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金融觀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5 03:47:00
導語:功能金融觀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資本市場的資金聚集功能
資金積累和資本形成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之一。一般來說,沒有資本積累和資本形成就不可能進行擴大再生產,也就缺乏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變遷的動力。以股份制為前提的資本市場的出現和發展,借助于其獨特的資金聚集機制,為一國或地區的支柱產業、新興產業注入新的生產要素,扶持瓶頸產業部門,促進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和合理化,實現新增資源的傾斜配置。具體而言,其途徑主要有:一是通過上市、重點支持基礎產業、支出產業的發展。二是通過在資本市場上建立專門的板塊,為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上市融資;三是通過配股增發等方式提高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能力。
(二)資本市場的風險配置功能
作為一種獨特的金融制度,資本市場的出現挖掘和培育了一批具有風險偏好的投資者,他們愿意在高風險中追逐高收益。而且,資本市場所固有的有效的風險分散或風險分擔機制,一方面為具有不同流動性偏好的投資者提供了股權交易的場所,資本所有權在整個技術生產周期內可以實現不停的轉移。發達的資本市場降低了所有權交易的成本,減少了流動性風險,有力地促進了技術進步;另一方面資本市場使創新項目的異質性風險可以參與項目的眾多投資主體之間進行分散和分擔,特別是風險資本和創業板市場的發展鼓勵了人們對創新的投資,有力地推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
(三)資本市場的存量優化功能
從現實的經濟運行來看,一國或地區增量資源的投入往往會受到資金來源的約束,而改變現有資源在不同產業間分布能迅速實現存量結構調整。資本市場在存量調整中的作用集中體現在對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支持上。資產重組主觀上是企業為生存和發展而進行的自我調整行為,客觀上是一種存量資產流動重組的機制。它本身不一定通過資本市場進行,但是資本市場高度的流動性和信息獲取及傳遞的充分性為資產重組提供了最便捷、最經濟的場所。
二、淺談中國資本市場的問題
(一)股票市場
任何制度都有路徑依賴。一是出于挽救國有企業的目的,忽視了股票市場功能提升的問題,弱化了資源配置和制度創新功能,導致了市場功能被扭曲的傾向,把中國股票市場在特定時期的主要任務(圈錢)當作了股票市場的總目的,把股票市場的主要功能單純地理解為國有企業改革服務,忽視了多元化風險主體和多元化的金融資產的建設,忽視了增強社會資產的抗風險能力。二是股權分置矛盾及政策性因素困擾導致證券市場的系統性風險,給投資者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困難。集中表現在占上市公司三分之二的國有股、法人股的流動問題。盡管股權分置改革初步解決了“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價”的問題,但過了限售期的巨額“大小非”,始終是懸在投資者頭上的一把徳默克里斯之劍,令人談“非”色變。三是中國股市投機氛圍濃重,市盈率和換手率都較高,經常由于非理性的亢奮或恐慌引起股票價格的大幅波動,再加上流動性提供上的行政限制,A股市場成了泡沫、系統性沖擊和風險集聚的場所。
(二)債券市場
債券市場不成熟及利率市場化改革造成中國債券市場的三大缺陷:一是發行者忽視了債市的可持續發展,如在低利率環境下發行大量的長期券,并通過固定利率債券和招標上限的模式,鎖定自身成本,轉移利率風險,因而導致中長期券定價的扭曲以及整個收益率曲線的扭曲。在稍有利率風險的預期變化情況下,就導致了債市的大幅波動。二是央行、政策性銀行和財政部的協調性不足,導致債券多頭競相發行和債券市場的投資預期紊亂。三是市場缺乏對沖利率風險的金融工具,因此對于依靠單邊上揚而獲利的債券投資機構來說,在面對不利的市場環境時,投資是相當被動的,也可以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歸結起來,我國債市的風險累積既是債市初級階段的制度缺陷問題在債市中的體現,同時也是市場對長期債的非理性定價,投資心理的短期性和盲目性等風險因素的暴露,加劇了投資的難度。
三、結語及政策建議
要解決中國資本市場的問題,關鍵在于制度建設,形成法治和產權保護體制。特別是完善股權結構(妥善解決“大小非”問題),市場的進入和推出制度,新股發行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對內部交易的嚴厲查處制度。
其次,采取有效措施完善資本市場結構,盡快形成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積極推進證券市場的改革開發和穩定發展,擴大直接融資。畢竟,推進直接金融工具的多元化和金融市場的分層化,是構建功能更為強大、向實體經濟滲透力更強的直接金融體系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吳曉求,趙錫軍,瞿強.經濟調整中的中國經濟增長與資本市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陳志武.非理性亢奮.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3]黃達.金融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4]瞿強.比較金融體制—兼論資本市場與市場中介的關系.經濟學動態,2002,(11).
[5]沈乎.A股跌破幻象.財經,2008,(7).
[6]吳曉求.中國資本市場:股權裂變與流動性變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摘要】本文通過功能金融理論的分析框架,從資本市場的資金聚集、風險分散和存量優化功能來考察中國的資本市場(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認為中國資本市場由于制度原因而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甚至給投資者帶來了系統性風險。因此,本文建議中國資本市場應全面完善制度,并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
【關鍵詞】功能金融觀路徑依賴制度建設
- 上一篇:農村電工先進事跡材料
- 下一篇:商貿公司董事長先進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