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產業研究
時間:2022-06-03 09:28:15
導語:高校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產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通過對民族傳統體育校企合作的現狀、優勢分析、實踐探索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校企合作促進傳統體育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為民族傳統體育更好的發展尋求突破口。
隨著社會不斷的變革與更新,國家在教學的引導方面是大力支持鼓勵高校與高校之間、高校與企業之間開展相互合作共贏活動,利用學校與企業多種不同的供需關系,將課堂教學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為學生提供與社會接觸的平臺,也是高校學子理論轉化為成果的切實可行的途徑。旅游業的發展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追求以及美好生活需求的方式,已從曾經的小眾市場逐步轉變成大眾娛樂健身的生活常態,江西的旅游產業日趨發展,挖掘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內涵式的旅游資源為本省文化旅游開發提供了廣闊的前景,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積極拓展業態促進體育與旅游、傳媒、會展、影視等關聯產業的融合發展等。可見,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體育與旅游產業的融合更能促進地方文化建設,如能通過高校資源與企業結合培養人才,不僅對地方經濟發展有著推動作用,而且對地方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與傳承有著積極的推廣價值。
1民族傳統體育校企合作現狀
1.1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民族傳統體育在社會和學校重要性以及開展從曾經的落寞逐漸恢復了以往的熱衷,但在體育全球化推動下,也受到受到了外來的沖擊和挑戰。主要體現在我國民族傳統體育與西方的競技體育之間的碰撞,人們對體育文化的了解程度的局限導致大多數鍛煉者認識不足,以健身娛樂為主要目的是普遍存在的狀態,很少把民族體育作為自己的傳統文化來對待和認識,因此給域外體育有了可趁之機,他們的時尚性、簡單性、觀賞性優勢占據了我國大部分市場和空間,比如籃球、健美操、瑜伽等項目。眾多外來體育活動各自都有每年或每幾年一屆比較成熟的大型體育運動會,而我國大部分民族傳統競技體育項目都沒有發展較為完善或常態化的體育運動會,各大、中、小學校也很少有舉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或者宣傳,這大大降低對人們的了解和認識,嚴重影響著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1.2校企合作作用。校企合作主要是為了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根本需求,同時也是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企業能有大量的人力資源儲備,而學生在學校就讀期間也可以加強自己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以后走向社會做好鋪墊實現共贏。1.3企業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認識狀況。民族傳統體育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背景,其觀賞性、表演性等優勢遠遠超過外來體育,但相比而言企業更加歡迎學校培養的現代體育人才,所帶的經濟效益會將更多,投入的資金以及培養的難度相對較小。目前,社會創辦的外來體育的俱樂部數不勝數,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并不被廣大人們群體接受和喜愛,何談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播。
2民族傳統體育在旅游產業中的優勢分析
隨著我國旅游產業的迅猛發展,與各行各業有機融合越來越密集,為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旅游產業的內容與文化也形成多元素發展態勢,使旅游不僅具有各種健身娛樂功效,更能以此傳達民族心理以及民族情感,是西方體育所不能達到的家國情懷教育方式,民族傳統體育元素的融入是一種強體驗型的文化旅游,高參與度的趣味旅游,將會很大程度的推進旅游產業的多元化發展,也是旅游產業開發的新動力。江西地處中國東南部,坐擁好山好水好生態的自然環境,全境列入“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擁有國家旅游資源標準分類八大類155種基本景觀中的153種,同時,有著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江西傳統體育種類接近50種,其中競賽表演類有高竿秋千、字門拳、岳家拳、連拳、四門拳、跳竹竿、騎竹馬、踩高蹺、賽龍舟等;節慶習俗類有舞龍、劃旱船、舞獅、放風箏、傳統舞、傳統戲等;游戲娛樂類有打陀螺、跳方格、老鷹抓小雞、跳繩、踢毽球、滾鐵環、抖空竹等,具有區域地理優勢和旅游資源優勢。在旅游強省指導思想的進一步推進下,傳統文化、傳統體育與旅游開發關聯互動,推動地域特色的產品,積極打造具有體驗作用的體育健康示范基地勢在必行。
3民族傳統體育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實踐探索
我國改革開放40年給人們在思想觀念上帶來了巨大變化,高校教育從原來的埋頭一心只讀圣賢書到現在抬頭縱觀社會與市場發展需求的轉變,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創新創業作為經濟增長新要點,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體育創新創業人才已然成為我國現階段體育院系發展的核心問題,應用型本科院校通過修訂培養目標與體系,扎實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校企合作模式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的產物,目前運用較為廣泛的有訂單式培養、承包制培養、共建教育集團等不同方式開展著校企合作模式,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無疑是個機遇,能夠不斷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在調研各類校企合作的成功經驗中表明,企業中融入民族傳統文化是有效提升企業文化、企業精神以及企業形象的途徑,亦可成為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是建立與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經營之道;高校通過與企業合作,不僅能夠拓寬學生就業渠道,與市場無縫對接,而且還能延續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生命力,為更好地發展尋求突破口。高校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融合依戀的縱深作用,積極推進人才培養的良性發展。
4校企合作促進傳統體育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對策
4.1校企合作開發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體育旅游景點和體育體驗活動。在高校與企業合作過程中,需充分挖掘雙方的優勢進行互補,高校根據社會以及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多規格、多層次的培養。對于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相對較為復雜,根據市場需求及時的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企業亦可作為學生的創業實踐平臺,通過市場化運營,使學生有施展所學的空間與平臺,打造成培養體育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孵化基地。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場地設施以及專家團隊,面向旅游市場需求,廣泛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挖掘,開發市場,注重青少年游學、競賽、培訓、夏(冬)令營、賽事承辦、對外交流等活動,讓傳統體育專業學生充分融入到旅游產業的運行與營銷過程中,成為真正的組織者與實踐者,拓展體育相關業務,鍛煉了能力,充分拓寬旅游產業的體育體驗活動。4.2校企合作突破傳統體育文化功能的局限性融入新的文化創意。民族傳統體育源自于人們對生活需求與向往,是我國各族民眾特色迥異的體育文化事項。隨著現代西方體育運動的沖擊,我們將反思傳統體育文化,探求本土文化的本質,以期突破一定的局限性,創造出適宜其生長的最佳環境與土壤,用易于接納、欣賞、闡述和傳播的方式,擴大民族傳統體育的外延,提升傳統體育文化美好的、和諧的、自然的和永恒的精神意義,在民眾中深植人文之根。高校是傳授精神文化內涵的殿堂,通過與旅游公司或景點策劃的合作,充分發揮團隊優勢,以多樣化與參與度為目標,不斷激發靈感,創新傳統體育項目的運動方式、規則,更重要的是將文化內涵融入其中,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4.3校企合作深挖傳統體育的精神內涵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旅游產業在創新科技與研發創意等方面的開發可大大增強滲透性,將技術、商業、創意、文化的內容有機融合,極大程度上提升產業經濟效益。校企合作視域下,高校在為旅游相關企業設定的目標市場進行服務與保障、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因素做全方位的策劃,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享用價值與精神追求。民族傳統體育是一種豐富的生活寫照,充分體現藝術、傳統、文化與健身的完美結合,通過肢體語言不斷訴說各個地域的體魄與審美格調。旅游恰是不同地域人群相互交往、了解、傳播、融合、傳承的最佳途徑,旅游產品的附加價值確是不可小覷。各類企業用其敏銳的洞察力已認識到參與市場競爭中的重要基礎離不開旅游產品,這也是高??蒲袆撔麻_發的重要核心,產品設計以消費者訴求為導向,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精神追求、傳統心理、地域特色以及附加功能,通過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廣告、促銷、推廣等營銷手段激發民眾的購買熱情。4.4校企合作運用大眾媒介等現代科技擴大傳統體育文化影響力。隨著數碼時代的疾速流動,民族傳統體育已是各種新舊運動方式、享用人群以及傳播途徑等內容混合在一起的新文化現象,大眾媒介通過互聯網這種新的語境,大大提升傳統體育的傳播,詮釋其中的傳統文化、民間信仰、傳說故事、表演精髓、健身價值,產生并創造出更多的獨特的健身素材以及傳統體育產品。高校在明確企業需求的基礎上更有針對性的服務社會、服務企業,以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為宗旨,提高技能培訓的實效性,達到學習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參考文獻:
[1]周道平.西部民族地區體育休閑旅游產業開發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09).
[2]陳煒,鐘學進,張露露.基于產業融合的桂滇黔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構建[J].河池學院學報,2013(6):104-109.
[3]蘆平生,楊蘭生.民族傳統體育研究[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104.
[4]張選惠.民族傳統體育概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5.
作者:程麗芬 丁曉嵐 余天軍 單位:南昌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 上一篇:社區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探析
- 下一篇:京杭大運河旅游產業發展策略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