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經濟發展論文

時間:2022-08-06 09:24:00

導語:海洋經濟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海洋經濟發展論文

摘要:海洋經濟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發展重要支柱,而港口又是海洋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大連港為例,論述了大連港在發展海洋經濟中的總體規劃和思路。

關鍵詞:海洋經濟;大連港;航運中心

大連港是遼東半島客貨運輸通道重要樞紐、北方地區重要集裝箱港,也是正在興起的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是該區域進入太平洋,面向世界的海上門戶,2003年,黨中央、國務院實施了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戰略,提出把大連建成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大連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和旗艦,將以國際集裝箱干線運輸為重點,全面發展原油、礦石、散糧、商品汽車等大宗貨物中轉運輸,加快拓展港口物流、保稅、信息、商貿和國際海上旅游服務。積極促進海洋經濟帶和臨港工業區的形成,成為客貨兼顧、內外貿結合、商工貿并舉的多功能、現代化的綜合性國際大港,成為東北區域物流中心和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載體,為此,大連港非常重視、關心港口在海洋經濟中發揮的作用。

1海洋經濟已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隨著沿海國家維護海洋權益斗爭的深入,特別是現代化高新技術在海洋開發過程中的應用,使得大范圍、大規模的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成為可能,向海洋要資源、要財富的藍色革命,促進了新興海洋產業的形成和發展,使海洋開發逐步貫穿于以海洋資源為對象的社會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全過程,海洋經濟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經濟體系,并以明顯高于傳統陸地經濟的比例快速增長,相當一部分國家的海洋產業成為國家支柱產業,世界上有10個人均年收入22,000美元以上的巨富國家,其中8個是沿海國家,全球人口的趨海性進一步增強,約65%的人口都集中在沿海100多公里寬度的海岸帶。

在我國沿海地區經濟以海洋為依托,以陸地國土總面積的13%承載著42%的人口,創造了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最為先進的地區,也是最有活力和發展前途的經濟地帶。

據國家海洋局權威人士預測,在今后20—30年內,海洋經濟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2010年總產值可望達14000億元人民幣,2020年達到30000億人民幣,全國海洋經濟增加值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55%-9%。海洋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之一。

2港口是海洋經濟的支柱和引擎

海洋交通運輸在海洋經濟中處于主導地位,而港口作為海洋交通運輸中最為重要的承載就成為其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中已將港口業列為“十一五”海洋經濟重點發展的產業,到2010年,全國要基本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港口運輸市場體系,建立起以港口為中心的國際集裝箱運輸、大宗散貨運輸等綜合運輸網絡,日益完善港口布局,進一步提高運輸能力,港口服務功能更加多樣化,裝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并建成主要港口的智能化管理系統,隨著港口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輻射與帶動作用。以港興市、以港招商引資、以港為依托發展海洋產業已經成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戰略。

通過對我國港口對經濟影響的分析(2001年對綜合性大港保守測算數字統計),我國港口每萬噸吞吐量對GDP的貢獻為110萬元,可以創造約20個就業崗位。而根據大連市有關部門預測,大連港口平均每噸貨物可以拉動城市GDP增長146元,每萬噸吞吐量可以帶動就業27人,2008年,大連港集團完成貨物吞吐量18518萬噸,增幅11.9%,連續4年吞吐量年均增長超2000萬噸。全年集裝箱量完成450.1萬TEU,增幅18.1%。按照上述公式計算,大連港集團吞吐量的高速增長,拉動了大連市GDP增長270.4億元,帶動就業約50萬人。

這些數據完全印證了21世紀是海洋世紀的論斷,港口已成為發展海洋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海洋也被列入國家五大重點發展戰略領域之一,而遼寧更是明確提出,要發揮沿海開放優勢,建設國家沿海經濟強省,突出強調增強沿海意識,有重點、分步驟地推進遼寧“五點一線”的沿海經濟帶建設。

3大連港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總體規劃與新思路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港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港口通過能力嚴重不足,港口建設落后再次成為國家參與全球經濟活動、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加快港口建設,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拓寬港口服務功能,對適應“十一五”經濟快速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日前,沿海港口已掀起了新一輪港口建設熱潮,各地“十一五”期間的港口建設投資規模動輒以百億元、千億元計算。據有關專家預測,到2010年。中國港口吞吐量將達6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將達1.4億標箱。

按照總體規劃,至2010年,大連港將以“一島三灣”(大孤山半島、大窯灣、大連灣、鲇魚灣)為核心,形成“國際油品及液體化工品分撥中心、集裝箱轉運中心、散糧轉運中心、散礦分撥中心、鋼鐵、化肥等雜貨和煤炭轉運中心、專業汽車及客滾旅游中心”的六大中心,同時開發建設港區后方的“大孤山國際物流港基地、大連灣臨港產業基地、大港區客運旅游及城域物流配送基地”三大基地;同時建設“海上中轉系統、高速公路集疏運系統;專業化鐵路集疏運系統和口岸電子商務系統”四大系統。

屆時,大連沿海港口群將新建泊位約160個,新增集裝箱泊位27個;港口總吞吐量超過5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1400萬標箱。初步建成基礎設施比較完備,航運中心各項要素條件基本具備,經濟管理體制和運作方式與國際慣例接軌,現代服務業比較發達,城市和口岸功能較強的腹地型國際航運中心。

2008年以來,大連港的發展空間逐步拓展,發展能力明顯提升,港口資源整合取得重大進展,在當今港口業競爭最為激烈的環渤海區域,大連港以資本為紐帶,西攜兩錦,東聯丹東,南牽旅順,北拓長興島,構建東北亞航運中心組合港,同時集團全力打造物流成本洼地,成功開行過境集裝箱班列,使得大連港成為歐亞陸橋運輸新起點;港口功能不斷向腹地延伸,沈陽、長春、吉林內陸港陸續建成并投入運營,低成本的陸域物流走廊業已形成,環渤海內支線、精品鋼材班輪航線,散糧班輪航線更是搭建起高效便捷的海上物流通道,2009年,在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外貿增長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下,1月份,大連港集團集裝箱完成38.5萬TEU,吞吐量完成1678.4萬噸,同比增加90.5萬噸,增幅5.7%,為歷年同期最好水平,實現新春首月生產開門紅。

4積極爭取政策的扶植,利用好海洋的管理效率

隨著遼寧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海洋局《關于共同推進“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的正式簽署,我省海洋管理工作在政策有了更多的支持,大連港集團在辦理“一島三灣”等核心港區項目用海時,省市海洋主管部門將服務工作前移,積極向我們了解用海需求,解釋政策,將“事后否決”變為“事前指導和服務”;特別是在大連港股份公司辦理上市所需用海時,省市海洋主管部門加快審核速度,把審核時間縮到最短時限,有力地支持了大連港股份公司的上市工作,保證了大連市海外首家上市的成功。

同時,對集團列入省政府重大項目的用海,省市海洋主管部門在海域使用手續辦理上實行特事特辦,采取多種有效手段和措施,幾年來,集團總計辦理了27宗,約2.117.2萬平方米用海,有力地支持了大連港集團港口建設和發展,可以說,海洋管理工作已成為海洋經濟中的助推器。

21世紀是海洋世紀,大連港集團將按照“經營國際化、服務物流化、管理數字化”的發展戰略,以“胸懷大海,港容天下”的企業精神,為開發利用海洋,發展海洋經濟、臨港工業園區和東北亞航運中心建設進一步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