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信息的局限性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6 04:13:00

導語:財務會計信息的局限性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務會計信息的局限性研究論文

摘要: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無論是企業管理當局,還是外部利益各方,他們所需要的信息包括會計信息和非會計信息。會計信息是企業最重要的信息源泉,是企業管理當局和外部利益各方作出決策的重要依據。但財務會計信息并不能涵蓋企業全部的重要信息,由于財務會計本身的缺陷以及非會計信息的重要性,使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關鍵詞:會計信息;非會計信息;歷史成本;會計報表粉飾

會計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經濟管理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是以貨幣為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其主要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并對企業經營活動和財務收支進行監督。其目的是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并積極參與經營管理決策,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而會計既是企業經濟管理活動,也是處理經濟信息的一個信息系統,且這個信息系統提供信息的準確性會直接影響到信息系統的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決策。

而企業的信息并不限于會計信息,包括會計信息和非會計信息,依賴會計方法編制的財務報表所提供的信息屬于會計信息,而企業的品牌、企業文化、企業管理水平、人力資源價值、產品的市場占有額、顧客的滿意度、次品率、退貨率等這些信息則屬于非會計信息,他們對于決策者來說都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且企業會計信息反映的只是企業財務方面的部分狀況,并不能涵蓋企業全部的財務狀況。雖然會計信息與非會計信息有一定的關系,但財務會計信息常常是對企業過去經營狀況的反映,而人們需要作出的決策一般與未來有關,特別是在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創新層出不窮,人們消費的偏好不斷地改變,通貨膨脹成為經濟生活中的常態,因此,僅僅依靠過去的信息推測未來,是不合理的,也即財務會計信息本身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這種局限性一方面源自會計核算本身的不合理性,另一方面源自于非會計信息的重要性,因而了解會計信息的局限性,對于合理使用會計信息從而作出理性的決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會計核算本身的局限性

1.貨幣計量假設導致的局限性

貨幣計量假設是指會計要以貨幣單位來計量企業的經濟業務。這就使那些不能用貨幣表示的信息不能被計入會計報表,例如企業最重要的人力資源卻無法通過財務報表的形式表達,這就直接導致了財務信息的局限性。

2.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導致的局限性

歷史成本原則是指財務報表中列示的資產等項目要以取得時的成本為基礎,而不是以當前的市價或其他為基礎進行計量。

歷史成本的會計模式,是以幣值不變假設為前提,以歷史成本原則為計量屬性,并且幣值不變假設一直受到挑戰。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大多數經濟發達國家的一般物價水平一直呈持續上漲趨勢。在許多國家多年持續通貨膨脹已成為現實,物價大幅度地持續上漲,貨幣貶值,基本上否定了幣值不變的會計假設,以至歷史成本計價原則就缺乏現實基礎,其提供的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將會削弱,甚至被人誤解,其先天的缺陷就凸現出來。具體為:

(1)在物價變動的環境中,歷史成本下的資產難以反映其真實價值,利潤難以反映其經營成果,導致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不真實,不可比,因而會計報表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不能保證固定資產的更新。盡管許多公司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編制的會計報表仍然顯示有不菲的凈利潤,但企業卻缺乏更新設備甚至補充存貨所需要的資金,原來盈利豐厚的企業如果改用公允價值計價其贏利竟低于應分配的股利數額,甚至變為虧損,因而這種表面的收益是無法持續的。

(3)無法正確反映投入資本保全情況。在物價持續上漲時期,無論從財務資本保全和實物資本保全的角度,歷史成本會計均無法做到,歷史成本計價會形成少計費用和虛增收益,并且還要按照虛增的收益多交所得稅和支付股利,最后形成虛盈實虧的情況,進而企業所有者的產權資本受到侵蝕。

歷史成本下會計信息是失真的,其會計報表提供企業虛假的贏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使用者如果僅據此作出的決策將會導致嚴重失誤。因而歷史成本的缺陷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有用性,進而影響會計目標的實現,成為會計信息的局限性。

3.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帶來的缺陷

會計是一門社會科學,它也是一種無法精確化的學科,會計的核算需要大量人為的判斷和估計,在會計中體現為一系列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企業的選擇不同都會直接影響到企業報表的信息。例如:企業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的選擇直接決定了每年折舊費用的多寡,從而直接影響報表數據。而實際上對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的選擇是非常主觀的,因而其結果便具有主觀的因素。

4.會計報表的粉飾

創造性會計是指報表編制者運用一定的手段和技巧,通過合法的途徑,人為掩飾公司實際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制造假象,誤導投資者決策的一種會計處理方法。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是會計核算行動的指南,但這些規則只能說明企業不能做什么,卻沒有規定人們能做什么,因而通過權責發生制會計處理方式在賬面上創造利潤或虧損成為可能,為創造性會計提供了生存的空間。創造性會計歪曲了企業的實際情況,成為企業美化其財務報表的工具,使會計偏離了它本來的意義和目的。例如:企業將債務在表外反映,在并購中高估商譽,多計資本公積。少計提減值準備,虛增利潤。

5.財務會計信息主要是反映過去

歷史成本下會計的資產一旦入賬,入賬成本就不再發生變動,除非有新的交易發生。即使資產購入后價值發生變動,往往無法加以客觀地衡量。因此,歷史成本反映的信息僅僅是對企業過去交易的記錄。它無法合理地反映現在,更無法合理預測未來。

因此,財務會計信息主要反映企業過去的狀態,而需要作出決策主要與未來相關。除非過去能夠合理地推測未來,否則會計信息對決策的價值就是有限的。實際上,由于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社會不斷進行的革新,社會的潮流的改變及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過去不可能很好地預測未來。這也使會計信息的作用有限。

二、非會計信息的重要性

1.現在企業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即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經濟資源,他們對企業的發展具有決定性。但人力資源價值卻無法通過貨幣計量價值來表達,因而他是一個游離于會計信息之外的重要資源,這導致會計信息極大的局限性。

2.良好的管理水平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源泉

企業究其本質是一個盈利性的實體,因而實現市場價值或股東財富最大化是企業經營理財的終極目標。謀求更大的、持續性的市場競爭優勢,成為實現企業終極目標的第一步。而市場競爭優勢首先取決于企業內部各項經濟資源配置的高效率。這些都依賴于企業良好的管理水平,其綜合表現為完善與高效率的公司治理結構。所謂公司治理結構,就是指一組聯結并規范公司財務資本所有者、董事會、監事會、經營者、員工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彼此間權、責、利關系的制度安排,包括產權制度、決策督導機制、激勵制度、組織結構、董事/監事問責制度等基本內容。而這些都無法通過會計信息來傳達。

3.良好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所形成的并為全體成員遵循的共同意識、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和準則的總和,是一個企業或一個組織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以價值為核心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企業文化是文化現象在企業內部的體現和企業外部空間的延伸。企業文化是由以價值觀為核心要素和以精神層為核心結構層次組成的有機系統,當然有著自己的特有功能,并在實踐中得以證明其決定一個企業的興衰和成敗。它的功能有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和協調功能等。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但它卻無法通過財務信息表達出來。

總之,企業的非財務會計信息還包含很多很多,他們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可能都是至關重要的,以上只是簡單列示一些。因而,企業管理當局和外部利益各方作出決策不應僅僅依賴于企業的財務信息,還需要了解企業更多的非財務信息,這樣才能不至于被財務信息的局限性所誤導,從而作出合理的決策。

參考文獻:

[1]荊新.財務報表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耿建新.會計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黃慧馨.財務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楊有紅,林鋼.中級財務會計[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