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瓶頸及對策
時間:2022-01-24 09:42:07
導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瓶頸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電子商務通過互聯網實現跨地區、低成本、高效率地把商品銷售各地,改變了傳統的市場交易模式。作為農業大省有豐富農產品以及特色鄉鎮產業,河南省各級政府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有互聯網普及不全面、電商發展配套條件不完善、電商應用型人才不足;圍繞河南省農村電商發展中的問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問題
1、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情況
2014年以來,隨著商務部、農業部等不斷出臺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文件,有力推動了全國各地區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一些省份不斷涌現出農村地區發展電商的成功模式,如浙江遂昌的生產方+服務商+網絡分銷商模式,江蘇沙集的加工廠+農民網商模式,吉林通榆的生產方+電商公司模式,陜西武功的集散地+電子商務模式,上海貨通天下農商產業聯盟的農產品供應商+聯盟+采購企業模式等。在全國農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河南省政府也陸續出臺了《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豫政〔2014〕11號)和,省財政廳、商務廳了《關于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豫財貿〔2014〕99號)和《河南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市)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工作指南》(豫商建〔2017〕4號),鼓勵和推動河南省各市縣區農村電子商務大力發展。據河南省商務廳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省各縣市陸續建設了一批縣域電子商務產業園,河南省有21個縣被確定為國家級示范縣,出現了一批有特色的淘寶村,涉及農村優勢產品、特色農產品、地域特色文化商品等,如洛陽龐村發展鋼制家具電子商務,南陽西峽雙龍村圍繞菌類開展農產品電商,許昌霍莊發展社火道具特色文化商品電商等;河南省也培育了一批省內知名農資網絡營銷平臺,如中華糧網、萬莊農資電商平臺、信陽茶葉電商交易平臺等,同時河南一大批地域標識農產品如新鄭大棗、信陽茶葉、許昌腐竹、焦作山藥等,通過阿里巴巴淘寶、天貓、速賣通、1688、京東、亞馬遜等一系列電商平臺遠銷國內外。電子商務在河南農村的推廣普及,有力推動河南各地特色農產品、縣域中小企業產品遠銷海內外,不斷開拓新的銷售市場,為縣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供發展動力,同時農村地區農民通過國內知名電商平臺從事網上注冊運營店鋪,增加農民的就業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農民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采購線上的生活及生產商品,豐富了農民獲取各類物質途徑,提升了河南農民的生活質量,促進了河南農村社會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
2、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
河南省陸續出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文件,鼓勵縣市區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各地縣區都在推動縣域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發展;通過調研發現:除了個別示范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良好外,許多縣市在發展電子商務過程中不能有效帶動當地實體經濟發展和人員就業,當地發展電子商務思路不清晰,簡單復制照搬其他地區模式,未找到適合本地實際電子商務發展路徑,地方政府也無法找準自身在發展電子商務工作的定位和角色,河南省一些縣域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三個突出問題:2.1地方優勢產業涉足電商不深入,缺乏優秀企業引領。通過電子商務帶動縣域經濟發展,不管企業還是個人做電商都需要有好的產品,好的產品基于地域優勢產業,一些縣域在促進本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產品定位不準,不能因地制宜結合本地優勢產業和優勢企業的產品來開展電商,而實際經營電商產品多是外地產品,本地產品、商品上線上網不多,缺乏本地企業做電商模式探索和研究。縣域電子商務可持續發展壯大要依靠當地優勢特色產業,優勢產業發展電子商務要有示范企業引領者,如果有一或兩家當地企業做電子商務效果非常好,就會無形帶動其他企業效仿,地方政府應鼓勵和支持地方優勢企業探索電子商務,根據其電商效果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同時也發現:縣市地區傳統農資、各類加工制造生產企業,所處區位優勢不明顯,受制于人才和資金限制,在學習使用國內外電商平臺上,通過網絡開辟銷售產品的積極性不高,企業有時不能很好地整合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缺乏構建自身電商平臺的動力。鼓勵涉農企業根據自身所處行業,找準自身特色產品和品牌優勢,學習成功電商經驗,又要立足自身創新,構筑多元化的網上運營平臺,不斷探索電商新模式,帶動本地區、本行業利用電子商務上新臺階。2.2缺乏電子商務人才,特別是電商帶頭人。農村搞商務,離不開人才,尤其是各類應用型電商人才。在縣域開展農村電子商務,許多中小企業普遍遇到一個現象是找不到合適的電子商務人才,也無法留住優秀電子商務人才,這是縣域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普遍遇到的突出難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一是縣域農村電商人才薪資待遇普遍低于大中城市,縣域中小企業通常提供招聘電商人才的薪水缺乏吸引力,再加上許多企業地處縣域區位優勢少,有時很難招到急需的電商高端人才,同時一些企業也缺乏一套完善的留人用工機制,經常發生有一定經驗的電商人才出現跳槽流失;二是縣域電商學習生活環境無法滿足電商人才的需要,電商發展比較快,電商人需要不斷充電學習培訓和交流,掌握新規則和新玩法,縣域一般信息閉塞或滯后,導致電商人才在縣域很能第一時間獲得最新資訊,不能很快地做出大的業績成效來。縣域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需要眾多電商的人才,特別是要電商帶頭人,帶頭人創業成功案例,會起到標桿榜樣作用,對其他從事電子商務的年輕人是一種無形的鼓勵,會帶動一批年輕人進行電子商務創業就業。2.3未形成一個電子商務生態環境,配套服務不到位。農村電子商務要持續深入發展,需要一個好的電商產業生態環境,在這個環境中,相關電子商務服務顯得十分重要和必需;通過走訪了解眾多縣域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發現不少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第三方服務如攝影、美工服務、平臺培訓服務、物流服務、產品標準認定等缺乏或不完善;一些淘寶村,路不通、電不穩、網卡殼、沒有服務商、沒資金、沒創業場地等現象普遍,除了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環境不到位以外,其他社會配套服務缺乏問題也比較突出,縣域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地處偏遠,離市區遠,交通不便利,周邊生活基本設施匱乏,這樣無形中增加了年輕電商人的生活成本和時間成本,不利于吸引更多外部年輕人投入到農村電子商務工作當中來,也直接影響了當地企業或農民開展電子商務的難度和成本;在電子商務發展起步階段,尤其需要政府和第三方服務商投入資金,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務,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電子商務生態環境,為產業和當地經濟長遠發展,政府后期需要長遠考慮和規劃,重視公共基礎設施到位,配套一些醫療教育環境和政策,吸引和留住更多優秀人才在縣域干事業,消費生活在縣域,推動當地農村電子商務不斷發展壯大。
3、河南省深入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對策
3.1超前規劃,建設好電子商務發展的硬環境。在政府層面,要完善當地硬件環境,服務于本地企業或農民電子商務創業。要著眼未來,超前規劃,盡早投入資金全面實施“農路、農橋”提檔升級工程;撥付專項資金,完善鎮村供電、管網、網絡等基礎設施;做好土地規劃,為電商發展提供土地保障,根據實際進行電商園區建設,打造電商集聚區或重點片區,形成一條產業帶,引導本地電商企業向園區、片區轉移,實現產業集中、集聚、集約的發展。根據不同地區文化產業特點,借助互聯網+,著力打造一批特色互聯網特色小村鎮,如特色古鎮、康養生態村,構建升級版的新淘寶村、電商鎮。重視發展農村電商配套環境建設,為做電商的新農人,提供良好的消費娛樂購物的休閑生活環境,優質的社會公共資源配置到位,如優質的幼兒園、小學,優質的醫療服務,便捷的購物環境等,想法讓更多做電商的年輕人扎根本地,消費留在本地,真正通過農村電商發展帶動農村地區城鎮現代化,縣鄉政府需要特別長遠規劃,重視營商環境的建設,要留住產業,留住人才,又要留住口袋錢,通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推動縣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3.2多措并舉,完善好電子商務發展的軟環境。農村電子商務可持續發展,需要有一個好的軟環境,政府需要找準定位,弄清角色,在投入扶持資金和政策措施上,應做好以下幾方面:一是搞培訓引技術。定期組織開展電商動員會、平臺實操、運營提升等一系列培訓,提高本地區各類電子商務人員的技能,增強本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的競爭優勢。二是推合作育人才。積極推動產業與院校合作,開設專業班,培養專門人才,開發新產品;建設實習基地,培養引進一批高素質的高端復合型人才;積極與淘寶大學等第三方商學院合作,設立縣級培訓中心。三是造輿論營氛圍。注重輿論引導,傳統推廣手段和現代傳播手段相結合,利用標語、墻字和宣傳單等農民易接受方式進行鋪天蓋地的宣傳氛圍。四是找典型樹榜樣。通過開展“十佳網商”、“誠信網商”、“優秀網商”、“網商新星”、“優秀電商服務商”等不同形式的先進評選活動,樹榜樣,立標桿,打造農村電商發展帶頭人;吸收優秀網商從業者進入兩代表一委員行列,增強網商從業者政治責任感,提升網商社會地位。3.3創新管理,適應好新業態發展的新要求。政府需要創新管理機制體制,協調處理網商與物流等市場主體之間的矛盾,在營造電商新業態發展過程中,政府要巧用行業組織之手,做好“裁判員”,化解難題不越位,認清自身作用,有所為有所不為,公平客觀,從有利于各方利益方面出發。著重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一是設協會。鼓勵本地網商可以注冊備案成立電子商務協會,相關物流企業成立物流協會,通過協會協調處理一些日常事務,避免不必要的惡性競爭現象發生;二是搭平臺。定期組織網商、服務商和供貨商開展見面會,提供商議平臺,適時地發揮裁判作用,以公平公正的姿態處理好事情。三是建機構。一個地區發展電子商務涉及跨部門問題,需要專門成立縣電子商務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設立電子商務發展辦公室。鄉鎮、街道、重點村根據需要設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結構,形成完善的三級組織服務體系。政府通過機制體制創新管理創新,進一步完善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整合縣域內郵政、物流、電商、傳統商貿企業的物流資源,加強網絡、設施和信息的共享銜接,改造農村物流的商業流程和利益鏈條,營造一個新興業態發展的市場環境。
參考文獻:
[1]王歧紅.縣域電子商務發展中政府如何應對問題探析——以廣東省博羅縣為例[J].發展改革理論與實踐,2017,(3).
[2]李麗,李勇堅.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趨勢[J].經濟研究參考,2017,(2)
[3]杜萬青.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與對策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7,(2).
[4]范林榜.農村電子商務快遞下鄉配送問題與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2016,(9).
[5]劉爽英,王春平.吉林省縣域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3).
作者:朱彥杰
- 上一篇:淺談企業并購對債權價值的影響
- 下一篇:電子商務生態鏈互利共生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