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委派制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07 10:28:00
導語:企業會計委派制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經濟體制改革的熱潮中,極少數地區的企業會計委派制試點工作正在進行,據說這種委派制是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高招。本文對此提出一些個人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
企業會計委派制,由政府會計主管部門向企業派遣會計人員,這是一種新生事物,尚有待于實踐去驗證。本人對此有不同的個人看法,認為其不太妥當。當然,本文并不反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由政策委派,因其是國家預算撥款單位,政府完全有權派人去監督撥款的使用;另外,這些單位的會計人員編制本來由政府部門管理,派與不派沒有本質區別,只是管理方式的問題。本文更不反對政府部門以企業所有者的身份,為企業派去財務總監,因為那是投資者個人的事性。本文所指的僅為企業會計人員委派制。因為其在法律上有矛盾。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貫徹公平競爭的原則,這就要求其必須建設和完善法律體系,保證社會、經濟、科技的運行法制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依法治國、依法辦事。法律是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則,是任何人都不能違背的。政府向企業派遣會計人員,是一種不太妥當的做法,與現行許多法律、法規不協調,需要認真加以考慮。
其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三十六條明確指出:"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并指定會計主管人員。"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二章第六條又再次強調貫徹這一規定。企業的會計機構設置,會計人員配備、實行崗位責任制是企業內部事務,是企業的基本權利之一,這是任何人不能侵犯和干預的。
其二,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第一百七十四條之規定。《公司法》明確規定:"公司應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建立本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公司制度是現代市場經濟中居支配地位的企業制度,公司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營主體,它要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公司的會計機構設置、會計人員配備是公司的基本權利和職責,由政府機構委派會計是侵犯公司權益、干預公司經營的行為。
其三,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作企業法》。該法第三十二條明確指出:"企業有權決定機構設置及其人員編制"。該法第五十八條又明確指出:"任何機關和單位不得侵犯企業依法享有的經營自主權;不得向企業攤派人力、物力、財力;不得要求企業設置機構或者規定的編制人數"。
其四,不符合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該條例的宗旨是明確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實行行政企業分開,政府轉變職能,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國家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下放若干權利給企業,實行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實行企業會計委派制很顯然不符合《條例》精神。給企業委派會計人員,既不是政府機構的職能,又干預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給企業下放千權萬權,歸跟結底就是人、財、物權,如今一個會計委派制就收回了企業的財權、人權、再講什么給企業自主經營豈不是一句空話。
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保證,任何權力都不能大于國家法律,任何長官意志都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法律不是只給老百姓制定的,任何人和機構都必須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實行企業會計人員政府委派,必須解決這些與現行法律、法規相悖之外。
二
任何工作都必須以理論為指導,沒有理論就沒有實踐。會計工作也必須如此。會計理論是會計工低實踐的總結,它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指導實踐,促進實踐的發展。會計理論的重要意義就在于它的實踐性、預測性、前瞻性和指導性。企業會計師委派制,要害的一點就是違背有關會計的基本理論,與理不通。
首先,它與會計的本質不符。會計的本質是什么?是一種管理活動,是經濟管理活動的組成部分。楊紀琬教授講過:"任何事物都有質的規定性,概念是事物本質屬性的反映。會計是什么?就要回答會計的質的規定性,用科學的概念來表達會計的本質屬性,我們認為,最科學的概念就是‘會計管理。’"①他又進一步解釋說:"企業管理學里面,有全面質量管理、全面計劃管理、全面人事管理、就是沒有全面會計管理。我看黨政軍是應該有‘會計管理’,就叫做會計管理。"②湯云為教授也說:"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又是一種管理活動,這是大多數中國會計學者對會計本質理解。"③企業會計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行企業會計委派制,就完全否認了企業會計是企業管理、是企業自己的事,既干預了企業自主經營,又抑制了企業機制發揮作用。
其二,企業會計人員委派制,不符合會計主體這個會計基本前提。會計基本前提是會計人員為實現會計目標,而對所面臨的變化不定、錯綜復雜的會計環境所作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斷。會計的第一個基本前提是會計主體,國際上也叫會計主體假定。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企業會計的主體自然是企業本身,它確定了會計人員核算的空間范圍,明確了會計人員為之服務的對象。企業的會計人員由會計主管部門委派,最起碼與會計主體假定不符,割斷了會計主體與會計人員之間的內在聯系,否定了會計基本的存在。常識認為,會計主體才能決定會計人員,其他主體怎么能給企業這個市場經濟主體、會計主體指派會計人員,連最起碼邏輯都不符。其三,按會計理論常識,會計人員在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并不是機械的工作,而是主動靈活的進行會計管理。企業會計人員并不是僅限于記賬、算賬、提供會計信息,他更重要的職責是要制訂企業的會計政策,保障和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所謂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企業所采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④具體原則,是指企業按《企業會計準則》和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的原則所制定的,適合本企業的會計制度中所采用的會計原則;具體會計處理方法,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中對諸多可選擇的會計方法中所選擇的、適合本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在制定本企業政策時,企業會計的唯一動機就是保障和維護企業的權益,否則,它就不叫會計政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會計更加個性化,更能體現企業這個市場主體的價值。會計政策一定是企業管理當局依照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以企業身身情況選擇會計的結果。盡管會計政策可能導致信息失真,但企業總是把自身權益放在首位。這是《企業會計準則》允許的,也是國際會計界公認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我國會計準則的成熟,政府以及社會公眾準予企業運用會計方法與會計程序是越來越寬松的選擇,而不是強令。國際上也是如此,因此,國際上公認會計政策應該考慮謹慎、實質重于形式和重要性三方面。會計政策,說穿了也是企業會計主體--企業的政策,是為了保障、維護企業權益而制訂的,至今為止的會計史上還沒且個企業故意制訂有損于自身利益的會計政策。這在客觀上要求起初的會計人員與會計主體一致,為一共同目標而工作。如果企業會計人員實行委派制,會計主管部門委派來的會計人員與企業利益無關,又不歸企業這外會計主體管理,能為企業制訂保障和維護企業權益的政策嗎?會計理論研究中的會計政策研究就失去意義而不存在,會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作用也將不存在。總而一句話,企業會計委派制與理不能。
三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鄧小平同志倡導下,我們堅持解決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改革開放中,我們堅持的一個最基本原則就是適合中國國性。企業會計委派制度貌似改革,其實與國情不通。因為我國的體制改革,是以"企業本位論"為基礎的,即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由企業為主體的,企業是市場體系的核心,必須尊重和承認企業的商品生產經營者獨立地位,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正基于此,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政府轉變職能,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并由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以保證"兩個轉變"。企業會計委派制,根本不符合政府轉變職能的改革精神,是政府會計主管部門管了企業的事情,干預了企業獨立自主生產經營。財政部在決定不進行一年一度的財務、稅收、物價大檢查時,項懷誠部長曾講過,這有利于政府轉變職能能,干自己份內的事。現今又去搞企業會計委派,難免讓人有"政府轉變職能過時"之感,朱總理在九屆人大二次大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仍然強調"今年要著重抓好從嚴治政,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政府工作。各級政府和各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轉變工作方式、轉變工作作風"。我們認為政府機構應該加強自身建設,行使各自職能,絕不能違法去干預企業自主經營管理,收繳中央和政府早已下放給企業的財權、人權。相反,應該積極擴大自主權。
從計劃經濟轉變到市場經濟,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干任何工作都有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齊心合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中國的最基本國情。實行企業會計委派制,從中割斷了企業管理與會計人員之間的關系,企業管理要人來參加,以人為主,必須發揮人的積極性,要講究激勵個人積極性。這些改革的一個成功經驗就是企業經營成果與經營人員利益掛鉤,才能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由政府會計主管部門派給企業的會計人員,經濟利益與企業經營活動無關,干好干壞企業的廠長(經理)管不著會計人員,這里還有什么激勵積極性可談。一旦出現企業經濟效益好、職工收入比會計人員高,反而促成會計人員一種消極心理。這就違反了最起碼的管理常識,根本與國情不通。
主張會計委派制的人們認為,這樣可以防止會計信息失真,防止營私舞弊。我們首先應分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三種:一是企業會計政策導致的,這是允許的;二是會計人員工作的差錯所致,這不是故意行為,通過復核、檢查完全可以避免;三是有關領導人員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命令人員造假所致,這是應該采取措施、加大執法力度來解決,但是否采用外派會計人員這種作法還是值得研究的。我們必須考察產生會計造假、營私舞弊的根源和原因,才能對癥醫治。有一點可以肯定,根源不在會計人員身上。企業會計造假完全是領導人的行為,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單憑委派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是不可能達到預期目的的。
注釋:
①引自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1985年會計學論文選》第113頁,楊紀琬所著《關于會計理論發展的幾個問題》一文。
②同注①第114頁至115頁,楊紀琬所著《關于會計理論發展的幾個問題》。
③引自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財務與會計》湯云為、薛云套的《中國會計研究評述》一文。
④引自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1999年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指定用書《中級會計實務》第359頁至360頁。
- 上一篇:農藥價格管理規章制度
- 下一篇:我國保險會計準則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