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8 02:38:00
導語:金融信息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信息化已是大勢所趨,目前,相關研究作為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進入了啟動階段。這一項目,是構建在由通信網絡、計算機、信息資源和人力資源等四要素組成的國家信息基礎框架之上,由具有統一技術標準,能以不同速率傳送數據、語音、圖形圖像、視頻影像的綜合信息網絡,將具備智能交換和增值服務的多種以計算機為主的金融信息系統互連在一起,從而創造金融經營、管理和服務新模式的系統工程。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信息化在國民經濟信息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與此同時,現代金融作為知識密集型產業,客觀上要求以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為支撐,不斷推行金融創新,實現自身的信息化和知識化。為此,需要我們從戰略、運作和技術三個層面加快金融信息化的建設步伐,實現跨越式發展,提升我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保障我國金融體系安全、穩定運行。
知識密集型的金融業屬性
與傳統金融業相比,現代金融業作為知識密集型產業,在組織架構、運作方式和業務開拓等方面,日益體現出以知識和信息為基礎的經營管理特征。金融業的這種行業屬性,決定了必須以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為支撐,不斷進行創新,實現自身的信息化,從而逐步達到整個業態的知識化,以適應時展的需要。
在組織構架方面,現代信息技術不僅為金融業提供著新的管理工具和技術設施,而且不斷催生著新的管理方式。當金融業達到高度的信息化之后,它就像具備了健全的神經系統,各末端的信息能實時傳送到營運總部,實現智能化的決策和快速的反應。這樣,大大強化了管理效率,擴大了管理范圍,減少了管理層次,縮短了管理鏈條,促進了金融機構的管理模式向“扁平化”方向轉變。
在運作方式方面,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引發了信息服務內涵和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同時也帶動了對信息服務需求的強勁增長。隨著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個性化、多樣化,金融業過去的服務種類、服務方式已經越來越跟不上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金融機構若想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必須轉變經營觀念,由面向賬戶的經營轉向面向客戶的經營,向客戶提供定向的個性化服務贏得客戶的信任,并建立開放型、全方位、全天候的現代化營運體系,為客戶提供方便、快捷、高質量的金融服務。
在業務開拓方面,信息技術的發展已成為金融業增長的源泉因素,信息系統的服務已經涵蓋了金融業所有核心業務流程。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務方式的推行,往往是金融性質的市場行為同信息技術相互耦合的結果。金融市場上的決策行為,則更多地依賴充足的信息獲取和基于知識的量化評價。
著眼于金融信息化發展的跨越式
金融信息化的實質,是新興的信息技術對傳統金融業的一場經濟革新,主旨在于把金融業變成典型的基于信息化技術的產業,信息系統成為金融產業戰略決策、經營管理和業務操作的基本方式。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金融業采用信息技術的步伐并不算太慢,我國金融信息化水平的落后主要是在運行效率、信息綜合程度和信息服務水平等方面。加快我國金融信息化體系建設,可以考慮“跨越式發展”的道路,發揮“后發優勢”,以提升我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保障我國金融體系安全、穩定運行。
首先,在戰略層面,需要我們盡快制訂符合國情、具有創新精神并切實可行的金融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為我國金融信息化指明前進的方向和發展道路。
過去我們提倡金融電子化。從“金融電子化”到“金融信息化”絕不僅僅是個概念的變化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它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電子化時代的金融信息系統是一種旨在滿足內部管理的、封閉式的系統;而信息化時代的金融信息系統則應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金融業進行重構,并據以建立開放式的金融信息化體系。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經過“六五”做準備、“七五”打基礎、“八五”上規模、“九五”見成效的發展階段,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我國金融業已逐步形成了一個全國范圍內的電子化服務體系,在金融改革和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但是由于受認識能力、實踐經驗和信息技術發展水平的制約,在運行效率,信息綜合程度和信息服務水平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始終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我國金融業的改革與發展,迫切需要建立先進、高效的以計算機網絡系統做支撐的全方位、全天候,能支撐我國金融業務、金融管理和金融決策的金融信息化系統。這需要我們在認真總結過去金融電子化發展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盡快制定金融信息化的戰略規劃,完善金融信息化的總體框架。
在這方面,應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國民經濟信息化整體戰略中,突出金融信息化的帶動作用,把金融信息化作為整個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龍頭來抓,以金融信息化帶動整個國民經濟信息化向深層次邁進;二是把金融信息化體系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來以加規劃,以夯實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三是把金融信息化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來體現,依靠整體創新來實現其發展的跨越式。
其次,在運作層面,應瞄準建立我國新型金融信息化體系的目標,對現行金融電子化系統進行更新、改造,以適應金融信息化的發展需求。
金融管理信息系統是連接所有金融業務系統,對其產生的基礎數據進行采集、加工和分析,為決策者提供及時、準確、全面信息及各種信息分析工具的核心系統。它的建設和完善,對全面提高我國金融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順應現代信息技術的金融機構管理架構和流程重組,是金融信息化成功的關鍵。我國金融機構原有的管理架構和流程,是按手工或者部分計算機處理的模式建立的,信息化若在舊的管理架構和流程環境中實施,能發揮的作用很小,工作繁雜而且收效甚微,要實施金融信息化必須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易于共享數據資源,流程自動化控制與處理,信息快速傳遞與跨地域存取等特性,重新設計金融機構的管理架構與流程。
重組管理架構和流程的重點是在經營、管理和決策三個層次上均采用現代信息技術:經營層要體現跨時間、跨地點、跨方式的“整體性”和“流水線”作業效率,通過計算機程序自動控制各種操作指令和作業要求,實現經營控制程序化硬約束;管理層要使孤立的信息變成相互聯系的信息,使一些潛在的原始的信息變成現實的經過加工的信息,使無價值的信息變成有價值的信息,從而使各項管理工作由事后反映向事前、事中控制轉變;決策層應利用領導決策支持系統,實現戰略發展、投資、計劃、監控等決策活動井井有條。這三個層次的功能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即要清晰劃分,又要有機結合,使金融機構整體的資源配置與運行達到最優。
再次,在技術層面,要集中力量依靠科技攻關突破金融信息化的技術瓶頸,為我國金融業提供可持續性發展的基礎,并大大推進我國金融信息化的技術水平、金融服務與創新能力。
金融信息化的信息技術科技攻關,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集中力量進行關鍵技術攻關。這些關鍵技術包括:金融行業跨平臺網絡互聯技術,金融信息標準化技術,共享和處理技術,金融信息系統綜合和集成技術,網絡化的金融風險監控、預警和防范技術,金融信息風險評估技術,金融信息數據倉庫、數據挖掘與輔助決策技術,金融信息安全技術等;二是加緊制訂金融信息化領域主要的業務規范、產品標準和技術標準,加大計算機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金融信息化發展必需的基礎環境;三是實現金融業的網絡化經營、金融服務綜合化和電子商務支付網絡化;四是促進金融信息系統安全保密的自動化、網絡化和管理的現代化,建立金融安全風險評估體系,為金融系統進行金融風險預警與防范提供有利的信息支持和科學的分析工具。
- 上一篇: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研討論文
- 下一篇:外國風險投資業發展歷史研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