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產品外協外包風險控制

時間:2022-03-13 09:48:41

導語:航天產品外協外包風險控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航天產品外協外包風險控制

摘要:隨著國家不斷加強航天事業的力量,航天企業的生產任務也日益增加,其中外協外包占據了很大的比重,外協外包產品的質量水平關系到航天產品的質量水平,提高外協外包產品的質量水平是保證航天產品質量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本文結合實際經驗,主要探討了航天產品在外協外包中存在的風險,風險產生的原因,及其對這些風險的控制措施。

關鍵詞:航天產品;外協外包;風險控制

隨著國家對航天事業的大力投入和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航天技術也被提出了更高和更多樣化的需求。航天企業逐漸向“企業化、市場化”的方向轉型,任務需求進一步增長,任務難度也進一步加大。為滿足任務要求,在不大幅增加投入的情況下,擴大研制生產規模,實現產品配套能力快速增長,實施外協是一條有效的途徑。然而隨著外協任務規模和協作單位數量的增長,因外協而引發的質量、進度等問題日益突出,不僅給項目的研制造成了較大影響,同時也對企業自身的外在形象和長遠發展造成了較大影響,因此做好外協外包過程中的風險控制十分重要。本文對航天產品外協外包過程中存在的主要風險及風險成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控措施,對航天產品外協外包過程中的風險控制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一、外協外包中存在的風險及影響

航天產品外協外包風險主要包括外協外包單位選擇風險和外協產品質量風險。(一)外協外包單位選擇風險。如果對外協單位資質、能力建設監督審查不到位,容易導致外協產品質量存在隱患或計劃執行滯后的問題。特別是對一些長期承擔配套任務的分工定點外包單位的資質、科研或生產加工能力認識不充分,往往會導致外協單位不能適應高密度條件下的航天型號產品科研生產任務要求的情況發生,而在個別新技術的研發中,由于涉及部分非優勢的專業技術外包,在尋求外部協作單位時,容易出現關鍵技術流失、利益輸送的問題。(二)外協外包產品質量風險。1.制度程序不完善。航天系統的管理體制和產品的性能特點決定了外協配套單位相對比較穩定和集中,許多其它領域的合格供方都是僅此一家,缺乏競爭力。而這些外協單位良莠不齊,一些單位人員素質和質量意識薄弱,對航天企業的質量管理要求理解和執行不到位,自身又缺少行之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及完備的控制手段,可能造成產品質量可靠性不高的問題。如果對外協單位產品執行質量管理要求不嚴格的現象難以得到有效控制,有可能會出現某些關鍵的外協外包產品重復出現重大質量風險。2.過程監控不到位。大部分外協單位不屬于航天系統內部單位,導致航天企業對對外協單位產品要求的落實情況無法及時監控或是監控不到位,無法全面掌握產品質量控制過程。3.技術溝通與信息反饋不充分。對于外協單位,對承接的外協件缺乏透徹的理解和過程分析,特別是對新加工的產品,沒有仔細消化和理解技術文件就急于加工,一旦發生了產品加工質量問題,還不清楚,致使外協件質量處在失控或半失控狀態。如果供需之間、生產過程的各道工序之間信息傳遞不暢,外協單位在加工過程中對出現的過程質量異常情況沒及時向航天企業進行反饋,則會導致相關系統的技術性能不能滿足設計要求。4.外協交付節點不按時。外協單位出于企業經營的考慮,承接了大量的生產任務,而加工設備、崗位人員、原材料供應等環節均不具備相應的能力,或是因業務外包過程中出現了設備損壞、安全事件等意外事件導致不能按計劃節點交付,致使型號產品交付、試飛進度拖延。

二、風險解決方案

(一)建立長期戰略伙伴關系。與外協單位進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建立平等互利、共生合作的友好關系。從簡單的供需關系向戰略伙伴方式轉變,提高雙方的信任水平,向長期、戰略的供應鏈式管理思路發展,把外協單位的聯合參與、實現共同目標納入本單位的方針和戰略,通過利益共享,風險分攤,建立以市場為紐帶的市場同盟,提高航天科研生產任務市場化資源配置能力。(二)完善外協外包管理體系。航天企業領導必須高度重視外協加工管理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完善外協外包管理規章制度,明確外協單位選擇的基本要求和條件標準,規范外協外包單位選擇、合同簽定、產品采購管理流程,完善風險環節的控制措施。在管控環節清晰受控的情況下,縮短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使外協任務管理工作“有點可控”、“有法可依”,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標準不一、執行不一的情況,彌補因經驗不足而造成的管理不嚴、控制不當的現象。(三)提升外協方質量管理能力。持續推進型號外協外包產品供應商質量認證工作,強化與配套單位的市場化關系,加大對外協單位質量管理體系的監督審核、任務承制資質的定期復核的管理力度,促進外協方提高任務承制能力和質量管理能力,確保外協外包產品質量合格、供應穩定。開展供應商管理手冊編制工作,明確航天型號產品對供應商產品質量控制的有關要求。定期開展供應商約談,排摸問題,不定期開展質量管理現場檢查,發現問題督促整改。(四)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對擬承擔配套任務的單位,采用競標式的優選模式,逐步形成多方承擔、雙定點管理模式,采用多定點任務分配機制,拓寬供應商渠道。對合格外協單位名錄實行動態管理,明確外協加工單位的質量職責,對外協加工單位宣貫軍品質量意識,簽訂質量保證協議,理順各方權利和業務,對單方造成質量問題的加工單位,除承擔原材料費用外,視對產品開發周期的影響大少,還需承擔相應的經濟懲罰。(五)強化過程跟蹤控制。加強外協管理,航天企業的工藝技術人員要根據設計文件和產品生產需要識別和確定關鍵、特殊過程,編制參數記錄表,并傳遞到外協單位,強化關鍵工序的質量記錄和可追溯性管理要求,以證實產品的實際質量狀態,做到可追溯、可檢查。對外包單位要進行嚴格評價及動態管理,及時開展合同履行、質量技術協議、進度要求等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快速反應,及時協調處理。(六)建立提前策劃機制,及時預警提前調整。外協外包的計劃任務應建立提前策劃機制,對于每個任務都應將責任細化分解,落實到具體執行人。外協外包任務啟動后,航天企業的計劃人員及技術人員,除了對任務書、合同中規定的時間節點進行檢查外,還要根據任務的規模、時間跨度等因素進行定期檢查。對于可能出現的計劃調整,應積極預警并提早進行相應的調整,在雙贏的基礎上將影響減至最小。

三、結語

提高航天產品的質量水平的關鍵在于提高外協產品的質量水平,提高外協產品的質量水平是保證航天產品的質量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只有完善外協外包管理制度,嚴格供方評價機制,強化過程跟蹤控制,健全信息溝通機制,及時策劃風險預警,才能確保按時提供合格外協產品。航天企業和外協單位應通過共同努力提升外協管理水平,團結協作,相互促進,打造完善的航天產品供應鏈,加快航天技術市場化和產業化進程,開創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戰略合作新局面,滿足國家戰略需要和國民經濟需求,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朱劍影,吳家宣,王超.航天產品外協管理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5,11

[2]呂宏軍,張華,王琪,張來鎖,蘇益民.航天產品外協管理究與實踐[J].第四屆中國航天質量論壇.2012

[3]張志軍,王秀菊,付興.航天產品研制項目外協管理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15,13(1)

[4]毛健人,張海強,趙愛紅,徐聰.航天產品研制業務外包管理研究[J].航天工業管理.2012,6

[5]馬玉環,朱亦峰.航天企業外包過程質量管理改進探索[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7

[6]張鴻羽.航天軍工企業外協產品質量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

[7]楊之浩,黃衛東,葛釗.風險識別及分析在型號外協外包管理中的應用[J].航天型號科研生產組織過程管理最佳實踐專刊[J].航天工業管理.2010,7

[8]朱佩佩.航天外協產品的質量監控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學,2015

作者:劉戎 單位:上海航天動力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