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會計監督體系論文
時間:2022-08-26 09:12:00
導語:國有企業會計監督體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會計監督是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防范會計信息失真而對會計信息進行的各種監督。會計監督被看作是會計信息質量的保證體系。會計監督不力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直接因素,會計監督問題對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有著重要意義,對于改制的國有企業更有特殊的強調意義。
一、會計監督的基本理論問題
會計監督是經濟監督的重要內容。會計監督有兩層含義,其一:指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利用真實的會計信息對經濟活動進行正確地反映的同時,實現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的監督。要求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不予受理;對記載不明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予以退還,要求更正、補充;發現賬簿記錄與實物、款項不符的時候,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無權自行處理的,應立即向本單位領導人報告,查明原因,做出處理;對違法的收支,不予處理[1]。其二:指對會計工作和會計行為本身的監督,即會計工作不僅要接受企業內部有關部門的監督,還要接受來自其他各公司治理主體,以及財政、國家審計等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實質上也是對單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的監督。
二、會計監督對于改制的國有企業的重要作用
1.會計監督是國有企業改組邁向現代公司的重要保證。
國有企業通過改造重組,最終成為現代公司,這一過程中的大量工作是通過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活動來實施的。從申請立項、可行性研究報告、新建公司的規劃預測以及開業公告,到企業財產清查、資產重組、產權界定、股東權益確定等等,沒有原始的、大量詳細的會計資料的提供,是不可能完成這些項工作的。而這些資料信息科學性和真實性的重要保證即會計監督。
2.會計監督是現代公司內部運作管理的重要工具。
現代企業的運作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國有企業完成了現代公司制的轉軌變型后,公司必須要充分認識到會計監督的重要性,充分發揮會計監督的各種.職能,使會計監督更好的為滿足包括股東在內的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服務,為實.現公司的經營目標服務。
3.會計監督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處理各種利益關系的神經中樞。
作為現代公司投資主體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完成企業改組后,各種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公司與國家,公司與投資集團,公司與股東,都在事前以公司章程的形式規定了各自的利益關系,它們憑借各自占有的股份,享有不同的權益,承擔著各自的經濟責任[3]。因此,界定產權是現代公司處理各方利益關系的基礎;確定經營成果,進行收益分配,是公司利益關系的具體表現:而確定公司解散時的財產分配,又是現代公司各方利益關系的終結。正是由于會計部門對整個公司經濟運作活動的價值管理,才使集合在一個公司中的各種經濟利益關系達成協調統一。
三、國有企業會計監督體系的構建
1.單位內部會計監督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可以分為所有者會計監督、債權人會計監督、經營者會計監督、職工會計監督和政府稅務部門的會計監督。首先對各利益相關者進行分類,認為經營者、所有者和職工屬于公司內部人,因此他們的會計監督稱為內部利益相關者會計監督,相應的債權人和政府稅務部門的會計監督則稱為外部利益相關者會計監督。
1.1經營者會計監督
經營者會計監督則可以按不同層次進一步分為單位負責人的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的會計監督以及內部審計部門和單位其他部門的會計監督等。其中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的會計監督是經營者會計監督的基礎,內審部門會計監督是單位負責人進行監督所利用的手段,經營者會計監督的效果與單位負責人的因素有密切的關系。對于內部報告的管理會計信息來說,單位負責人作為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一般不希望該類信息是虛假的或是粉飾過的,因為虛假的信息可能會導致其做出錯誤的決策,從而使其經營業績和自身利益都受到不應有的侵害。因此,對于內部報告的管理會計信息來說,單位負責人都會有很強的監督動機,而不會有操縱這類會計信息的動機[4]。
1.2經營者會計監督之外單位內部利益相關者會計監督
由于經營者直接控制著會計系統,任何虛增收益及隱瞞收益的會計操縱行為都必須有經營者的參與才能完成,因此公司治理結構中除了經營者之外的各利益相關者都要對經營者會計監督的效果進行再監督。
1.3債權人會計監督
債權人對債務人會計信息進行監督也采取直接監督和間接監督相結合的方式。直接監督是指債權人可以采取質詢和實地考查的方法對債權人進行會計監督,如果債權人是銀行,則可以通過與經營企業的結算業務,及時掌握企業資金使用情況和交易往來情況,以便有一效的對會計信息進行監督。間接監督是指銀行可以委托社會審計機構進行監督。
1.4政府稅務部門會計監督
政府稅務部門有權對納稅人的記賬憑證、賬簿、報表和有關資料直接進行稅務檢查,以實現會計監督。
2.單位外部會計監督
單位外部會計監督主要包括政府有關部門的行政監督和司法部門的監督。對于國有企業而言,行政監督主要包括財政部門的會計監督、國家審計會計監督、證券監管會計監督。
2.1財政部門會計監督
財政部門的會計監督是指財政部依照有關會計法律、制度的規定,對所有單位實施的以保證會計工作秩序和會計工作信息真實、完整為重點的全面的監督檢查,而且財政部門有權對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的程序和內容進行監督,使得財政部門對社會審計機構的審計進行再監督。可以說,財政部門實施的會計監督在政府部門對會計工作的監督中處于主導地位。
2.2國家審計會計監督
國家審計是國家審計機關依據憲法和審計法律、法規,對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對國家財政金融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的監督和檢查。
2.3證券監管會計監督
證券監管是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依法對證券發行人、上市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的證券業務進行監督管理,有權查閱證券交易記錄、登記過戶記錄、財務會計資料等相關資料等。
2.4司法監督
司法監督主要是指司法機關對違法會計案件的判決來維護會計法律和會計法規的尊嚴,保證會計工作和會計行為依法進行。司法監督是會計監督體系中的最高層次,也是最嚴格的部分。
結束語:
會計市場開放后,使得會計市場的監管難度加大,會計行業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和激烈的競爭,但也有很大的發展機會與空間。會計監督要引起國家和會計學界的高度重視,避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改革開放過程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大量流失;要以提高所有者、經營者、會計人員和各監督機構人員的綜合素質為基礎,強化各層面自覺、主動、自律的會計監督意識,并充分利用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手段,調動他們會計監督的主觀能動性;健全和完善會計法律、法規、準則、制度,尤其是違法違規的處理條款,建立全方位、多層面的內部、外部會計監督網絡;加大執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通過一個階段的法律的強制性被動執行,最終變成被監督者的自覺行動,真正落實會計監督的權利和義務。
參考文獻:
1.陳工孟、周清潔,公司治理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09:67-81
2.編寫組,會計信息質量與會計監督檢查,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04
3.施先旺,我國會計管理體制改革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12:
- 上一篇:行政事業單位投資資產會計處理論文
- 下一篇:中西方財務會計差異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