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討

時間:2022-02-28 09:41:29

導語:新經濟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經濟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討

[摘要]快速發展的全球經濟帶動了各類信息與網絡技術的發展,新的信息時代就此到來。作為經濟發展主體的企業,同時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企業為促進自身市場競爭力、盈利能力的提升,就必須著重關注內部控制管理能力的強化,在內控管理體系和制度的完善與創新下,保障自身能夠與新的經濟形勢相適應。因此,新經濟條件下企業應該優化內控環境,完善內控制度,完善風險評估,落實內部審計監督以及加大專業人才培養與引進力度。

[關鍵詞]新經濟條件;企業內部控制;監督

我國持續增長和規范的經濟與市場背景下,企業內控管理也實現了快速發展和廣泛推廣。對于企業而言,內控管理機制在市場風險的防范與應對方面,能夠發揮關鍵性作用,有助于企業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可將重要的參考供于企業應對市場環境發展中的問題。但是,我國由于內控管理應用時間偏短的緣故,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與不足存在。日益變化的經濟形勢下,企業也必須密切圍繞經濟形勢發展建設并完善內控管理。

一、新經濟條件下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發展

快速增長的經濟背景下,相繼有新興產業誕生并崛起,著重影響了我國現有經濟發展總體形勢。目前,我國市場結構在創新經濟模式的主導如知識、網絡等促成的經濟發展模式下,具備了多元化發展趨勢。同時,新技術的誕生也將更新與改革的動力提供給了傳統企業。新經濟條件下,顯著改變了企業所處市場環境與發展空間,這也相應的改變了企業內部管理模式,企業的發展因資源共享、信息化管理環境的誕生獲取了大量機遇。而企業內控管理范圍、組織結構及方式等,在新經濟條件到來之后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其中就管理范圍而言,內控管理在飛速發展的信息傳播速度帶動下,趨向于整體宏觀化發展方向;而從控制方式來看,企業各崗位的自我控制在新經濟條件下得到了進一步凸顯;組織結構方面,傳統企業組織結構體系由于不斷加快的信息傳播速度而被打破,企業層級化間的透明度更高,并且也在持續減少企業內控管理的層次,實現了趨于扁平化的管理結構[1]。這樣使得在新經濟條件到來之后,企業內控管理中逐漸暴露出一系列問題與不足,而企業要想在該形勢下實現進一步發展,就必須正確認識企業內控管理中的問題,同時實施針對性的處理措施。

二、新經濟條件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環境不夠良好。目前,我國盡管有多數企業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具有了清晰的認識,相應的內控管理體系已經建立,然而卻未能充分落實內控工作。多數企業并未將內控工作聯系自身相關經濟業務、戰略決策,僅是作為獨立工作開展,因此無法達成顯著的內控效果。該情況下,企業基本都會將內控工作朝著財務部門劃分,但是財務人員僅是片面的理解內部控制,這樣一來也會影響內部控制工作開展的質量。(二)內部控制制度過于滯后。我國個別企業對于內部生產經營、銷售盈利狀況的重視程度過高,有關管理制度建設方面卻有所忽視,造成內部控制制度過于滯后。同時,因我國市場經濟結構目前處于轉型深化階段的緣故,市場經濟存在著變化萬千的狀況,倘若企業無法及時更新內部控制制度,那么難免會有滯后性存在,個別企業內部控制管理范圍內甚至沒有納入關鍵業務領域,也有個別企業領導人在內部控制管理工作認識方面存在錯誤,單純的以為該項工作是由財務部門或審計人員負責,并未關聯著其他業務領域,整體且系統的內控管理制度未能形成[2]。此類欠缺前瞻性、預測性的內控管理制度,導致企業內部控制難以與新經濟條件基本要求相適應,加之規范性指導文件缺乏的緣故,也就進一步影響了內控管理制度的完善性,無法對企業內部工作的開展予以有效的規范。(三)經濟業務風險防控不足。企業內部控制的內容中,財務風險管理至關重要。然而,多數企業在內部控制管理實施期間,現有的風險預警及控制相關的機制缺乏完善性。就外部控制角度方面,有關市場變化、產業結構調整等,企業內部控制響應不夠及時,難以有效轉嫁外界風險;從內部控制而言,企業未能在具體崗位上落實經營風險的控制,企業信息整體控制力度不夠,以致于大量漏洞產生于財務工作中,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自身的發展。(四)缺乏獨立內控監管部門?,F下,我國多數企業都沒有將內控監督管理工作貫徹落實,甚至獨立的內控監督管理部門都沒有,是由企業財務人員負責內控監督工作的兼管。然而他們在企業管理人權威及“人情關系”的壓迫下,具體的管理活動開展期間基本選擇敷衍了事的方法,造成監督管理制度的實施受到阻礙,并影響了預期管理效果的實現。盡管有個別企業成立了審計機構,然而卻依舊是企業經營者負責管理,掌握了多數監督事項的決定權,審計人員在監督活動的開展中不具備獨立性,同樣阻礙了審計管理部門應有功效的發揮。(五)企業內控專業人才缺少。因企業對內部控制管理重視不足的緣故,所以欠缺專業技術型的內控管理人才,由財務部門負責兼管的內部控制工作,不具備足夠的專業性[3]。同時,由于未能全面、徹底執行內部控制工作的緣故,內控管理模式無法發揮應有的效用,企業經營各環節的監督指導力度不足,造成企業生產經營風險擴大,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三、新經濟條件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的改進策略

(一)優化企業內控環境、科學營造內控文化。要想促進企業內控管理的增強,最為關鍵的便是內控環境的優化。一方面,企業管理者需要將內控管理內涵充分理解并把握,并密切結合新經濟條件下企業發展需求,推動企業內控管理戰略層面的提升;另一方面,企業需要積極宣傳內控管理思想與措施,在宣傳活動的大力開展、內控文化科學營造的基礎上,促進企業文化建設與內控管理的統一,將良好的群眾基礎及文化環境創設并供于企業內控的開展。(二)著重關注企業內部管控制度的完善工作。企業內控管理活動中,是以內控管理制度作為主要的參考依據、標準,這也說明了企業在內控管理制度制定中,前瞻性與預見性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在分析新經濟條件具體特點和市場經濟發展趨勢時,也應當結合自身發展戰略目標的基本經營狀況進行,以便所制定的企業內控管理制度具有企業獨特的風格與特色[4]。此外,企業在決策和監管活動開展中,涉及到保障董事會獨立地位方面的需求時,應當明確董事會在內部控制管理中的獨立性,并嚴格限制董事會與團隊工作的重合性。隨后,在董事會管理下合理設置審計委員會,并為審計委員會賦予監督管理方面的獨立職責,且將其直接管理負責人交由董事會進行,這樣便能確保審計委員會具有獨立性,為企業內控監督功能的充分發揮提供保障。(三)完善風險評估,構建內部控制評估機制。企業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并結合自身數據處理中心、各級網絡終端建設,對各個職能部門工作情況實時展開監督、控制,以此促進內部風險控制目標的實現[5]。企業經營環境中,電子商務、網上支付及網絡交易平臺等方面必須著重增強風險管理建設,落實信息化、電子化風控平臺的構建,將企業投資決策及資金管理等作為重點監督與控制的對象。全面風險評估中,通過SWOT分析方法的適當借鑒與應用,可最大限度降低內控目標風險。企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聘請具有較強專業性的風險評估機構,深入辨識和分析風險。(四)落實內部審計監督,深度融合內外審計。企業需要著重關注內部審計監督與控制作用的發揮,具備足夠的條件時可構建獨立內部審計機構,加大引進專業內部審計人才的力度,確保能夠定期開展內部設計,從而規避企業財務舞弊等經濟問題及內部管理的問題。同時,應當圍繞審計報告促進整改活動的合理開展,從而為自身科學、規范經營提供保障[6]。此外,企業應當深度融合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促進全新審計監督模式的形成,并聘請專業的會計師負責審計企業財務狀況,為企業的科學健康發展提供保障。(五)加大內控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與引進力度。處于新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在完善內控管理過程中,專業的管理人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企業需要加大技術型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構建專業化內控管理隊伍。同時,企業需以管理人員為對象,定期開展專業及管理知識培訓活動,促進管理人員職業素養與專業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新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內控的增強。通過企業文化的合理營造、內控制度的積極完善、風險評估的全面增強、管理人才的全面引進培養等措施的實施,規避企業風險,消除信息傳遞滯后的現象,促進內控監督作用的充分發揮,從而為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鄭亞亞.新經濟常態下企業內控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2018(24):102-103.

[2]李秋良.新經濟形式下企業內部控制中的問題探究[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3):83-84.

[3]何芳.新經濟形式下企業內部控制中的問題探究[J].財會學習,2017(14):243+245.

[4]陳陽.新經濟形勢下企業內部控制相關問題探究[J].會計師,2017(10):56-57.

[5]汪向東.新經濟形式下企業內部控制中的問題探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7(1):156+172.

[6]胡燕飛.新經濟形勢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探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36):55+54.

作者:馬寧 單位:西安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