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汽車業拓展策略探析

時間:2022-05-18 05:54:00

導語:國內汽車業拓展策略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內汽車業拓展策略探析

摘要:對于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從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現狀談起,分析了目前全球汽車工業發展的大趨勢,從而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我國汽車工業企業的戰略選擇。希望能夠給我國汽車企業的發展提供指導,對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也能提供借鑒之據。

關鍵詞:中國汽車;工業;策略分析

1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現狀

1.1發展速度快,競爭優勢進一步提升

從我國乘用車市場的發展情況分析:

從銷量方面分析:從2000年至今,自主品牌同合資品牌一樣呈現出總體上升的態勢,自主品牌并沒有因為加入WTO后受到國外產品的沖擊而出現銷量下滑。在國內市場的銷售總量中所占的比重也有上升,說明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有所提升,市場競爭力增強。

從同比增速上分析:從2000年到2007年的八年中2000年、2003年和2004年自主品牌的同比增長速度低于合資品牌,對汽車工業平均增長速度的貢獻不相上下;從同比增速之和分析:自主品牌總增占速度高于合資品牌,說明自主品牌過去七年的遞增速度大于合資品牌,呈現出較為迅猛的發展態勢。

1.2自主創新成為發展主流

十五屆六中全會將“自主創新”作為國家的發展戰略。奇瑞、吉利、華晨等企業在上海、北京車展的強勢亮相備受國人矚目,也為中國民族汽車企業未來發展帶來了希望。2008年的北京車展,面對跨國汽車巨頭強大的參展陣容,一汽、上汽、東風、奇瑞、吉利、長城和比亞迪等國內汽車企業毫不示弱,紛紛攜最新研發的自主品牌汽車高調亮相北京車展,其數量接近890輛展車的三分之一。數量之多超過歷屆北京車展。

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一汽大眾等合資企業也制定了未來五年的自主創新目標:按照規劃,“十一五”期間,上汽集團將投資100億元,新增自主品牌汽車5萬輛,形成車身自主開發能力,2010年自主品牌占總量的30%,并具備整車和發動機開發集成能力;一汽集團2008年推出以頂級紅旗概念車HQD為原型的紅旗旗艦車型,初步形成較完整紅旗產品系列。

1.3產品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

雖然自主品牌在2006年在發展速度和市場占有率等方面給人們帶來了欣喜,但是我們從市場和產品方面分析一下是不是自主品牌真的走出困境實力大增了呢?從銷量排名中可以看出自主品牌的含金量不足,雖然夏利、QQ、旗云銷量都達到10萬輛以上,但是單車價值量都在5-6萬,只相當于捷達、伊蘭特的1/2,雅閣、領馭的1/4。所以銷量大,銷售價值量卻很低。另外,對于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經濟型轎車,價格成為其市場競爭中的主導因素,上述車型的銷量又是通過殺價換來的,眾所周知,每次降價潮幾乎都出自夏利,而奇瑞更是標榜每款車都成為同級別車的價格標尺,專家估計QQ的單車利潤在500元左右,利潤率為1.25%低于國際汽車行業平均3-4%的利潤率,更遠遠低于目前國內車市的20%的一般利潤率。也就是廠家是以犧牲利潤來換取市場的。

2目前全球汽車工業發展的大趨勢

2.1汽車企業的重新整合趨勢

上個世紀90年代,國際汽車工業掀起一股跨國兼并和改組狂潮,自1998年德國的奔馳和美國的克萊斯勒合并后,美國福特收購了瑞典的沃爾沃的轎車部,并擴大了對日本馬自達公司的控股權到法國雷諾控股日本日產、美國麥克重型貨車。形成了所謂的“6+3”格局。但是由于國家間管理理念和文化背景的差異,并沒能給合作帶來預期的效益。所以新一輪的更富理性的整合以及集團內部的磨合將繼續進行。像韓國大宇那樣通過盲目擴張而自我發展的企業將繼續受挫并將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專家預言,隨著競爭的此消彼長最終國際汽車市場也終將只存在5-6家“巨無霸”集團公司。

2.2生產方式的轉變趨勢

汽車企業的兼并重組推動了世界汽車生產方式的轉換,以全球制造、全球采購、平臺戰略、模塊化通用化生產的生產方式正在形成。平臺戰略就是在一個不變的總成和零部件生產平臺上生產多品牌、多款型的汽車。比如德國大眾的PQ35平臺就同時生產奧迪、高爾夫和開迪三款車。通過平臺戰略可以縮短產品的開發周期,精簡生產過程,發揮經濟規模效應,改善生產批量結構,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滿足不同消費需求。模塊化生產是汽車廠把最耗費人工的裝配環節向零部件制造業轉移,由零部件供應商提供整車的各個總成,整車廠負責整車的開發與品牌。模塊化生產有利于全球性的采購,生產規模的擴大,提高整車廠的組裝效率。高成組化是指將汽車零部件分成若干系統和模塊,按系統和模塊成組生產和供應。這樣可以簡化協作關系,提高裝配效率和質量,提高零部件的生產水平,降低零部件生產成本,提高整車廠對生產過程的控制能力。德國大眾從捷克采購發動機總成、西班牙采購底盤總成到巴西進行組裝,各協作方都無法掌握汽車的核心技術。

2.3新型綠色的設計發展趨勢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劇增,在給人們帶來舒適、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公共問題。在保證強度硬度的情況下,塑料、鋁合金、鎂合金等輕質化材料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來減輕整車的質量,減少驅動能耗;運用電子、信息、網絡等技術來控制發動機工作,減小油耗和尾氣排放。歐洲90年代提出“3L車計劃”,1998年大眾公司首先推出百公里綜合工況耗油2.99LLupo車,它采用了先進的3缸TDI柴油機。2002年美國總統布什推出了FreedomCAR計劃。集中在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究,其目的是在不使用燃油的前提下,研究價格可接受的、沒有排放污染的、并且不影響安全性、靈活性和選購自主性的全功能轎車和卡車。在環保方面,歐洲采用了Ⅳ號標準,美國分階段實行的Tier標準,北京也實行了相當于歐洲IV號的中國四號排放標準,并有多款混合動力車或燃料電池車為北京奧運會服務。為此動力集成控制系統、多氣門、后處理裝置以及渦輪增壓直噴等技術被廣泛應用。同時,各大汽車公司都致力于燃料電池和雙燃料、雙動力系統的研究,專家預測未來的汽車企業排名將根據掌握最新的燃料電池技術的先進程度來確定。

3我國汽車工業企業的戰略選擇

我國的汽車工業要想擺脫高能耗、低收益、受牽制、阻發展的“巴西道路”,就應該在技術突破、產業聚合、市場轉移的大趨勢下做出相應的戰略調整順應新的潮流謀求新的發展。

3.1集團化戰略

(1)從國家方面的具體措施。

第一,國家出臺具體的政策法規。我國汽車類企業產權隸屬關系復雜,各個地方為保護各自利益,阻礙有實力、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對生產能力小的企業的收購重組活動,國家要從一體化發展的角度出發,保障市場行為的進行。第二,政企改革方面,積極推行國企的企業、社會職能分離。允許國有股減持,改革企業領導的考核制度,改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為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提高。允許其自主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第三,靈活的金融政策。增加企業在兼并重組中的貸款額度,放寬上市融資限制。

(2)從企業角度的具體措施。

第一,優勢互補或強強聯合式。不能夠僅僅為了擴大規模而重組,要根據優勢和競爭能力的擴大而聯合。主要目的有:和其他整車生產廠家結盟,拓寬品牌結構;向產業價值鏈前端延伸和零部件企業結盟,理順零部件的供應體系或者和研發機構、大專院校結盟,提高新產品的研發效率;向產業鏈下端延伸,參股商企業,控制銷售渠道和服務網絡。第二,吸納國外資本形成戰略同盟:允許國外投資公司入股,共同開發產品,占領市場;和汽車產業欠發達國家在國外聯合建廠進行CKD生產并在當地銷售。

3.2后發優勢戰略

由于我國民族汽車工業企業起步晚,底子薄。沒有能力支付動輒幾個億美元的研發費用,發展受到缺乏技術和人才制約,而這兩種資源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由于汽車產業分工的逐步細化而被從汽車生產企業分離出來,我國企業可以以相對低廉的價錢獲得。有一些研發模式可以選擇:

購買整合:購買老牌汽車公司的股份來擁有設計能力,如上汽并購羅孚獲得了它的設計團隊及未上市的多款車型資料。

合作開發:讓自己的工作團隊和世界領先的設計公司共同開發產品,鍛煉研發隊伍,如奇瑞派出研發人員和奧地利的AVL共同設計發動機。

高薪聘請:利用國外專家的管理經驗帶動企業質量、技術等方面快速得到提升,如奇瑞聘請三菱的專家寺田改善企業的現場管理。

3.2走出有中國特色的自主研發之路

我們的企業可以采用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模仿創新”到“自主創新”的發展模式。在合作過程中企業作為技術需求方,與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學校為技術供給方進行合作。其實質是促進技術創新所需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由于我國汽車工業企業,創新能力普遍較低,而采用產學研的分工合作方式,能使外部技術資源的內部化,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迅速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同時和自主研發或技術引進相比,企業花費更少的精力和財力,來實現技術上的跨越式發展。政府如果通過一定的制度和措施有意識地引導和促進這種合作,可以更大限度地發揮產學研的相互作用,加速創造出更多新技術新產業的萌芽。產學研合作的動力機制來自大學、研究機構、企業間的相互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徐長明.中國汽車市場分析與預測[J].國家信息中心,2005.

[2]汽車自主品牌的新‘洋務運動’龍永圖找到下臺階[J].中國經營報,2006.

[3]吳曉波著.贏得后發優勢[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