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3 03:42:00
導語: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主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圍繞著這個主題進行了不懈的理論探索。以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建國后不久就提出把黨的工作重點放在經濟建設上,制定了加快實現國家工業化的方針。后來由于復雜的社會歷史原因,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探索走了一條彎路,提出了“以階級斗爭為綱”,把發展經濟當作“唯生產力論”加以批判,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教訓。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科學把握和平與發展這個主題,系統總結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成敗得失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果斷地把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現代化建設上來,確立了“發展是硬道理”的重大戰略思想,制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政治路線,為舉國上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奠定了根本的理論基礎和政治基礎。以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立足世紀之交的中國發展實踐,鮮明地提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強調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并把發展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聯系起來加以考慮,豐富和發展了“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
在上述發展思想指引下,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我國的綜合國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明顯提高。國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步伐加快,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對外貿易邁上新臺階,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城鄉面貌和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民族團結不斷鞏固,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繼續加強。與此同時,二十多年的發展也出現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社會制度、體制、政策改革和調整,社會結構深刻變化,市場經濟雙重效應強烈作用,等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新的社會矛盾開始滋生、發酵,有些矛盾已經積聚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1]
現實情況迫使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中國究竟應該如何發展才能排除各種消極因素干擾,避免新的重大失誤和曲折,保證社會主義這艘巨輪始終朝著正確航向持續、高速、平穩地前進并最終勝利達到彼岸!更直接地說,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面對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執政黨究竟應該如何引領社會繼續向前發展。總之,科學發展觀以“又好又快”為新的發展坐標,全面賦予發展地位、發展目的、發展觀念、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發展質量以新的時代內涵,構成了完整的發展思想體系。
二、高度重視加快發展的極端重要性
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回答了中國為什么要“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問題。在發展問題上,任何偏離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想法和做法,任何驕傲自滿、盲目樂觀、放松懈怠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要不得的、有害的,也是違背科學發展觀精神實質的。我們不應該簡單地看待過去強調的經濟發展中“快”的“綱領”,也不應該簡單地責怪過去在經濟發展中對于速度和規模的追求。
三、把“好”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實踐證明,高速發展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當然,不鼓勵不切實際的高速度,還是要扎扎實實,講求效益,穩步協調地發展”。[2]“好”是基礎,是前提,是保障。如果不顧客觀條件,一味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快”不僅不會持久,還會出現問題。靠拚資源,拚消耗,速度一時會快起來,但最終會因污染嚴重、資源浪費、生態惡化而后繼乏力,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成為空談。只有質量好、效益高的“快”,才是可持續的“快”,才是真正的“快”。我們要自覺地用科學發展觀統一思想,在“好”上下功夫,抓落實、見成效,最大限度地消除經濟運行中的不健康、不穩定因素,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一)堅持全面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這就是好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也是人類社會的全部實踐活動。發展是一個事關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頭等大事。發展始終是中國社會最核心、最基本的內容,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堅持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就必須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兩點論”要求我們堅持全面的觀點,防止片面性。科學發展觀從過去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到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是我們在發展觀上的重大進步。全面的發展觀強調促進發展、加快發展,不僅要增加促進經濟增長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進社會發展的投入,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3]由于我國正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以我們所堅持的“兩點論”又是有重點的兩點。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發展,首先是發展經濟。只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為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因此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不能放松。立足全面發展,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大力發展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這就是科學發展觀的實質。
(二)堅持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這就是好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處在普遍聯系之中。如果事物間沒有了聯系,事物就不會存在,更不會發展。由此可見事物的發展是與其他事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事物的發展必須處理好與其他事物的聯系,協調好各方面的聯系,事物才能穩定、和諧的發展。
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們已經深刻認識到,只有經濟發展,忽視其他發展,最終是其他社會發展拖住經濟發展的后腿,整體發展還是上不去;只有城市發展,不解決農村發展,農村拖住城市后腿,最終整體發展還是上不去;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只有東部、沿海地區的發展,不大力推進中西部發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也沒有整體的健康發展。所以在現代化進程中,必須系統、全面、協調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科學發展觀堅持“協調發展”,正是以辯證唯物主義普遍聯系的觀點為理論基礎,深刻總結了我國長期的經驗教訓。
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我們要深刻認識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聯系的。事物的發展必然與其他事物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只有兼顧其他方面,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才能健康的發展,否則就是畸形的發展,甚至是倒退和停頓。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做到協調發展。
(三)堅持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這就是好
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可持續發展,最根本點就是要正確處理好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的關系。人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當然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但是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是隨心所欲的,本文來自范文中國網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為基礎。也就是說,對于自然界的開發,必須符合自然界的發展規律,我們必須時刻牢記恩格斯的教誨,“我們統治自然界,決不像征服者統治異族人那樣,決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們對于自然界的全部統治力量,就在于我們比其他一切生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4]
因此,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就必須充分發揮人類“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的優勢,一切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立足于我國人口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弱等基本國情,統籌好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陳志尚.論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和意義[J].鄧小平理論研究,2007,(1).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摘要】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既要充分認識到加快發展的極端重要性,更要把“好”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實質;以人為本
- 上一篇:和平崛起發展道路研究論文
- 下一篇:農業信息化建設分析論文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