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一體化專業群建設研究

時間:2022-03-23 10:35:30

導語:機電一體化專業群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電一體化專業群建設研究

摘要:“雙高計劃”的專業群建設是職業學校引領改革、支撐發展、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因此,本文以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群體系為例,從機電一體化專業群建設的思路、目標和內容方面闡述專業群建設,以期達到專業群對接礦山智能裝備產業、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目標。

關鍵詞:雙高計劃;專業群;機電一體化;人才培養

一、機電一體化專業群建設思路

高職院校實施“雙高計劃”,需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產教深度融合、提升服務能力三個關鍵要素。機電一體化專業群作為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熱門專業,更需要定位清晰、目標明確、錯位發展、視野開闊、謀劃長遠,在高原之上再建高峰。以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群“雙高計劃建設”為例(以下簡稱我校機電一體化“雙高計劃”),專業群對接礦山智能裝備產業,堅持以綠色、安全、高效、智能為礦山智能裝備的發展方向,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技術集成應用為引領,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帶動工業機器人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煤礦開采技術5個專業協同發展,服務礦山智能裝備產業鏈所涉及的裝備生產崗位、設備安及調試崗位、系統集成崗位、設備管理崗位、生產運營及維護崗位、售后維修崗位等。

二、機電一體化專業群建設目標

專業群建設需要引領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聚焦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為中國產業走向全球產業中高端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提升現代化管理水平,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石。依據學校發展規劃,明確階段性的主攻點和突破口,點面結合、長短結合,精準發力、綜合施策,實現學校變軌發展、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以我校機電一體化“雙高計劃”為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群服務礦山智能裝備及相關智能裝備產業生產、應用、運營與維護。將專業群建成有國際影響力的礦山智能裝備職業教育領域領頭羊,以礦山智能化轉型為契機,以礦產資源的綠色、清潔、安全、高效開發為特色,以礦用智能采掘設備、運提設備、安全監控設備為著力點,聚焦礦山智能裝備在應用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建設高水平的智能裝備專業群,為礦用智能裝備的生產、安裝、應用、研發、集成及服務等領域全方位地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撐。通過特色高水平專業群,21世紀中葉建成世界一流的礦山智能裝備專業群,成為支撐礦山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應用技術研發中心。

三、機電一體化專業群建設內容

1.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要求進行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相關部門分別制定《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等相關文件,特別是2019年國務院出臺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使校企融合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以我校機電一體化“雙高計劃”為例,以學院牽頭礦山智能裝備職教聯盟為基礎,組建礦山智能裝備職教集團,共同推進校企“雙主體”育人,與合作企業實施現代學徒制育人。校企聯合開辦專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標準,共同招工招生,共同建設師資隊伍,共同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共同構建課程體系,共同建設校園文化,共同促進畢業生穩定就業。共建技能大師工作室,解決企業生產技術難題;開展技能培訓,解決企業員工技能再提升問題;共建博士、教授工作站,解決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開發問題;利用校內先進設備,解決企業研發或生產設施設備不足的問題。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我校機電一體化“雙高計劃”為例,與合作企業實施“七融合、八共同、多方式”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捌呷诤稀笔侵笇I群發展與區域發展需求融合、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融合、教師崗位與師傅崗位融合、學生身份與員工身份融合、課程體系與工作流程融合、課程內容與工作內容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專業課程融合?!鞍斯餐笔侵赋浞掷煤献髌髽I資源,共同開辦專業、共同構建校企共建合作平臺、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共同建設課程體系與教學資源、共同實施教學及考核評價、共同產品研發和創新、共同推進學生成長成才教育,有效提高學生就業質量?!岸喾绞健笔侵傅V山智能裝備專業群各專業根據專業適用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3.開發課程體系。以專業群教學模式改革方向,重構專業群課程體系,以專業群崗位能力、崗位需求確定課程模塊,以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為導向確定課程內容,構建課程體系與工作流程融合、課程內容與工作內容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專業課程融合、雙創教育與課程教學融合的課程體系,做到課程體系支撐現代學徒制工學交替教學組織,課程體系支撐“1+X”證書的教學實施。以我校機電一體化“雙高計劃”為例,根據專業群各崗位共享能力,設置基本能力共享課程平臺;崗位課程的設置緊扣學生就業方向,與就業對口企業廣泛合作,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共建專業方向課程;在體系構建上,根據職業崗位調研,進行職業能力分析,構建群平臺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群選修課程;打通各專業之間的壁壘,方便地適應不同企業和不同學習者對課程需求,課程可根據就業崗位需求進行方向課程互選;以專業群共享為基礎,以培養創新型、復合型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結合企業職業素養要求,與企業共同制訂專業群標準,將職業技能等級認證內容引入課程標準,重構課程內容,動態調整,開發課程體系,構建由專業群共享課程模塊、專業方向課程模塊、企業拓展課程模塊三個模塊組成的課程體系。4.建設雙師隊伍。在“雙高計劃”建設中,打造高水平雙師隊伍是主要建設任務之一。以我校機電一體化“雙高計劃”為例,以專業帶頭人為引領,骨干教師為基礎的“教練型”教學團隊;建立激勵教師參加技能大賽及企業技術服務機制,提高教師技能水平;安排骨干教師重點參與項目課程的開發、實驗室的建設、課程改革等工作及項目,培養綜合型教師團隊;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聘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校內理論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組織專業教師參與企業橫向課題;引進和培養一批行業領軍人才、技能大師、能工巧匠,通過企業掛職、項目帶動、技能比賽、國內外訪學研修等多渠道、多形式,提升團隊相關能力;建成由院士引領,企業技術專家、專業群教授組成的應用型科技創新團隊;建成由行業領軍人物名師、技能大師引領、專兼結合、國際視野的教學創新團隊。5.培養復合型人才。隨著知識的傳播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廣泛,教育的真正本質已經變成了“能否真正改變行為”。職業院校正越來越重視落實立德樹人,抓內涵質量建設,貫徹“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以我校機電一體化“雙高計劃”為例,以行業領軍人物為引領,組建“卓越工匠”班,采用靈活組班的方式,單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礦山智能裝備研發、設備改造升級、系統集成和服務等方面的具有“烏金精神”的創新型、復合型的“卓越工匠”人才。以教學名師引領、技能大師引領,與三一重工、徐工集團等企業合作,共同培養礦山智能裝備安裝、調試、設備故障診斷、設備系統維護等方面,培育具有“烏金精神”的復合型工匠人才等。6.打造實訓基地。按照“整體規劃、項目導向、虛實結合,雙環境”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思路,圍繞智慧礦山智能裝備生產、應用企業對復合型技能人才的要求,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技術、VR等信息技術,通過整合、升級改造、新建等方式,聯合企業共同建設開放共享的集實踐教學、科研、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社會技術服務、技能鑒定、職業技能比賽、專業教育于一體的國際領先的礦山智能裝備實訓基地群。礦山智能礦山裝備實訓基地群包括智慧礦山示范中心、創新型生產實訓中心、智能制造實訓中心和智能控制實訓中心、“烏金精神”實踐拓展實訓基地等,建設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智慧礦山技術應用協同創新中心、重構智能裝備產業鏈校外實訓基地群等。7.建設提升國際化水平“雙高計劃”學校應成為國際職教標準的參與者、中國方案的提供者、企業“走出去”的協同者。積極參與、主導職業教育國際規則與標準的研究制定,提升我國職業教育國際話語權;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培養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形成與企業和產品“走出去”相配套的發展模式,開展國(境)外辦學,與“走出去”企業共建培養培訓基地,面向當地員工開展技術技能培訓和學歷職業教育;增強跨境產教協同能力,探索援助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的渠道和模式,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來華留學。

四、結束語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國家“雙一流”建設背景下,職業教育推進高職“雙高計劃”打造高水平院校和專業,培養出真正承擔產業轉型升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的應然價值體現。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主體,亟須建設一流高職院校和高水平專業群,滿足新時代產業轉型升級要求。通過“雙高計劃”實施,激勵一批院校創新發展模式,破解發展中的難題,繼續引領高職改革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趙婀娜.我國將重點建設一批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群[N].人民日報,2019

[2]高志研.“雙高計劃”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N].中國教育報,2019

作者:游青山 劉銘 冉霞 單位:1.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2.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