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金融與經濟發展關系

時間:2022-04-02 09:54:00

導語:論金融與經濟發展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金融與經濟發展關系

摘要:金融已逐步由最初中介商品交換的輔助工具發展成為經濟活動中一個相對獨立因素.一方面,金融通過促進儲蓄和投資增長、優化資源配置、便利交換等活動,推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金融風險的存在以及不合理的金融發展又令經濟增長受阻.因此,合理發展金融不僅能促進經濟發展、更能抑制其副作用.這對發展中國家尤為重要.

關鍵詞:金融;經濟發展;促進;阻滯

金融是貨幣與信用的融合,它是商品交換與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打破了直接的物物交換中買賣雙方在時空上的限制.隨后信用的發展又令貨幣與商品的交換在時空上的限制進一步放開,以至即使在交換雙方商品所有權轉移后市場仍繼續存在,貨幣也逐漸作為一種可有償轉讓的特殊商品成為市場交易對象之一.于是,從商品流通中獨立出了一種特殊商品——資本,金融也開始具有真正意義.此后,金融工具逐步由單一的貨幣形式發展為貨幣、商業票據、股票債券等多種形式并存,出現了專門經營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以及從事金融活動的金融市場,金融開始由最初中介商品交換的輔助地位逐漸發展成為經濟活動中一個相對獨立的因素,通過其自身的貨幣發行、信用創造、資源配置等功能影響著社會再生產和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l金融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當金融得到健康有效的發展時,它積極促進著經濟發展.

1.1貨幣的運用降低了交易成本、便利交換

斯密認為.勞動分工即專業化是提高生產力的首要因素.專業化程度越高,工人越可能發明更先進的機器或生產方法.而金融的作用在于貨幣的產生大大降低了物物交換中因需求和時間的雙重巧合的困難而存在的用于評估商品品質、掌握商品信息的單位交易成本,便利了交換,從而實現市場范圍擴大專業化程度提高。隨著經濟貨幣化程度的提高、單位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仍會下降.這一作用更為加強.

1.2金融能促進儲蓄和投資的增長,從而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經濟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推進.而儲蓄是提供資金的重要來源之一.特別是在經濟從不發達走向發達的過程,儲蓄率的高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幾乎所有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伴隨著儲蓄率的上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日本.日本在50:7O年代的高速發展時期,儲蓄率曾達到40%的水平.在促進儲蓄率上升的因素中,金融是最重要的一個.金融的特點在于資金融通,而利息率使當前消費轉化為未來消費、實物儲蓄轉化為貨幣儲蓄揩蓄增值并轉化為投資成為可能,這就決定了它有條件吸收社會中的閑散資金轉化為儲蓄,從而為生產提供資金采源.此外,金融的特點又使它成為動員儲蓄和投資的最佳途徑:一方面,把分散的儲蓄者用于投資或存儲的資金集中起來需要大量信息和投資渠道,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而流動性金融市場能增強金融工具的多樣性和流動性、滿足持有多樣化證券組合的需要;另一方面,動員儲蓄牽涉大量籌資企業與擁有剩余資金的諸多投資者,金融中介能以最低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最大量地動員儲蓄,有效避免信息不對稱的弊端.

1.3金融發展實現了資金的合理流動,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本效率

首先,金融能降低長期投資的流動性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項目需要長期的資金占用,為此儲蓄者必須承擔因資金長期被占用而產生的資金流動性風險,以致不愿長期投資.而資本市場交易、各種金融工具的創新金融中介的往來存款業務以及針對外部沖擊對流動性投資和非流動性投資進行的動態均衡組合部位金融具有降低和分散流動性風險的能力,向力圖回避流動性風險的儲蓄者提供最大眼度的保險。這使更多資金會流向周期較長的項目。正是基于這一作用,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才能擁有充足的資本支持它最終完成.其次.金融的存在能大大節約信息成本.金融中介具有較個體儲蓄投資者更強的獲取和處理眾多企業、管理者和經濟環境方面信息的能力和專業評估技術.這使它為其成員提供投資信息服務的成本比個體儲蓄投資者通過個人努力獲取信息的成本要低得多.

再者,金融體系能降低監督成本,改進對資金使用者銷監督.資金所有者在投資時需要核實項目質量和項目回報,這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提高投資成本.同時資金使用者夸大投資收益、掩蓋經營問題的內在傾向又會使這種監督成本加大。為此.金融能借助其專業技能和中介地位來資金所有者對資金使用者的監督.提高監督的有效性.

此外,金融業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并促進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發展.這些都不同程度地為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2金融對經濟發展的阻滯作用

金融在經濟運行中所處的重要地垃不僅體現在其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金融危機的爆發對整個經濟體系正常運轉的沖擊也顯示出它對經濟的負面效應.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更使人們認識到金融的穩健發展對于全球經濟與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性.

2.1金融活動中的不確定性令金融風險客觀存在

在經濟生活中,只要存在不確定性,風險就存在.金融業是高負債經營的產業,自有資金所占比重小,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將其對零散儲戶的流動性負債轉化為對借款人的非流動性債權來實現.但這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儲蓄者對金融機構有信心;二是金融機構對借款人的篩選和監督高效FB確.由于不能確定這兩個條件能否滿足,金融風險就客觀存在:一方面,由于市場信息不對稱性和市場經濟主體對客觀認識的有限性,即使銀行經營穩健,儲戶能認識到全體不擠兌更利于集體利益,但在面臨“囚徒困境”時仍可能為降低預期風險而參與擠兌;另一方面,由于市場經濟主體存在機會主義傾向,金融機構管理者趨于采用高風險、高收益的投機策略,以致金融資產質量下降。同時貸款者也可能采用不正當手段,如欺騙、違背合約以及鉆制度的空子來不合理占用資金.致使金融機構對借款人的監督有限.

2.2金融對經濟運行的廣泛滲透性、擴散性使金融風險具有很強的傳染性

首先,金融機構作為儲蓄和投資的信用中介組織,它的經營失策必將連鎖造成眾多儲蓄者和投資者蒙受損失.其次,銀行創造存款貨幣擴張信用的功能也令金融風險具有數倍擴散的效應。再者,銀行同業支付清算系統把所有銀行聯在一起,任一銀行的支付困難都可能釀成全系統的流動性風險.最后,信息不對稱會使某一金融機構的困難被誤認為全金融業的危機,從而引發恐慌。金融的這些特殊性令其風險相對其它行業而言具有快速、面廣的特點.使局部性金融困難能快速演變成全局性金融動蕩甚至經濟危機。

2.3金融資產的高度流動性金融風險的隱蔽性以及金融危機的突發性令金融風險易于劇變成金融危機并嚴重危害經濟

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國際金融市場的迅猛發展以及科技進步令各地區金融資源融合和互動的規模加大、速度加快,一國或一地區的金融風險能很快傳染到別國或別的地區.與此同時,信用存在的有借有還、借新還舊、貸款還息等特點以及銀行壟斷或政府干預等外在因素又很容易將其掩蓋,使其得不到及時解決并日益嚴重.待到這種金融風險漸進累積到一定程度才爆發時,就已演變成金融危機,并加劇對經濟和社會的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來勢之猛,使馬來西亞的人均國民財富水平倒退10年,使泰國的國民財富損失近一半。這場危機還使1998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降低1個百分點,意味著比前一年下降1/3.而危機的成因就在

于長期累積的金融風險的最終爆發.

因此,金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雙重的.它既能極大支持經濟發展,又使客觀存在的金融風險演變成金融危機破壞經濟發展的可能性和嚴重性加大.合理地發展金融能促進經濟發展,更利于化解金融風險,預防和抑制其對經濟發展的阻滯作用.特別是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要趕超發達國家,充分正確地用好“金融”這一杠桿、穩健發展金融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