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保護客戶隱私權

時間:2022-05-25 03:19:00

導語:金融機構保護客戶隱私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機構保護客戶隱私權

近期,發生網上爆料國內多家銀行的用戶數據泄露事件,還有眾多因個人銀行信息泄露,客戶狀告銀行泄露隱私事件,此類事件影響了銀行的信譽和形象,為銀行金融信息的保護敲響了警鐘。所謂金融隱私權,是指個人對其金融信息所享有的不受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權利。隨著廣大民眾財富的不斷積累和對金融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強,個人征信系統不斷完善,個人金融業務已經成為了銀行業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個人客戶與銀行的聯系日益密切,在現代金融交易過程中,銀行掌握了大量客戶的個人身份信息、財產狀況、資金往來記錄等的方方面面的金融信息資料。這些金融信息資料是銀行開展正常業務的基礎性資料,同時也是銀行保護個人金融隱私權的重要內容。對個人金融信息的不當使用,不僅會侵害客戶的金融隱私權,損害客戶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會給銀行帶來較大的聲譽風險和訴訟風險。關于這些金融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問題日益凸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作為銀行從業人員,強化對客戶金融隱私權保護的法律意識,規范對客戶金融信息的采集、保管和使用十分必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一、個人金融信息的范圍

1.個人身份信息,包括個人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身份證證件種類的號碼及有效期限、職業、聯系方式、住所及工作單位地址及照片等。

2.有關賬戶信息,包括賬戶賬號、戶名、賬戶上所存款項、收支情況、資金來源、信用透支信息等。

3.個人主觀信息,是指銀行在與客戶的交往過程中通過對個人消費習慣、投資意愿、風險偏好等衍生信息進行梳理分析后形成的對客戶的主觀印象、資信評估等

二、信息收集過程中的保護

為了保障銀行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對客戶金融信息的收集是銀行日常經營活動必不可少的環節,這是銀行保障資金融通的安全,避免金融活動風險的需要。結合柜面工作實踐,筆者認為,在信息收集階段,對客戶金融隱私權的保護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對于客戶金融信息的收集應當遵循合法、合理的原則。不得采用偷窺、竊取、誘騙等不正當的方式進行收集。

2.充分尊重客戶的知情權與選擇權。在信息收集過程中,銀行應通過明示的方式告知客戶收集信息的目的和用途,對于可以由客戶選擇提供的信息,應告知客戶,由客戶來自主選擇提供。這不僅是保護客戶金融隱私權的需要,同時也是創新完善金融服務手段,提升服務品質的需要。

3.充分尊重客戶對個人金融信息的控制權。客戶有權要求查詢自己在銀行所留存的個人金融信息,并有調閱、復制的權利。對于錯誤的信息以及不完整的信息,客戶有權提出異議,修改補充,以保證個人金融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確性。

4.在信息收集中的協助義務。為了切實保障客戶的金融隱私權,在信息收集過程中的一些細節方面應給予客戶必要的協助。例如,對于客戶因辦理業務需要而留存的身份證件的復印件,應配備標明專門用途及再復印無效的印章,由客戶加蓋在復印件上。

三、對外提供個人金融信

息過程中對金融隱私權的保護對外提供個人金融信息是指銀行向個人或者其他機構提供個人金融信息的行為。禁止向本人以外的個人或者機構透露個人金融信息是銀行的一貫要求,但作為金融體系中的特殊主體,銀行在某些情況下又具有信息披露的義務,此時就難免會涉及對外提供個人金融信息的行為。

1.協助法院、公安、檢察院等有權機關的查詢。根據法律的規定,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等機構在調查犯罪、案件訴訟和征稅活動時有權向銀行調取客戶的金融資料,銀行必須辦理不得拒絕。同時,對于查詢內容應當詳細地記錄備案。

2.向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的報告義務。根據《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中國反洗錢機構報告人民幣、外幣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作為銀行工作人員,一方面需要配合國家的反洗錢工作,一方面也要保護客戶的金融隱私權

3.將信息向本人以外的第三人進行披露。一般情況下,客戶的金融信息不允許向本人以外的第三人進行披露,但如果這種披露是經過了客戶的授權同意,那么銀行向第三人的披露行為就不會侵害客戶的金融隱私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