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動機成因及對策
時間:2022-08-22 04:50:11
導語:金融學動機成因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功利性學習動機的危害
如前所述,過度功利性學習動機對學生的學習是有害而無益的,尤其是對于金融專業來講,由于金融學實踐性強,而且隨著金融自由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普通人接觸金融業的門檻越來越低,越來越容易。因此,功利性動機對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危害非常明顯,主要表現在:(1)過強的功利性學習動機導致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在金融學教育比較發達的西方國家,對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培養要求,不僅要掌握堅實的專業理論知識,也必須掌握通識性的基礎知識。這主要是建立在本科教育是該專業的基礎教育這一認識上的。因此,按照現代教育理論,很難在短短四年的本科教育中就培養一個金融領域的專家。所以西方一流大學的金融學專業學生必須在前兩年學習諸如微積分、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等科學核心課程以及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類課程。在后兩年學生才進入專業學習。目前我們的學生在面臨基礎課程的學習時,往往表現出了急躁的心理,認為這些課程和金融學沒有關系,表現出了較強的消極情緒。(2)過強的功利性學習動機導致輕率的參與金融市場。實事求是地講,參與金融市場也是學習的一種途徑,但是有些學生參與金融市場的目的性很強,就是試圖獲利。這對學生的學業成長是非常有害的。因為從本質上講現在的金融投資活動是一種專業技術活動,需要嚴密的組織和專業化的團隊合作,靠個人和運氣是很難獲得長期、穩定收益的。過早的參與金融市場只會培養市場投機者,無法造就高素質的專業金融人才。(3)過強的功利性學習動機導致心理障礙。正是由于在功利性學習動機的驅使下,部分學生過早的參與到了金融市場中,而專業知識又不夠,導致投資失敗,這時學生往往會產生極端思想,一方面,認為金融學知識沒有用,導致消極行為;另一方面,有些學生心理壓力的承受能力較弱,導致心理疾病,這在實踐教學中已有個別案例。
2金融學專業功利性學習動機的成因分析
許多學者的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生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有關,因此,金融學專業學生功利性學習動機的成因可以從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外部因素包括:社會的功利化風氣;對金融專業功利化的宣傳、學生家長的態度等;內部因素包括: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學生的性格等。首先,本文對外部因素做具體分析:(1)社會功利性風氣的影響。社會風氣是指整體或局部社會在一個階段內所呈現的習尚、風貌。為一定社會中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行為模式、道德觀念以及時尚等要素的總和。目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期階段,精神文明建設滯后于經濟建設,導致社會上拜金主義、浮躁情緒比較嚴重。研究表明社會風氣和大學生的學風之間存在較強的聯系,因此,功利化的社會風氣,必然會對大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不良影響。(2)對金融專業功利化的宣傳??傮w上來講,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的功利性目的還是比較明顯的,在進行招生宣傳時,往往重視該專業未來所能提供的就業機會,從事該行業所能提供的社會地位,以及未來能夠提供的經濟利益的回報。這些功利化的宣傳和社會風氣相互加強,導致金融學專業學生就學的功利性動機更加突出。(3)學生家長的態度不端正。目前,學生家長的受教育水平和價值觀也參差不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很多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家長,本身對金融學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有的家長簡單的認為金融學專業主要教授賺錢的技巧,而有的家長讓孩子學習金融學的目的是以后去銀行工作等等。這些錯誤的態度和觀念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學習的功利性目的。其次,本文對內部因素做具體分析:(1)學生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影響。青年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還不成熟,尤其是高中時期的課程安排以高考為唯一目的,人文素質教育缺乏,導致在進入大學后,學生的學習、交友等一切行為都以實用主義為目的。這種實用主義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直接導致了功利主義的學習動機。(2)學生性格的影響。還有一些學生,本身性格比較外向,喜歡冒險,因此,在剛進入大學學習的時候,就急于參與金融市場。往往會主次不分,把過多的精力放到了金融市場上,導致學習障礙和學習成績的下滑。
3金融學專業改善學生學習動機的對策
根據前文對金融學專業功利性學習動機成因的分析,針對功利性學習動機造成的危害,本文分別從“堵”和“疏”兩個方面對改善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出對策和建議。首先,“堵”的方面主要采取加強學習風氣建設和加強金融學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兩個方面:(1)加強學習風氣建設。鑒于目前社會風氣對學生學風的不良影響,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學風的教育,改變學生片面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使得學生應該明白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僅僅掌握一門技術和生存技巧,要通過全面的知識基礎來發展自我和陶冶情操,進而為成為一個高素質金融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2)加強金融學專業學科知識的教育。目前,金融學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綜合學科,就其本科教育來說,其課程可以分為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以及工具類課程,這些課程又可以分為投資方向、銀行方向和保險方向。如此復雜的課程體系,使得學生不容易理解,有的學生認為金融僅僅是投資獲利,導致自滿情緒和急躁情緒,認為學校設置的課程對其以后沒有幫助,從而出現急功近利的行為,因此,學校必須將金融學專業的課程體系以及培養方案的課程設計明確的告訴學生,從而避免學生出現急躁情緒。其次,“疏”的方面主要通過課程體系建設和加強實踐環節來實現。(1)在課程體系建設中適當將專業課提前。目前,我國大多數專業的課程設計,本著寬口徑、厚基礎的做法,在大一和大二主要進行基礎課和公共課程的教學活動。雖然這樣有利于培養基礎扎實的專業技術人才,但是具體到金融學專業,則沒有考慮到金融學專業實踐性強、參與門檻低的特點,不利于緩解由于功利性學習動機而導致的急躁心理。因此,可以適當將部分專業課程以先導課或介紹性課程的方式提前到大一或大二,這樣可以對金融學專業學生功利性學習動機起到疏導的效果。(2)通過加強實踐環節來疏導功利性學習動機。目前,我國大多數專業的實習環節往往到大三和大四才開始,這對于那些實習門檻高,技術性要求強的專業是合適的。相對來講,如果金融學專業從三、四年級才開始實習環節,就有點晚了。另外,近些年金融實驗室的建設,也給實踐教學環節增加了新的教學內容。金融實驗室具有高度真實性的特點,因為其所使用的數據和所有規則都和真實的金融市場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可以緩解金融專業學生功利性學習動機的負面影響。
4結論
近年來,金融學專業作為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的熱門專業,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與此同時,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動機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學生功利性學習動機太強,適當的功利性動機對學習是有益的,但是過強的功利性學習動機已經影響了部分學生的學習生活,導致學習成績下滑,甚至學業中斷。本文對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功利性學習動機的成因和危害進行了分析,并從“堵”與“疏”兩個方面提出了改善金融學專業學生學習動機的對策和建議。
作者:王輝坡單位:大連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