域角度看,GDP不僅能夠反映各個地區的經濟總量,而且能夠反映各個地區的產業結構、需求結構等。雖然GDP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它本身也存在許多缺陷:GDP只是對最終產品和勞務的計量,沒有把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計算在內,它本身只能反映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經濟增長與否,而不能說明一個地區或國家資源消耗的狀況和環境質量的變化。而片面追求GDP的增長,對我國政府近年來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構成了巨大的挑戰。1.GDP不能反映社會成本。GDP只反映經濟增長,而并不反映經濟增長的代價,不反映資源的消耗和環境損失。比如,采伐樹木,使生態環境破壞,但GDP仍然增長,企業生產造成水污染,GDP也增長。2.GDP不能衡量效益、效率、質量和實際國民財富。GDP所計算的是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增加值,至于生產效益如何,產品能否銷出去,報廢、積壓、損失多少,真正用于擴大再生產和提高人民生活的有效產品增長多少,GDP是體現不出來的。3.GDP不能衡量資源配置的效率。個別地區和個別領導干部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短、平、快0工程等,重復建設嚴重,使GDP增長了,領導的政績產生了,但其中不少資源的配置是效率低下,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國民經濟核算指標體系中存在的上述缺欠,要求我們對目前的核算體系進行改革和完善。隨著新的發展觀的確立,公眾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關注,理論界就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重要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提出了綠色GDP的概念。引入綠色GDP來彌補GDP的缺陷。

二、綠色GDP的積極效應與難點

綠色GDP就是在GDP的基礎上減掉創造GDP所消耗的資源的價值,然后再減掉創造GDP所造成的污染的治理成本。綠色GDP不但反映了經濟增長的數量,更反映了質量、效益。把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將會從根本上改變黨政官員的政績觀,推動粗放型增長模式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集約型模式轉變,真正把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到經濟建設的各個層面、各個領域。其積極意義還在于:第一,綠色GDP有利于科學和全面的評價我國的綜合發展水平。通過對資源耗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計量,可以知道為取得一定的經濟發展成就,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從而可以使我們客觀和冷靜地看待所取得的成就,及時采取措施降低資源和環境損失。第二,綠色GDP可以為干部政績考核提供新的科學的客觀評價標準。以往對干部的政績考核,主要是以GDP的增長為標準,結果為了出政績,大搞形象工程,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十分嚴重。用綠色GDP指標能考核出取得經濟社會發展時付出了多大資源環境的代價,他的真正政績有多少,從而進一步促進各級領導干部更加重視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第三,綠色GDP有利于促進政府轉變職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重要職能是向社會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綠色GDP作為關系到一個地區綜合發展水平的公共信息,必將促進政府更加關注本地的宏觀發展戰略,使政府從熱衷于具體項目管理轉向做好發展規劃和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上來。第四,綠色GDP有利于促進公眾參與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綠色GDP的發展可以更廣泛地讓社會公眾了解資源消耗與節約狀況和環境保護與破壞程度,使公眾對資源消耗與環境保護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綠色GDP的積極效應顯示了它可以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核算指標,而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踐也需要綠色GDP。科學發展觀呼喚綠色GDP,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催生綠色GDP。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實踐。在一定意義上說,我國經濟長期實行的粗放式增長方式,與錯誤的政績觀和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引入綠色GDP,調整和完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雖然綠色GDP有如此重要的積極效應和采用的必要性,但真正建立起綠色GDP的指標體系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因為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首先是技術的難度。技術上有兩大難題:一個是資源環境的損耗與經濟發展不同步。比如,工業污染引發的生態破壞和健康損失是污染發生之后逐漸顯現的,有的需要幾年甚至是十幾年才被發現,其成本算到哪一年才準確?另外一個難題是資源環境成本的計量較難處理。環境成本是指某一主體在其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因進行經濟活動或其他活動,而造成的資源耗減成本、環境降低成本以及為管理其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支出的防治成本總和。環境成本計量是綠色GDP核算的基礎,但環境成本的計量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這種困難主要來自于環境成本具有累積效應和環境損失的多因性以及非市場價格問題等。再次,國際上還沒有成功的經驗可借鑒。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倡導下,綠色GDP核算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都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到目前為止,尚沒有哪一個國家完成全面的綠色GDP的核算指標體系,因此,改革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綠色GDP核算從理論走向實踐,需要我們/摸著石頭過河0,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綠色GDP核算的方法與體系。再次,綠色GDP核算的制度安排基本是一個空白。這主要包括:(1)環境法規的不完善。隨著綠色GDP核算理論與方法的完善,需要制定和完善相關方面的環境法規與政策,從而為綠色GDP核算理論與方法的應用創造良好的條件;(2)統計法規的不完善。目前環境資源統計工作部門協調機制還不健全,與綠色GDP核算有關的環境統計規劃、統計制度和統計標準還未出臺。最后,還有一個就是對綠色GDP的認識存在問題。不是對綠色GDP必要性認識不足,復雜性認識不夠,就是夸大綠色GDP的作用,盲目崇拜;甚至認為綠色GDP是萬能的,有了綠色GDP,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切問題都能解決了。這些認識問題必須不斷加以克服和解決,才能為綠色GDP的核算體系建立掃清思想觀念障礙。

三、國民核算體系的改革與完善

建立綠色GDP不是孤立的,需要制度建設,政策制定與完善,技術標準、統計指標建立、考核與評價等一系列工作要做,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為此需要我們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根本扭轉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政績觀,這是確保綠色GDP能發揮正常作用的重要前提。必須改變傳統的政績評價體系,確立綠色GDP在新的政績評價體系中的核心地位。以綠色GDP為導向的考核指標決定地方官員政績得分高低的,將不再是他在任期間引進了多少資金,建成了多少項目,而是他所服務的地方創造每單位GDP消耗了多少資源,釋放了多少污染物,每個勞動者的全負荷勞動生產率是多少等等。只有地方政府改變片面追求GDP的政績觀,才有可能使地方政府集中精力解決經濟社會中的重大問題。其次,繼續深化市場化改革,為建立綠色GDP奠定基礎。尤其是深化產權制度改革,明晰自然資源、環境的產權,從而可以制定出資源環境的價格。從目前來看,關于資源環境價格制定方面有一些做法值得借鑒,比如有人提出建立各種資源和環境交易市場,由政府部門確定出一定區域的環境質量目標,并據此評估該區域的環境容量。然后推算出污染物的最大允許排放量,并將最大允許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規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排污權。政府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分配這些權利,如公開競價拍賣、定價出售或無償分配等,并通過建立排污權交易市場使這些權利能合法地買賣。在排污權市場上,排污者從其利益出發,自主決定其污染治理程度,從而買入或賣出排污權。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排污權交易。通過排污權交易市場,最終就可以確定環境的價格。第三,制定一套綠色GDP核算的規章制度和考核評價體系。隨著綠色GDP核算理論與方法的完善,需要制定和完善相關方面的環境法規與政策,從而為綠色GDP核算理論與方法的應用創造良好的條件;針對目前環境資源統計工作部門協調機制還不健全,加快出臺與綠色GDP核算有關的環境統計規劃、統計制度和統計標準;同時基于我國的資源與環境統計工作比較薄弱以及資源環境核算本身復雜性的考慮,建立評價工作規程、制定評價和評審的標準。第四,要盡快創設一套綠色GDP的核算方法和指標體系。從核算方法上,對于自然資源的核算可以實行實物量核算的方法;而對于環境支出費用的核算,則采用價值量核算法。在實踐工作中,涉及到具體的哪一項,適合采用實物量核算就用實物量核算;適合采用綜合價值量核算就宜采用價值量核算。從指標體系設計上看,可以設計若干反映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程度及治理環境污染成本的一系列指標。如,能源消耗核算、魚類存量核算、森林存量核算以及空氣排放、水排泄物、廢舊物品再生利用、環境費用支出等等指標。第五,還要設計一套社會發展方面的指標體系。可持續發展目標本身就包含著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等三個方面的內涵。GDP側重反映經濟發展方面的價格體系,綠色GDP側重反映經濟發展與資源消耗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指標體系,而社會發展方面也需要一系列指標來反映,否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殘缺不全的。社會發展指數包括的內容很廣,如物質生活質量、社會關懷、教育水平、人口素質等等。如果把社會發展指數通過綜合歸類,可以歸結為人文發展指數和幸福指數兩個方面的話,那么,能夠綜合表現科學發展觀的國民經濟新的核算體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國民經核算體系=GDP+綠色GDP+人文指標+幸福指數。這個公式,既反映堅持以人為本,又反映了經濟、社會、環保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