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會計與企業發展論文
時間:2022-08-26 09:17:00
導語:綠色會計與企業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綠色會計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文章從綠色會計產生的原因、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條件、綠色會計與傳統的企業財務會計的主要區別、以及要推行綠色會計應具備的條件方面闡述了企業只有實行綠色會計核算,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綠色會計可持續發展環境資源
綠色會計是將會計學和自然環境相結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環境法律、法規為依據,來研究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關系,并運用專門方法,對企業給社會環境資源造成的收益和損失進行確認、計量、揭示、分析,以便為決策者提供環境信息的會計理論和方法。
綠色會計是上世紀末產生的一門新興會計學科。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現代工業經濟迅速增長,在這發展的過程中自然資源遭到過度開采,廢棄物質被大量排放,這就使得人類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在我國這些茅盾顯得猶為突出。主要是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均可供利用的自然資源又很少,況且在資源的配置與利用上又極不平衡,經濟上東富西窮,資源上東貧西富;再加上我國國民的素質較為低下降,許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只看眼前利益、自身利益,根本不會放眼未來,考慮社會效益以及環境效應。從而導致沙漠化日趨嚴重,黃河半途斷流,長江淮河流域水污染十分嚴重等等。總之生態環境的惡化已向我們敲響了警鐘,于是,在全球一場以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為宗旨的環境保護運動(或稱綠色運動)由此興起。與此相適應,許多國家的會計理論界不斷將環境問題納人會計研究的范疇。直接導致了環境會計或稱綠色會計的產生,綠色會計理論也因此形成并得以發展。同時在我國會計學術界也掀起了實行綠色會計的研究。
企業可持續發展是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不能以犧牲后期的利益為代價,來換取現在的發展,滿足現在利益。同時可持續發展也包括面對不可預期的環境震蕩,而持續保持發展趨勢的一種發展觀。因此作為社會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的企業,要想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續發展的過程中,既要考慮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和提高企業市場地位,又要保持企業在已領先的競爭領域和未來擴張的經營環境中始終保持持續的盈利增長,保證企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長盛不衰。就要在生產、營銷和理財方面保持優勢。
會計工作是企業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而建立并實行綠色會計制度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證。綠色會計的實質是要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造成的犧牲環境質量的代價,與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方法有機結合,即在生產成本中,要將廢物處置費用、環境恢復費用等等都計算在內,真實地再現企業的盈利水平。由于綠色會計的涉及面較廣泛,加之某些要素不易量化,除以貨幣為計量單位以外,還要以實物單位和文字說明等描述性方式反映、報告、考核資源和環境成本與價值,評價企業經濟活動以及取得的環境效益對企業財務成果和社會環境形成的近期、遠期影響。
在實務操作中綠色會計與傳統的企業財務會計主要不同之處在于:
1.綠色會計核算的目標范圍大于傳統的企業財務會計。傳統的企業財務會計核算的根本目的就是實現企業自身利益最大化,不考慮社會效益和自身的非經濟效益。而綠色會計的目標是促使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物質循環規律,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努力提高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達到改善整個社會資源環境,提高社會總體效益的目的。
2.綠色會計的成本范圍大于傳統財務會計。傳統的企業財務會計的成本核算僅限于企業在整個經濟活動中所產生的經濟成本,具體來說就是與經濟活動有關的物質成本、人力成本和部分自然資源成本,沒有或沒有全部反映由于經濟活動而帶來的環境成本和自然資源成本。從而導致了虛夸的收益,進而鼓勵了以犧牲環境、透支未來而取得當前利益的做法,導致企業只考慮眼前利益、短期利益,而無視企業的長期利益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綠色會計的成本范圍是按照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來確定的。它不僅反映了經濟活動中的經濟成本,也反映了經濟活動所產生的非經濟成本。如某些企業由于生產活動給社會生態環境帶來的后果也要量化計入企業的成本。
3.綠色會計的效益范圍大于傳統財務會計。傳統的財務會計認為企業最大的目標就是實現自身的經濟效益最大化,而對于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影響到社會發展以及企業發展的非經濟效益則不予考慮。而綠色會計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考慮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認為只有實現三者效益的最大化,企業才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三贏”。
在目前狀況下我國推行綠色會計應具備怎么樣的條件呢?筆者認為:
一是全民素質的全面提高,尤其是領導者。我們周圍的環境已不再是個人問題,而是關系到全社會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這要求每個人都有較強的環保意識。二是完善科學的綠色會計方法體系。即是要解決傳統會計方法與生態會計的許多估計之間的矛盾,同時制訂各種環境績效衡量指標。三是健全的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法律形式約束、規范人們的經濟行為必須符合環境發展的需要。
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才有可能在我國企業中推行綠色會計。現目前,我國政府部門也采取了許多激勵措施。如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于2006年9月12日了《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這個《辦法》鼓勵企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可以享受稅收減免政策,這將極大地調動企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的積極性。在企業自身也越來越重視環境的保護及企業長遠利益并且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如:寧波寶新不銹鋼有限公司,在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建設中,總投資29.97億元,其中環保投入就達1.58億元,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保護環境是企業永恒的主題”的共識。再如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華泰集團董事長李建華深有感觸地說:“從華泰集團近30年的企業發展實踐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企業要基業長青,必須重視社會責任”。強調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首先就要求對員工負責,對消費者負責,對社會資源環境負責。企業家都追求企業更高的利潤,追求企業向更高的檔次和更大的規模發展。但這一切并不是企業的最終目的,企業的使命是追求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社會。華泰致力于發展綠色環保生態紙業,走出一條根治污染和技、漿、紙一體化生產的道路,成為一個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會計與環境的聯系會越來越強,用會計處理一些環境問題必然會成為當代和未來會計學發展的一大趨勢。綠色會計已被專家預測為21世紀最具有光明前途的會計。企業只有實行綠色會計核算,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朱丹.論綠色會計的理論結構體系.財會通訊.
2.李祥義.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綠色會計的系統化研究.會計研究.
3.楊寶嘉,唐雄.綠色會計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理論月刊.
- 上一篇:環境資源會計核算問題論文
- 下一篇:實行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