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民間借貸風險成因分析

時間:2022-06-02 10:37:42

導語:當前民間借貸風險成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民間借貸風險成因分析

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大范圍實施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32中國房地產金融•2013•第1期劃,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和加強科技支撐,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產業整體競爭力明顯上升。但必須看到,受自身資金、技術、管理、人才等方面積累不足影響,大多數小企業還處在產業鏈的低端,企業利潤率低、抗風險能力弱的狀況沒有根本轉變,實現轉型升級異常艱難。二是企業經營不善。與2008年金融危機來臨時期不同,當前我國的經濟形勢總體是平穩的,多數小企業盡管訂單穩定,但各項生產和營運成本的上漲,使企業面臨綜合成本上升、應收賬款拖欠增多、產品庫存增加的局面,直接導致部分企業面臨經營困難。三是企業過度擴張。部分企業在多元化經營中,存在主觀盲目性和過度擴張傾向。特別是近年來,部分企業偏離主業、根基不穩,造成運營資金緊張,進而拖累主業,導致經營困難,甚至破產關停。如,根據全國工商聯最新統計,2010年溫州百強民企絕大部分有多個主業,其中有一半以上進軍房地產業和金融行業。四是企業盲目投資。部分企業為追求眼前的“高額回報”,偏離實體經營,進行盲目投資,用于炒股、炒礦、炒期貨、炒房地產等領域,一旦投資失敗便會直接拖累企業。部分企業不負責任地進行高負債投機,將資金投入民間借貸市場謀取高額利益,一旦借款人無法及時歸還,企業資金周轉便陷入困境。這種情況下,部分地區民間借貸市場火爆,加劇了民間借貸資金的高利率化、投機化傾向,與此同時,大量民間高成本的借貸資金并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停留在了民間借貸市場,這也導致小企業的負擔加重和風險積聚。五是企業經營者違法活動。部分企業主由于不良嗜好,挪用企業資金參與賭博等違法活動,做成巨額虧空乃至逃逸,導致企業經營困難甚至關停。綜上所述,造成民企跑路的原因一個是高利貸,一個是高房價。在此二者的作用下,一些企業老板背負了巨額的債務,而且現金流短缺,為此不得不以跑路的方式來應對。

一是進一步嚴格客戶準入標準。對小企業信貸業務涉及民間借貸風險的地區,在客戶準入標準方面,要嚴格準入條件。對于企業大量資金或企業主過度涉及民間借貸,尤其是民間高利貸的;企業大量資金用于炒股、炒期貨、炒房地產的;企業擔保人或關聯企業(包括企業主及其直系親屬控制的企業、依存度較高的上下游企業等)出現重大經營問題的;要逐步退出授信業務。二是加快小企業金融服務方式轉型。商業銀行要由重點關注企業財務狀況向全面了解客戶轉變。要改變傳統的信貸文化,促使客戶經理“走進市場、貼近客戶”,與客戶“交朋友”。要借助社區、商會、協會、商圈、客戶群、產業群以及中介機構等力量,全面了解客戶的生產經營、資金運作、產品產銷狀況,客戶所在的行業或產業政策、發展狀況,企業主和股東及其主要親屬的個人品德、日常行為情況等,真正做到全面了解客戶。三是從源頭上分析和甄別企業原始自有資金的真實性。商業銀行在信貸調查中要避免目前“時點”調查的概念,認真查驗和審核企業的注冊資本來源情況,調查其來源是否屬于自有資金以及自有資金所占的比例,注冊后是否有短期內即抽逃資本金的記錄,還要認真審核企業的原始資本是否運用到企業構建固定資產、購置原材料等方面,是否在生產初始階段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其次是認真審查企業的公司章程和驗資報告,查驗股東資本金是否及時、足額到位,藉此來匡算企業真實的自有資金來源,了解有無注冊時即大量靠民間借貸維持開業和生產的情況。四是樹立全局性的銀行利率風險定價意識。隨著市場化速度的加快,各種市場要素相互交錯。銀行業決策必須站在經濟金融全局性的高度,充分考慮超前性、預警性、風險性。一個運轉良好的銀行利率風險定價體系,能夠以適當的價格把資金提供給最為需要的資金運用者、從而提高資金的運用效率。同時,也通過這種靈活的利率定價的調整,促進經濟的平穩運行。而一個不能很好地對風險進行定價的銀行體系,往往會盲目地向高風險行業以較低利率貸款,從而成為經濟大起大落的推動力量。因此,銀行利率風險定價必須站在宏觀經濟的高度,通過大量采集、分析、判斷包括民間融資狀況在內的各種綜合信息,測算銀行支付資金的成本、提供資金可能承擔的損失、發放的資金是否會出現問題等綜合指標,形成風險與收益對稱的定價機制,提高銀行競爭力。五是必須形成良好的評價評級體系。目前銀行的競爭,已發展到了相對無形的競爭,即核心力量的競爭。商業銀行必須建立一套良好的貸款評價評級體系。具備了這個基礎,才能分辨不同程度的風險,才能以比較好的競爭價格留住優秀的客戶。構建有效的評價評級體系,必須選擇符合自身實際的戰略,堅持高度審慎的市場定位,建立更加流暢、科學的內部業務流程,以核心競爭力獲取相對競爭優勢。民企老板跑路潮并不僅僅局限于溫州,在浙江、江蘇、山東等許多地方也都出現了民企跑路潮。歸根到底,這些地區原因與溫州是相似的,即:由于國進民退、銀行對中小民企的貸款不公正、稅負的沉重、勞動力和土地成本等的上升、外貿環境的惡化使得實體產業發展困難重重、步履維艱,而且轉型升級也面臨諸多難題;同時,由于房地產的畸形發展,使得投資于房地產進行炒房的誘惑極其為盛;在炒房的高回報和銀行信貸難獲得的雙重約束下,高利貸也就成為一種必然選擇。而隨著銀根的緊縮,民企的債務風險就急劇放大,最后,民企老板只能以跑路或自殺來逃避債務。為此,治理民企老板跑路不僅從金融企業給予適當的信貸支持,也應從社會角度給予適當減稅、賦予民企和國企公平競爭的機會、促進民企轉型升級、促進房地產等市場的良性發育。

本文作者:李若碧工作單位:香港大學經濟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