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各單位財務管理分類及實例探討
時間:2022-05-13 09:31:00
導語:國內各單位財務管理分類及實例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研究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既應考慮財務活動本身的特點,又要結合我國的國情和企業的客觀實際,使之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就財務管理目標提出了層次論的概念,并進行一些實例分析,認為不同的企業利益群體有不同的財務管理目標,即財務管理目標的層次論。
關鍵詞:財務管理目標;層次論;實例分析
1前言
眾所周知,企業是盈利性組織,其出發點和歸宿是獲利。企業一旦成立,就會面臨競爭,并始終處于生存和倒閉、發展和萎縮的矛盾之中。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后,企業更是面對國際國內競爭的雙重壓力。因此必須加強企業管理,確定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理財活動所希望實現的結果,是評價企業理財活動是否合理的基本標準。財務管理目標作為企業財務運行的導向力量,制約著企業財務運行的基本特征和發展方向。設置如果有偏差,財務管理的運行機制就很難合理。近年來,關于這一問題,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界和實務界進行了廣泛的探討。但是,研究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既應該考慮財務活動本身的特點,又要結合我國的國情和企業的客觀實際,使之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也要分層次去理解,去制訂。
2企業員工層次
過去,企業經常忽視企業員工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力資本的廣泛應用,企業員工的地位和作用逐漸凸顯出來,可口可樂公司有“為員工服務”的宗旨,摩托羅拉公司對一些基層員工下放一定權力,還有我國著名的“鞍鋼憲法”中針對員工的“兩參一改三結合”。因此,企業員工的財務管理目標,對于整個企業的生產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2.1員工的財務管理目標
總的來說,企業員工的財務管理目標是自身收入的最大化。影響企業員工收入的因素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企業整體運行和盈利狀況,這是決定企業員工收入的根本性因素。企業的整體情況穩定,發展態勢良好,那么企業員工收入的穩定和增長也有了保障;第二,企業員工在本職崗位的考核標準和獎勵措施。一個企業員工按照考核標準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務,就可以拿到自己的收入,如果他(她)還因為某些行為符合了獎勵要求,那么他(她)就會得到一筆額外的獎金,增加了他(她)的收入。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企業員工為了達到自己的財務管理目標,追求自身收入的最大化,他們會積極地參與到企業的日常管理和創新中,通過自己的技術創新或者嚴謹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一方面自己符合拿到基本收入和獎金的標準,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企業的利潤增長,企業也有能力提供更好的收入水平給企業的員工。
2.2實例分析
這里我們主要分析與企業員工有緊密聯系的企業產品成本中的因素。實例一:A企業是一家生產某種汽車零件的專業工廠,其單位標準成本為:直接材料(10千克×3元/千克)共30元,直接人工(4小時×4元/小時)16元,變動制造費用(4小時×1.5元/小時)6元,固定制造費用(4小時×1元/小時)4元,單位產品標準成本56元。本月生產及銷售情況為:生產能量11000小時,月初在產品數量600件,本月投產數量2500件,本月完工入庫數量2400件,月末在產品數量700件。企業員工為了實現自己的財務管理目標,經過創新和節約努力,本月生產領用原材料24500千克,實際耗用工時9750小時;應付生產工人工資38000元;實際發生變動制造費用12000元,實際發生固定制造費用8000元。
經過計算,我們可以得到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制造費用和固定制造費用的實際成本和標準成本的對比,它們分別是138700元和131500元,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由于企業員工為了達到他們的財務管理目標而付出的努力,使得企業本月的成本降低了7200元,進而提高了企業的利潤。
3企業經營者層次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由專業的職業經理人來進行管理,作為企業的經營者,他們的努力或者說財務管理目標,對于企業的發展是有直接影響的。
3.1企業經營者財務管理目標
作為企業經營者,其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利潤最大化,這主要是因為:
(1)作為企業經營者,他們是受雇于企業所有者的,他們也有具體的考核標準,而利潤指標有明確含義,容易計量,實用性、可操作性強;
(2)有利于把企業經營者的經濟利益與企業經濟效益聯系起來,激發經營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2實例分析
企業經營者為了實現自身的財務管理目標,同時,企業所有者也會給企業經營者制定考核業績標準,所以企業經營者就必須對企業進行合理的財務管理。假設某企業只產銷一種產品,盈虧臨界點銷售量為600件,單價為150元,單位成本為130元,其中單位變動成本為120元。企業所有者給企業經營者制定的利潤目標是本年利潤比上年增長20%,為了實現目標利潤,即此時的利潤最大化,企業經營者應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首先,經過計算,上年的固定成本=600×(150-120)=18000(元),上年銷量=1800(件),上年利潤為:1800×(150-120)-18000=36000(元),因此本年利潤目標為43200(元)。針對企業的目標利潤,企業經營者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提高單價;因為43200=1800×(P-120)-18000,所以,P=154(元),因此提高單價的百分比是2.67%,利潤敏感系數為7.49
(2)降低單位變動成本;因為43200=1800×(150-V)-18000,所以,V=116(元),因此單位變動成本降低百分比是-3.33%,利潤敏感系數為-6.01。
(3)提高銷售量;因為43200=Q(150-120)-18000,所以,Q=2040件,因此銷售量提高的百分比是13.33%,利潤敏感系數為1.5。
(4)降低固定成本;因為43200=1800×(150-120)-F,所以,F=10800(元),因此固定成本的降低百分比是-40%,利潤敏感系數為-0.5。
因此,企業經營者可以通過以上的四種措施來分別實現利潤目標,并且通過比較其各自的利潤敏感系數的大小,來選擇應該主要采用哪種措施。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在實施這些措施后,企業的利潤實現了最大化,企業經營者的財務管理目標得以實現,企業也得到了發展。
4企業所有者(股東)層次
4.1企業所有者(股東)財務管理目標
企業的所有者創辦這個企業是為了能夠給自己帶來財富,而企業的股東投資于這個企業,也是為了能夠依靠企業股票的價值給自己帶來財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企業代表了企業所有者(股東)的財富。因此從經濟人假設分析,企業所有者(股東)的財務管理目標就是要實現自身財富的最大化。
4.2實例分析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企業所有者(股東)的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要求企業必須持續發展,企業收益持續上升,股價穩中有升,這也就要求企業所有者(股東)通過努力和決策,正確處理收益和風險的關系、目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個例子,A公司屬于制造業企業,2005年度財務報表的有關數據如下:銷售收入10000萬元,長期資產折舊與攤銷費用600萬元,利息支出1250,稅前利潤625萬元,所得稅(稅率20%)125萬元,稅后利潤500萬元,分出股利(股利支付率50%)250萬元,收益留存250萬元,期末股東權益(100萬股)12500萬元,期末負債12500萬元,期末總資產25000萬元。
公司2005年的資本支出為800萬元,2005年增加的營業流動資產為200萬元。在2006年初,企業所有者(股東)要對企業2006年的發展做出規劃和決策,來實現自身的財務管理目標。首先,他們需要預期2006年的預期銷售增長率:銷售凈利率=500/10000=5%,資產周轉率=10000/25000=0.4次,權益乘數=25000/12500=2,留存收益率=50%,因此,2006年預期銷售增長率;因此,今后的預期股利增長率=2.04%;其次,企業所有者(股東)必須知道現在公司的股權成本。A公司2005年末的股價是20元,則其股權成本;如果此時A公司可以按2005年的平均利率水平在需要時取得借款,此時,企業所有者(股東)就要根據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來進行決策,目前平均利息率=1250/12500=10%,加權平均資本成本=10%×(1-20%)×0.5+14.8%×0.5=11.4%??梢钥吹?,此時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要小于其股權成本,企業所有者(股東)可以考慮在需要時借入資金;第四,要實現財務管理目標,還要明確公司每股股權價值為多少,從而明確企業現實的股價是否被高估或低估。2005年的股權凈投資=(800-600+200)×(1-50%)=200萬元,2005年的股權現金流量=500-200=300萬元,股權價值萬元,每股股權價值=2399.06/100=23.99元/股;同時在制造業上市公司中,增長率、股利支付率和風險與A公司類似的有6家,它們的市盈率分別是:B公司15%,C公司14%,D公司10%,E公司為14%,F公司為20%,G公司為12%,平均市盈率為14.17%。
修正的市盈率=14.17/(6.33%×100)=2.24,2006年A公司每股價值=(14.17/6.33)×2.04%×100×5=22.83元/股,現實的股價是20元,因此意味著企業所有者(股東)在經過規劃和決策后,A公司的股份在2006年具有增長的潛力,并且對于股東來說具有投資意義,能夠為企業所有者和股東帶來財富的增加,實現了企業所有者(股東)的財務管理目標。
5結論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財務管理目標不是單層次的,而是多層次的,企業員工的財務管理目標是自身收入的最大化;企業經營者的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利潤最大化;企業所有者(股東)的財務管理目標就是要實現自身財富的最大化。借助于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財務治理權的合理配置及高效的監督和激勵機制,企業的三個利益群體的財務管理目標是層層遞進,而且是互相配合的,其最終都會保證企業的良性運轉,促進企業的發展與增值,有利于整個經濟的發展。財務管理目標多層論的提出,為企業的管理提供了路徑指導,也可以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方面,在整個企業中推開,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探析》[J],潘鳳廣,《商場現代化》,2006年2月.
[2]《合理負債下的資本結構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研究》[J],任迎新,盧焱,劉鐵軍,《商業經濟》,2006年第3期.
[3]《財務管理目標的層次化》[J],劉雅琴,《集團經濟研究》,2006年1月.
[4]《財務管理創新問題研究--論中國特色企業財務管理目標》[J],李勝利,《經濟師》,2005年第12期.
[5]王慶成.財務管理目標的思索[J].會計研究,1999,(10).
- 上一篇:小議鉆井工程項目管理
- 下一篇:小議道橋工程費用控制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