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經濟職能淺析論文
時間:2022-10-09 09:56:00
導語:政府經濟職能淺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現代市場經濟是市場調節與政府作用有機結合的經濟,市場調節的效率,政府作用的優劣,都取決于政
府經濟職能的準確界定,高效有力的政府管理是市場正常運行的必要保障。
在現代社會經濟中,政府不僅承擔著保衛國家的主權職能,保障社會安定的社會職能,更重要的是,國家還承擔著經濟管理職能,或稱為經濟職能。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一職能將會顯得越來越重要。
﹙一﹚經濟中不可或缺的政府
市場失靈要求政府直接參與經濟或對經濟進行干預,政府在經濟中是不可或缺的,并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其經濟職能將日益增強。
1、政府與市場共同存在于現代社會中,兩者已形成不可分離的共生關系。理想的政府與市場應該是都可以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帕累托最優”的,但社會是復雜的。在復雜的現代社會中,沒有市場的政府和沒有政府的市場都是無法想像的。離開了市場,現代社會將難以持續健康地發展;離開了政府,市場正常運作的制度前提也將無法保障。現代市場制度得以確立的產權保護、損害賠償等規則,公平有效的競爭環境,僅僅靠市場交易雙方的合意約定和自我保護是遠遠不夠的,具有強制力的政府是提供相應制度安排的最重要的制度供給者。當然應該注意,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這種共生關系不應是親密無間的,而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政府和市場所涉及的具體社會領域是不完全相同的,它們的原則各異,目標亦不相同。如果二者界限不清,那么不僅無法相得益彰,而且,反而即會破壞政府的原則,又會破壞市場的原則,有損于公平,無益于效率。因而,政府與市場應在各自的運作原則和作用范圍內,相互促進、共同協調地推動經濟的發展。
2、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經濟職能在日益加強,這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市場經濟以其信息利用的完全和價格機制的激勵創造了巨大的機會和持續的物質增長,但這種發展卻并不意味著政府職能的削減。一定社會中共生的市場與政府,并非是一方越有效便可以簡單地替代另一方,相反,越發達的市場機制越要求高效率、高素質的政府調節。因為市場越完善、越有效,其自身歷史的現實的所不能采取作用的領域越明確,政府調節的針對性便越強。特別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總會不斷提出新的問題,對于這些新問題,已經發育起來的市場總有不適應的方面,因而總會要求不斷引入并完善政府調節。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政府提供的東西更多,而不是更少。市場經濟下的政府不一定就小,而關鍵在于其執行的職能要高效而有力。
(二)政府職能的界定
現代市場經濟是市場調節與政府作用有機結合的經濟,市場調節的效率,政府作用的優劣,都取決于政府職能的準確界定。高效有力的政府管理是市場正常運行的必要保障。
1、市場經濟中的政府調節應著重總量調節。由于市場競爭的盲目性、分散性以及市場機制的不完備,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不均衡成為一種常態,必須引入政府調節以減少不必要的代價。另外,對于一些生命周期長,又關系國計民生的產品生產,由于生命周期較長,一旦受到市場經濟的嚴重沖擊,在短期內便難以恢復,整個經濟將遭受嚴重打擊,因而需要政府采取干預。對于一些帶有戰略意義,同時又具有較大風險的領域部門的發展,相當大的成本和不確定的前景,也使這一部門單純依靠市場難以實現充分發展,引入政府調節也成為必要。
2、市場經濟中的政府調節應是第二次調節。市場調節是市場經濟中第一層次上的調節,市場能夠調節的政府就不必干預,而市場無力涉及,在資源配置上低效率時,則由政府再調節。當然,不是說政府的第二次調節重要性上不如市場調節,它是更高層次的調節,是總體上、全局上的調節。一般來說,現實中的市場調節以效率優先,而政府通過社會保障等方式進行的第二次調節則更為注重公平環境的營造。
3、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公共物品的提供上。在社會物品一定的情況下,政府提供物品的增加,就是市場生產物品的減少,政府提供物品的多少是衡量政府參與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公共物品是人們生活享受與發展不可缺少的物質內容,作為外部性的極端例子,市場往往體現出提供的不足,這就需要政府發揮作用。國防、司法以及公共設施等純粹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以增進國民福利。而對于準公共物品,特別是無排他性,但卻有競爭性的準公共物品的存在,因競爭性使得在對此類物品消費的增加必然使得其他人的消費減少,影響其效率的實現。此外,由政府提供此類物品,效用最大化驅動下的個人可能對其漠不關心,過度使用,從而引發對公共物品的損害。因而,生產力尚不充分發達期間,政府提供“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定義下的純粹公共物品為宜。
4、“知識時代”的政府其意義更為重大。世紀之交,以人工智能產品為支撐的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它的出現引發了人類整個社會結構、思維結構、經濟結構的根本變化。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知識分工和知識分散在廣闊的背景下交互影響,政府作用在一些新的領域必會加強。由于知識本身信息化的要求,其在傳播中可能會發生扭曲,一些特殊利益集團出于個別的目的,在決策中遲緩而保守,在知識分工深化的時代,這將使信息越發的不對稱、不完善,信息在播種中失真,利益集團則會因擁有“壟斷”優勢達到超額利潤。這時則需政府加強其追求擴大公共利益的傾向,推動共同利益群體的產生。另外,政府也有必要建立激勵體系,最大可能地將信息轉化為一種公共物品,以此減少信息不全帶來的損失,盡可能實現“帕累托最優”的理想狀態。
結束語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經濟不再是純粹的市場與政府的選擇,而常常是兩者不同組合的選擇。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人類選擇了市場,但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卻必然以高效的政府管理為依托,政府作用的加強成為了現代經濟的顯著特征。競爭有序的市場建立,大量基礎設施的提供,科技發展的推動,政策計劃的制定,還有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一切都必須有賴于政府積極有效的調節和干預。
參考文獻:
1、劉偉:《經濟學導論》,中國發展出版社2002年版。
2、陸丁:《看得見的手――市場經濟中的政府職能》,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3、厲以寧:《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
- 上一篇:保險公司經理述職報告
- 下一篇:物價局強化物價調控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