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研究

時間:2022-09-25 02:52:41

導語:低碳經濟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低碳經濟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研究

[摘要]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隨之而來的是環境污染在加劇,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加重,人們逐漸認識到破壞環境帶來的危害,低碳經濟由此開展起來。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我國也進行了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為實現各資源協調發展。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也要迎合低碳經濟,轉變固有觀念,調整生產結構。

[關鍵詞]低碳經濟;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新思考

為了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減少農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農業應該通過技術革新等方式來優化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在生產過程中應該堅持低碳環保、低消耗、高產量,對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本文針對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的轉變進行深入分析,以期為廣大農業經濟工作者提供一些有借鑒意義的參考。

1低碳經濟

環境污染日益加劇,溫室氣體的排放正在威脅著人類的生活與社會的發展,隨著環保理念的興起,低碳經濟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形式。什么是低碳經濟呢?低碳經濟就是通過改進能源結構、技術革新、開發替代能源等方式,大力發展低碳產業,減少生產中對環境的污染,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承擔著環境保護、調整產業結構的責任,為實現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保護共同發展。

2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2.1農業經濟基礎差。我國農業經濟基礎相對較差,是影響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針對我國目前農業經濟發展來看,很多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年久失修,不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農業設備跟不上生產力的需求,必然會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沒有堅實的基礎做后盾,任何發展都不可能實現可持續性。2.2生產方式落后。雖然現在農業普遍進入機械化生產,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但是部分落后地區技術發展水平較低,仍然進行傳統的人力耕種。人力耕種的生產效率較低,相應的農產品產出率也不夠,致使農產品標準化降低,市場競爭力弱,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發展,要想實現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必須改變落后的生產方式,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2.3節約資源、環保意識不夠。農民在生產過程中沒有意識到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對農業發展帶來的危害,不斷地對資源進行掠奪,加劇環境的污染,使周圍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這就需要地方政府加大對農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宣傳力度,多進行宣傳講座,向農民講解其中的利弊,使他們認識到資源浪費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對未來子孫后代生存發展的制約,提高農民的意識,2.4資金短缺、技術較低。傳統的農業生產中,生產技術水平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業的發展。特別是在農田灌溉方面,傳統的灌溉模式不僅浪費水源,而且灌溉效果也不好,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幫助農民學習新技術,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提高資源利用率,增加農產品產出率,促進農業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3低碳經濟背景下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有效路徑

3.1樹立低碳發展理念。要發展好農業經濟,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在對農村干部的考核中,不能單單只看經濟增長,還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考核當地農業對當地資源環境以及發展的影響。要在干部心中樹立一個正確的發展理念以及發展目標,讓農村干部發揮出積極的帶頭作用,帶領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進行技術創新,降低對農村現有資源的消耗,保護環境,提高農作物生產率,推進當地農業的發展,為農業經濟增長起到推動的作用。為了更好地讓農民感受到低碳經濟帶給他們的好處,當地政府可以針對考核業績領先的地區進行獎勵以及政策支持,對于污染破壞嚴重地區進行整治,以激勵其他地區進行學習進步,鼓勵廣大農民積極地參與低碳經濟的發展中;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掌握先進技術,樹立農業低碳發展理念,促進農業走向持續發展的道路。3.2建立循環農業經濟體系。積極結合我國基本國情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措施,有效轉變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只有發展方式得到轉變才能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的轉型升級。我國土地資源人均占有量非常少,要想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盡可能多的價值,就應該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盡最大可能去提升資源的利用率,以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為基礎,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目的,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同時也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的長遠和可持續發展。3.3建立生態農業的經濟發展模式。生態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是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有效措施,一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質量,有利于提高我國貿易出口,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經濟增長;二是生態農業的發展要以合理利用農業資源為前提,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和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措施的有效施行;三是要嚴格遵守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實際,對農業資源進行合理的評估和利用,選擇合理的生產方式,實現農業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實現對農業資源的有效開發,積極促進低碳經濟下的農業發展。3.4建立低碳消費模式。低碳消費是在保證實現低碳的同時又滿足人們的正常生活需求的消費方式,低碳消費理念限制人們的奢侈浪費,讓人們認識到人們的生活質量與生態環境息息相關。要實現低碳消費,要做到:一是樹立低碳消費理念。要深刻地認識到低碳生活對我們未來發展的好處,學習低碳理念,樹立低碳消費意識,反對鋪張浪費、盲目攀比消費。二是改變原有的消費習慣。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大國,對于各種節日與禮儀特別看重,發展到今天,逐漸被很多人演變成為不良的消費習慣:請客吃飯講究排面、衣服非名牌不買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對能源的消耗。我們日常生活中要在保持傳統習俗、禮儀的同時,進行選擇性消費,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避免鋪張浪費。三是建立合理的膳食結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人們對飲食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高脂肪、高蛋白的攝入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為人們的身體帶來安全隱患。應該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均衡營養,保證每天正常所需即可。

4結論

低碳經濟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環境下提出的,在這一經濟形態下,轉變農業經濟發展的方式是農業發展的必然需求。我國實行低碳經濟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能夠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降低對能源的消耗,有效地緩解環境污染、資源匱乏、溫室效應等問題,并且促進農業生產技術的革新,實現農業發展走向現代化、科學化。

參考文獻:

[1]劉靜蘭.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探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4(22).

[2]丁學江.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探析[J].企業技術開發,2015(25).

[3]鄭鐵.低碳經濟視閾下的休閑農業發展研究[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

[4]王殿安,王鳳羽.低碳經濟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思考[J].農業經濟,2011(12).

[5]湯曉陽.積極探索低碳農業發展路徑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J].農業經濟,2011(7).

[6]何斌.低碳經濟語境下對湖南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思考[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6).

[7]崔軍.低碳技術在現代循環農業中的應用模式研究及案例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1(6).

[8]黃欽海,李沙娜.我國發展低碳農業的障礙與對策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

[9]劉濤,張志強,雷明.農業低碳經濟持續發展的作用機理:基于動態博弈分析的視角[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7)

作者:張瑞琴 單位:烏拉特前旗烏拉山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