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水果業的革新

時間:2022-11-29 10:51:00

導語:國內水果業的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內水果業的革新

我國作為世界生產、消費、進出口水果的大國,隨著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成為WTO的成員國,國外水果的進入,必然會對我國的水果業產生影響。只有大力推進改革和創新,實現我國水果業與國際市場的接軌,提高產品質量,才能提高我國水果的國際競爭力。

一、觀念創新

近幾年來,我國的水果業正在由原來的賣方市場轉入買方市場,由數量增長轉向質量競爭。我們要面對現實,使果農樹立起市場經濟的新觀念,盡快適應市場的需求。從果品的質量看,只有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從產品的外觀、內質,包裝上與國際市場接軌,才能提高我國水果產品在國外及國內市場的競爭力;從果品的儲藏看,要改變部分果農儲藏能力低、儲藏設施落后、土法儲藏的現象,實行冷庫儲藏或氣調庫儲藏,延長貨物壽命,提高水果的保鮮能力;從果品的銷售看,要實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由市場決定供求變化,因此,必須盡快實現與全國這個大市場的融合及與世界市場的接軌。跟上時展的節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更好地發展和壯大自己。

二、制度創新

建立現代化的水果生產模式,即建立現代果品產業集團或在自愿的基礎上,建立農村合作制,實施集團運作、一體化經營,謀求小生產與大市場的融合渠道。這是符合我國水果發展戰略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與國際市場的接軌,才能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實施集團運作或合作制,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如集團式、股份式、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將分散的水果種植業、加工生產、存儲運輸、營銷等一系列環節有機結合起來,推進產業化,以降低成本,節約資本投入,提高質量,擴大規模,做到質量、利潤、數量三提高。

要發展出口商品基地建設,以培育發展水果產業的園藝產品出口示范區和示范企業作為發展水果產業的龍型企業。用龍型企業來帶動基地、果農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搞好龍型企業的品牌建設。實施水果生產現代化建設,涉及到供銷、農業、化工、科研、外貿等單位,這就需要各方要從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宏觀效益出發,統一認識,堅定信心,樹立“一盤棋”的思想,進行一體化經營的探索創新。通過集團化,樹立起品牌商標,擴大集團經營在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度、信譽度,營造良好的現代企業形象。

三、技術創新

一是搞好對水果產業的技術應用及技術創新。實現水果的標準化生產,必須采用先進的技術,包括種植技術、加工生產技術、包裝技術、儲藏技術等;二是積極選育、開發和應用新品種,改良品種結構。使水果產品能適應我國及進口國居民的消費習慣;三是提高我國水果生物工業技術運用水平。促進產業升級,提高科技含量,增強水果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要鼓勵新技術的開發和創新,創建水果業的高新技術產品示范園或示范區,扶植龍頭企業。如香梨是新疆的特色出口產品之一,往年出口香梨主要靠人工分選或用毛筆(小刷)除蟲,2000年,香梨經營單位引進新技術,采用生物浸泡法或氣泵法,較好地解決了香梨帶螨問題,并且,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工作效率。

四、營銷創新

我國作為水果產量大國,占世界總產量的14%,但水果出口量占水果總產量的比重較小,只有1.2%。這與世界有些水果出口國家的差距還很大,據世界糧農組織統計,美國每年水果產量約為4000多萬噸,其中24%用于出口,智利年產水果2000多萬噸,其中54%出口,所以我國水果的出口潛力非常大,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增加危機感、緊迫感,大力搞好國際市場營銷,千方百計地擴大水果的出口,提高我國水果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

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到國外開推廣會或展覽會等方式,實施“走出去”的戰略。要主動了解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行情及各國消費者習慣,因地制宜地制訂自己的發展戰略。例如:美國的“青蘋果”為了打入日本市場,改變日本人把蘋果作為飯后甜食的習慣,(青蘋果不適合做甜點,而適合生吃),在日本搞“吃蘋果大賽”,主要是針對青年人,引導他們的消費習慣;同時,通過政府談判等,使青蘋果在日本銷量逐年增加。加入WTO后,國內企業應該組織一批我們自己的跨國公司,實施營銷創新,采取靈活多樣的營銷方式,這樣才能使我國的水果企業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鍛煉成長。

國內企業可以直接進入進口國,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建立銷售企業,開辦跨國公司,也可在當地尋找一個資信較好的商進行代銷。這樣,我們可以了解當地的市場需求情況,以便國內盡快根據需求情況作出相應的對策。在進口國直接銷售,可以使自己的商品直接進入當地的超市、批發市場、水果配送中心,也可向當地零售商直接批發,靈活性、機動性較大,從而帶動我國水果出口的擴大。

五、管理及服務創新

1、實行管理、服務信息化。要大力發展市場信息網絡,全面啟動農業信息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搞好對水果經濟信息的收集、傳輸、反饋、規劃和分享,加強對水果國內、國際產品市場動態的研究,及時研究成果,做好國內國際市場營銷。搞好課題研究,讓決策機構、檢驗檢疫部門、科研教學單位、生產經營單位及果農盡早全面掌握最新信息。

2、實行管理、服務規范化、法制化。要建立健全法規和標準體系,制(修)定水果生產、加工、收購、銷售等環節的技術規程、行業標準及各項法規,規范市場行為,為水果的產銷環節提供法律支持,使水果的產銷能在政府的引導下健康發展。倡導無公害生產,開發綠色產品,強化產地檢測手段。建立健全質量標準和管理體系,通過ISO14000的認證,取得“綠色通行證”。例如:面對入世后廣東水果形勢,廣東省提出以5年為限建立一個農產品全過程標準化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參照國際通行標準,制訂、修改的地方標準將達300多項,包括技術標準、農藥殘留檢測、綠色食品衛生安全、農產品質量認證等系列內容。在此基礎上,將實行農產品市場準入許可制度,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或無標生產的農產品將被擋在市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