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品類別經濟周期協動性的影響
時間:2022-11-06 08:44:07
導語:貿易品類別經濟周期協動性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基于1996—2015年中美季度相關數據,構建面板數據模型,從微觀角度考察在SITC標準下1級分類的10類貿易商品與中美經濟協動關系。結果顯示:SITC0、SITC1、SITC2、SITC3、SITC7、SITC9貿易規模與中美經濟協動性表現出正相關,具有順協動性;SITC4、SITC5、SITC6、SITC8貿易規模與中美經濟協動表現出負相關,是逆協動性的;穩健性檢驗表明各類貿易與中美經濟協動關系比較穩定,但總體上順協動性商品在中美貿易中的比重逐漸提高。
關鍵詞:貿易品類別;協動性;SITC分類標準
2007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美國經濟陷入低谷。受其影響,中國經濟進入下滑區間,中美經濟在走勢上表現出高度協動。美國需求減弱,影響中國出口整體下降,但從SITC分類角度進一步觀察中美雙邊貿易額,發現2006—2014年這一時間段內,SITC一位數項下10類貿易品(SITC0~SITC9)貿易增長率各自顯示不同的波動趨勢,與中美經濟增長率表現出不同的協動程度。這表明盡管中美貿易整體上積極影響到中美經濟協動性,但具體類別的商品對中美經濟協動的影響存在差異。到底是哪些類貿易品加強或減弱了中美經濟周期的協動性?影響程度到底多大?相關研究還不多。國外研究早期更多側重周期協動性傳導機制的理論探討,后期側重復雜模型的構建和實證分析:一是考察國際貿易相關因素與經濟周期協動性關系,二是從國際金融視角分析金融部門間資產、債券等跨境交易對國際經濟周期協動影響。20世紀90年代,從金融視角的研究主要探討了發達國家間金融市場融合發展對經濟周期協動影響。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后,眾多學者[1-3]分別考察了金融一體化、國際資本、金融全球化、對經濟周期協動影響。KOLLMANN(2013)[4]、Davis(2014)[5]、Hirata(2014)[6]、JosJansen和Stokman(2014)[7]以此次金融危機為背景考察了金融沖擊、金融一體化、FDI對經濟周期協動影響。國內研究聚焦中美總量指標,側重實證方法改進。檢索文獻發現[8-11],已有研究主要注重宏觀層面,從微觀視角考察中美具體貿易品類別對兩國經濟周期協動的影響不多。基于此,本文嘗試考察具體貿易品類別對中美經濟協動影響,旨在從微觀視角考察兩國經濟協動的貿易特征,以便為相關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參考。
1模型和數據
1.1模型建立。研究表明,有著密切貿易往來的A、B兩國表現出明顯的經濟協動。當A國經濟出現下滑波動時,會減少對B國的進口,進而影響B國出口部門,通過乘數放大效應,最終影響到B國經濟下滑,從而積極影響到兩國經濟協動。盡管從整體上看,A國經濟下滑,影響到B國對A國的整體出口,但由于不同類貿易品的消費特點、替代彈性等差異和時滯效應存在,并不是B國所有類別貿易品出口都表現出下滑現象,存在某些類別貿易品出口出現逆周期現象。梅冬州等(2012)[12]研究表明消費品和生產品在兩國總貿易中比例影響到經濟周期協動,實證分析時采用消費品和生產品在總貿易中比重為指標,因此,本文在分析中采用貿易品類別在中美貿易中比重作為分析指標。已有的研究表明產業結構相似度、金融開發度、貿易密度、貿易強度等與經濟周期協動存在相關性。據此,建立如下模型考察具體貿易品類別對中美經濟協動影響:ρCUt=α0+α1CUtradeacut+λYcut+φcut+εcut其中,ρCUt表示t時期中國和美國經濟周期的協動度,CUtradeacut是t時期中國和美國雙邊貿易中a商品的比重,Ycut是控制變量,代表雙邊貿易程度、產業相似度、金融一體化程度等指標。φcut表示中美兩國相關的未觀察因素,εcut表示隨機干擾項。1.2指標和數據說明。本文選區的時間段為1995年第1季度到2015年第2季度,采用季度數據。所有數據均在剔除季節因素后進行相應處理。1.2.1中美雙邊貿易中不同類商品的比重。經濟實證目前國際貿易中商品分類有SITC和BEC兩種。BEC根據用途將貿易品分為資本品、中間品和消費品,其中資本品和消費品數目較少、分類簡單,中間品涵蓋主要貿易品。如果采用BEC分類數據,會出現資本品、消費品影響在模型中估計不到,而資本品影響被放大。而SITC是根據具體商品進行分類,且貿易商品的出口彈性與其具體用途有關,因此采用SITC標準下一級分類商品(SITC0~SITC9)比重。數據來源于Wind資訊數據庫。1.2.2中美經濟相關系數。借鑒Cerqueira和Martins(2009)[13]的方法計算中美兩國經濟相關系數,該方法避免了滾動窗口帶來自由度丟失,能測度任一時點上兩國經濟相關系數。公式如下:ρCU.t=1-12éëêêêêæèçöø÷dCt-dC-1Tåt=1Tæèçöø÷dct-dC--ùûúúúúæèçöø÷dUt-dU-1Tåt=1Tæèçöø÷dUt-dU-2其中,ρCU.t表示中美兩國經濟相關性,dCt和dUt分別為中國和美國的實際GDP的季度增長率,dC-和dU-分別表示該時段內dCt和dUt的均值。中美經濟季度增長率數據均來源于Wind資訊數據庫。1.2.3控制變量在借鑒Frankel和Rose(1998)[14]研究基礎上,構造了中美兩國的貿易密度(Tradedensity)、貿易強度(Tradein-tensity)兩個指標;從聯合國共同數據庫(NationalAccountsEstimatesofMainAggregates)可以獲得中國和美國歷年各產業占GDP的比重,構造中美產業相似度(Industrysimi-larity),轉頻獲得季度數據;金融開放度(Financialopen-ness)從Chinn&Ito數據庫得到,并轉頻獲得中美的季度數據。
2實證分析
本文分別檢驗了中美雙邊貿易按SITC分類的10種商品與中美經濟協動的關系,并檢驗了穩健性。作為影響經濟協動的重要因素,在實證分析中控制了貿易密度和產業相似度兩個變量。結果如表1所示。所有模型的被解釋變量都是中美經濟周期的協動性(ρCU,t)。實證結果顯示,在10種分類商品中,商品比例系數是正的有SITC0、SITC1、SITC2、SITC3、SITC7、SITC9這6種商品,商品比例系數是負的有SITC4、SITC5、SITC6、SITC8這4種商品。2.1順協動性商品分析。進一步分析發現,SITC0、SITC1、SITC2、SITC3、SITC7、SITC9類商品的比例系數在10%以上水平上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這表明這6類商品的貿易規模與中美經濟協動性表現出正相關,是順協動性的。為了控制其他影響因素,對6類商品的正相關進行了穩健性檢驗,分別控制了貿易強度和金融開放度,發現6種商品比例的系數始終為正,變化值不大,除SITC1商品外,其他商品分別在10%、5%和1%的水平上通過顯著性檢驗。分析SITC1與經濟協動關系時,在控制變量金融開放度時,比例系數能通過10%水平的檢驗,當加入金融開發度變量,比例系數通不過檢驗,但仍為正的,這表明6種商品和中美經濟協動度的正相關是可靠、穩健的。方程(6)中SITC1比例系數之所以未通過顯著性檢驗,本文認為與SITC1在中美雙邊貿易中的比重較低有關,1996—2015年平均比重僅為0.04%,相對于貿易密度和貿易強度的顯著影響,對經濟協動的影響微弱。從SITC0、SITC1、SITC2、SITC3、SITC7、SITC9這6類商品的內容上看,積極影響中美經濟協動的貿易商品主要集中在食品、活畜、飲料、煙類、礦物燃料、機械類及運輸設備等方面。1996—2015年間,6類商品占中美雙邊貿易的平均比重為49.43%,其中SITC7類(機械類及運輸設備)占41.7%。這表明對中美經濟協動產生積極影響的主要是SITC7(機械及運輸類)產品。進一步分析發現SITC7項下二級分類商品主要包含9項商品(見表2),按比重大小,排前三位分別為辦公用機械及自動數據處理設備(33.42%)、電信及聲音的錄制或重放裝置及設備(32.71%)、未列明電力機械機械、裝置、器具及其電氣零件(17.96%),2015年上半年,三類商品對美出口額分別高達329.74億美元、382.84億美元、211.41億美元。因此,可以推斷,當美國經濟波動時,會引起SITC0等6類對美國出口商品出現同向波動,其中傳導作用主要借助SITC7項下的公用機械及自動數據處理設備、電信及聲音的錄制或重放裝置及設備、未列明電力機械機械、裝置、器具及其電氣零件來實現。2.2逆協動性商品分析。結果顯示,SITC4、SITC5、SITC6、SITC8這4類商品比例系在10%以上水平都能通過顯著性檢驗。為了控制其他影響因素,對6類商品的正相關進行了穩健性檢驗,分別控制了貿易強度和金融開放度,發現4種商品比例的系數始終為負,變化值不大,分別在10%、5%和1%的水平上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表明這4類商品的貿易規模與中美經濟協動表現出負相關,是逆協動性的。從SITC4、SITC5、SITC6、SITC8這4類商品內容看,對中美經濟協動性產生消極影響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動植物油脂蠟、化學成品及相關產品、按原料分類的商品和雜項制品等。1996—2015年間,4類商品占中美雙邊貿易的平均比重為50.57%,其中SITC8類(雜項制品)占35.26%。進一步分析發現SITC8項下二級分類商品主要包含8項商品(見表3),按比重大小,排前4位的是未列明雜項制品(36.84%)、服裝及衣著附件(20.97%)、鞋靴(15.71%)、家具及其零件和褥墊及類似填充品(11.54%)。2015上半年對美出口額分別為214.52億美元、146.76億美元、88.73億美元、108.14億美元。據此,可以認為,當美國經濟波動時,會引起SITC4等4類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品出現逆向波動,其中逆向傳導作用主要借助SITC8項下的未列明雜項制品、服裝及衣著附件、鞋靴、家具及其零件和褥墊及類似填充制品。3結論統計顯示,在SITC標準下1級分類的10種商品中,中國對美國出口額與中美經濟增長率表現出不同的波動趨勢。基于這一事實,本文依據1996年第1季度到2015年第2季度內中美兩個經濟體相關數據,構建面板模型,從微觀視角考察了SITC0~SITC9類商品對中美經濟協動的影響。結果表明:SITC0、SITC1、SITC2、SITC3、SITC7、SITC9的貿易規模與中美經濟協動性表現出正相關,是順協動性的;SITC4、SITC5、SITC6、SITC8的貿易規模與中美經濟協動表現出負相關,是逆協動性的。據此,可以得到如下啟示:(1)中美經濟協動具有“穩中變強”的特點。首先,中美經濟的協動狀態將保持比較穩定的狀態。因為影響中美經濟協動的貿易品類別非常穩定,實證顯示無論是順協動性商品還是逆協動性商品,都在不同程度上通過了穩健性檢驗。順協動性、逆協動性商品類別穩定直接決定了中美經濟協動狀態在未來出現突變的可能很小。其次,中美經濟協動將會表現出逐漸增強的趨勢看。盡管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品中,不同類商品貿易對中美經濟協動存在不同影響,但從變動趨勢來看,積極影響中美協動的商品在中美貿易額中的比重越來越大。統計數據顯示,從2008年以來,SITC0等6類商品在中美貿易額比重一直在升高,而逆協動性的商品在兩國貿易中比重有變小趨勢。隨著順協動商品貿易比重加大,未來中美經濟協動會表現出逐漸加強的趨勢。(2)完善我國經濟波動預警機制,提高預警效用。我國現有經濟預警指標更多考慮了國內影響因素,很少考慮國外因素。鑒于不同貿易品的順協動、逆協動特點,應在預警指標體系中新增這些順協動、逆協動性比較穩定的貿易商品指標。當美國等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發生波動時,把這些新增指標變化作為重要參考,從而提高經濟預警效用。(3)制定針對性的政策,減弱美國經濟對中國經濟的消極影響。優化順協動性商品出口地理結構,尤其是SITC7項下機械及自動數據處理設備、電信及聲音錄制等制造業產品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在制定后對美國經濟波動的政策措施時,應優先考慮對順協動商品的救助。尤其是當前這種狀況,中國為讓經濟走出低谷,減弱美國經濟低迷對中國經濟的消極影響,中國應當加大對SITC7等商品出口的救助措施。從長期看,應保持對逆協動性商品出口的激勵措施,加大對如SITC8項下服裝、紡織、家具等傳統優勢行業的產業升級扶持力度。
作者:李小莉 單位:洛陽師范學院
- 上一篇:分享經濟增加值核算方法探討
- 下一篇:征收碳稅應對碳關稅經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