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財務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03 10:44:00

導語:鄉村財務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財務管理論文

摘要:當前還有相當一部分鄉(鎮)村財務管理基礎薄弱,秩序混亂,這不但成為影響基層政權建設和社會穩定的不利因素之一,而且也導致經濟案件上升,加劇了鄉鎮財政困難,成為影響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一個突出問題。本文論述了鄉(鎮)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并從加強干部教育,懲治職務犯罪和加強財務管理,截斷違法亂紀活動資金來源兩個方面提出了加強鄉(鎮)村財務管理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鄉(鎮)村財務管理;小金庫;財務公開;會計核算

近幾年來,通過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的積極工作,鄉(鎮)村財務管理狀況得到了改善。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鄉(鎮)村財務管理基礎薄弱,秩序混亂,所以,有必要對這一問題發生的原因、解決辦法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套科學的管理制度。這既是政務、財務公開的需要,也是減輕農民負擔的需要。鄉(鎮)村財務管理混亂,不但成為影響基層政權建設和社會穩定的不利因素,而且也導致經濟案件上升,成為影響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一個突出問題。

1鄉(鎮)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當前鄉(鎮)村廉政狀況不佳,突出表現為吃喝過度、小車和通訊費用驚人、大量收受禮品、購物券(卡)、明考察,實旅游、經濟犯罪逐年攀升等等,使得鄉(鎮)村財政狀況更加困難。而這些問題必然表現為財務工作上的種種違法亂紀行為,而且,正是這些違法亂紀行為保證了那些與廉政要求背道而馳的活動的滾滾財源。通過調查,筆者發現鄉(鎮)村財務管理上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

1.1會計基礎薄弱,會計核算不規范

由于財會人員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較低,一些鄉鎮違反《會計法》問題屢查屢犯。其表現主要有下述幾方面:一是財務人員執法觀念淡薄。《會計法》明確規定,會計憑證要手續完備、合理合法,但有的鄉鎮卻以假發票和大頭小尾發票報銷,以大量白條和收款收據入賬;支出票據不合規、手續不完備,甚至無領導簽批;不按會計制度規定設置帳目,一個單位開設多個銀行賬戶,以逃避銀行監督等;二是會計核算不及時、不詳細。有的鄉鎮當年不結賬,形成包包賬,更有甚者跨越會計年度不結賬。有的鄉鎮財會人員不按會計規范進行會計核算,不按規定登記發生的經濟事項,年終收入、支出記一大筆賬。上述種種行為使會計資料失真、信息失真,給個別不法分子侵吞國家資財提供了溫床。

1.2領導干部對財務管理重視不夠

少數鄉鎮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管理能力,特別是當家理財的水平,還不適應新的財政體制的要求,廉政意識淡薄,財經紀律觀念不強,主觀上對財務管理重視不夠,工作措施、管理制度滯后,造成財務管理混亂。

1.3鄉(鎮)村小金庫普遍存在,預算外資金管理十分混亂

亂收亂罰亂支,收入不入賬,私設“小金庫”等問題相當普遍。小金庫中的資金無論是從開收款收據的收費來,還是從公款私存的利息來,甚至以違法違規出售國有、集體資產來,都是一種應入賬的財政收入。然而有的鄉鎮和基層站(所),為了預算外資金使用方便,又能逃避財政監督檢查,就設立賬外賬,使大量的預算外資金游離于財政監控之外,成為鋪張浪費等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產生的根源和“防空洞”。

1.4監督機制不健全,負責人濫用職權

財務一支筆由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財務進行集中統一管理,雖然可以避免財務混亂,但如果對單位負責人沒有監督,則又會引發因單位負責人濫用職權,造成腐敗發生。一些鄉(鎮)村負責人為自己的親戚朋友在銀行貸款自作主張用集體名義提供擔保,以至多次發生變故,讓集體背上還本付息的連帶責任,給集體造成不應有的經濟損失。也有一些鄉的財務管理是封閉式運作,缺乏透明度,沒有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

1.5利用公款吃喝、鋪張浪費問題嚴重

多數鄉鎮貧困、條件差、財源少、家底薄,財政拮據。但從鄉財務清理的有關材料數據看,各鄉在用公款招待吃喝方面卻花錢大手大腳,無標準,無控制。去鄉(鎮)村辦事下午找人相當困難,因一般中午均有酒宴,下午辦公者很少。很多鄉(鎮)村基層干部長年累計奔波于酒席之間,沉溺于迎來送往之中,花費巨額招待費,而實際工作卻平平。據筆者調查,某村近年來年均招待費支出在20萬元以上。某鎮一個部門只有四名工作人員,一年招待費竟達5萬多元。

2加強鄉(鎮)村財務管理的主要對策

2.1加強干部教育,懲治職務犯罪

2.1.1深入開展農村“三個代表”教育。筆者以為當前農村開展的“三個代表”教育是從根本上提高干部素質的一項措施,因而也是對鄉(鎮)村干部廉政建設的一大促進。鄉(鎮)村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攬全局工作,以人民利益為重,把爭取的專用資金真正用于為農民增收和創建富民工程,絕不能用于貪圖享受的“形象”工程。要認真學習貫徹同志在中紀委三次全會講話中關于“必須嚴肅經濟工作紀律”的要求,用黨的經濟工作紀律規范全體黨員干部在經濟工作和經濟生活中的行為。同時,要把鄉(鎮)村財務管理納入對鄉(鎮)村領導班子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考核內容,經常考核檢查,促其落實。如果鄉(鎮)村領導干部都能以主席提出的“三個代表”為準則聯系實際整改廉政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那么就不但會改善干群關系,促進社會穩定,而且也會有利于鄉(鎮)村的財政解困。

2.1.2加大對負責人的法制教育力度。我國現有財務法規,從會計法、國務院的各項會計行政法規,到各地方的財務規章制度,都對單位負責人的財權做出了相應規定。特別是新頒布的“會計法”第五章,對單位負責人違反“會計法”的五種情形明確了輕者進行行政處分,重者構成犯罪追究刑事責任的法律規定。但鄉(鎮)村負責人對于這些法律法規往往知之甚少,更談不上去認真履行。因此,更應加大對鄉(鎮)村負責人的法制教育力度,從而提高他們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并用以規范執政行為,做一個清正廉潔,遵紀守法的帶頭人,那么鄉(鎮)村廉政建設和財政解困也才有了切實保證。

2.1.3加大職務犯罪的查處力度。職務犯罪是腐敗的最惡劣表現,也是一些鄉(鎮)村財政困難,甚至由富變窮的重要原因,因此,依法對其加大打擊力度,不僅是政治上懲治腐敗的需要,也是在經濟上清除蛀蟲,堵塞漏洞,促進鄉(鎮)村財政解困的重要措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的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93條第二款的解釋,明確了村委會組成人員具備刑法意義上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賦予了檢察機關打擊村委會成員職務犯罪的職權,由此消除了長期以來由于檢法兩家司法解釋不同而形成的執法誤區,從而使村委會組成人員職務犯罪嚴重但無法治理的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2.2加強財務管理,截斷違法亂紀活動資金來源

2.2.1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努力完善鄉財政內控約束機制。按照財政部門的要求,鄉鎮使用的各種賬薄,都要實行建賬監管,在縣財政局統一辦理,領取賬薄、表冊;要建立資金、現金管理制度,票據購銷、領用管理制度,財產物資管理制度。要做到按規定建賬、設置會計科目、記賬,帳目做到日清月結;會計、出納取得的原始發票必須符合規定;要嚴格做到會計、出納分設,會計管賬不管錢,出納管錢不管賬,印章分管,各盡其責。從而通過這些措施強化票證管理,建立起一整套嚴格的內控制度,使鄉鎮財政、財務管理水平提檔升級,使財政管理工作盡快走向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

2.2.2加強審計監督。審計監督不但可以通過對財務收支合理合法的審查,在事后發現問題,避免資產流失,堵塞開支漏洞。而且能對那些可能發生的違法亂紀行為起到事前震懾作用,避免發生,因此,它是治理做假賬、小金庫問題,有效截斷違法亂紀活動資金來源的重要措施。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國家審計署曾聯合發文推廣審辦案制度,要求對舉報問題嚴重的鄉(鎮)村的財務加強審計和對涉案犯罪分子加大打擊力度,相信這一舉措也必將有利于加強鄉(鎮)村的財務管理工作。

2.2.3財務公開。財務公開是實行民主理財、群眾監督,約束鄉(鎮)村負責人濫用職權的有效手段。從而截斷違法亂紀活動資金來源的有效措施。目前雖然“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是其核心內容)在中央號召推動下已在全國農村普遍展開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存在諸如“重形式,輕內容”,甚至“公布不公開”等問題。因此,筆者以為應總結“村務公開”中財務公開經驗,克服存在問題,要從公開的內容、程序、時間、方式等各個環節抓落實,定期如實公布有關賬目,建立經常性的監督機制,堅決施行收支兩條線,執行民主理財制度,接受群眾監督。要充分發揮鄉鎮人代會的作用,由人代會對鄉鎮的財務收支進行經常性的監督,審計機關對鄉鎮財務也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審計。要進一步推動這一活動的深入開展,并將財務公開擴大到鄉(鎮),以更好地發揮財務公開對鄉(鎮)村廉政建設的促進作用。

2.2.4推進會計委派制。會計委派制是由上級財政部門培訓或招聘一批會計人員,委派到下級單位任職,被委派會計人員的人事、工資關系與所在單位脫鉤的制度。筆者以為,在鄉(鎮)村推行會計委派制,不但可以提高鄉(鎮)村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而且能夠強化財務監督,有效抵制所在鄉(鎮)村的不合理要求,避免不廉政行為的發生。

2.2.5加強對鄉財務人員的財經法規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財務管理秩序混亂,會計人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針對鄉鎮財會人員缺少、素質較差的現狀,有關部門要盡快加強對鄉鎮財會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更新知識,提高會計核算水平;財會人員要堅持原則,認真學習《會計法》、《預算法》,嚴格按財政法規辦事,維護財政紀律;鄉鎮干部要自覺遵守財政紀律,堅持各種財政規章制度,支持財會人員堅持原則,履行職責;堅持會計人員持證上崗。同時財政部門要以會計人員的任職資格管理為依托,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管理,對沒有認真履行職責的,要取消任職資格,吊銷會計證,抓好會計人員業務質量的監督。

當前鄉鎮財務管理混亂,違反財經紀律的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危害性和腐蝕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加強財務管理,不僅是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是反腐倡廉、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值得高度重視。相信通過以上多種途徑的治理,鄉鎮財務管理混亂的情況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和加強。

[參考文獻]

[1]張仁興。加強鄉鎮財務管理。四川會計,2003,(7)。

[2]范安才。鄉鎮財政管理還需加強。中州審計,2000,(5)

[3]劉振芳,張文利。鄉鎮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黑龍江財會,2003,(6)

[4]楊桂成。鄉鎮財務管理現狀的調查和思考。黨風通訊,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