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投資與債權投資的比較分析

時間:2022-09-28 03:44:05

導語:股權投資與債權投資的比較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股權投資與債權投資的比較分析

【摘要】金融工具準則修訂后,金融資產的分類和減值規定發生了較大變化。論文對企業持有的股權投資債權投資如何劃分以及減值問題加以辨析。最后,從列示角度淺談了相關影響。

【關鍵詞】新金融工具準則;股權投資;債權投資

1新金融工具準則的主要變化

財政部于2017年頒布了修訂后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分類、金融資產減值等發生了較大變化。1.1金融資產分類。按照新金融工具準則,分類標準是企業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和金融資產的合同現金流量特征。合同現金流量特征按照是否僅為本金加利息(SolelyPaymentofPrincipleandInterest,SPPI)加以衡量。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分為以收取合同現金流為目標(業務模式1)和既以收取合同現金流為目標又以出售為目標(業務模式2)。新金融工具準則從原來的四分類修訂為三分類: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以及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最后一類為剩余分類,即未劃分為第一類、第二類,則劃分為第三類。三類金融資產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后續計量上[1]。1.2金融資產減值。新金融工具準則,對于減值問題的規定從原有的“實際損失”修改為“預期信用損失”,更加體現了謹慎性質量要求。按照新金融工具準則,企業應該按照三階段模型進行預期信用損失的預計。信用風險初始確認后未顯著增加,則按照未來12個月的預期信用損失計量損失準備,并按其賬面余額計算利息收入,此為第一階段;信用風險初始確認后發生顯著增加但未發生信用減值,應當按照整個存續期的預期信用損失計量損失準備,仍按賬面余額計算利息收入,此為第二階段;當存在表明發生減值的客觀證據說明資產負債表日金融資產已發生減值,則應當按照整個存續期的預期信用損失計量損失準備,并按賬面凈額(即攤余成本)計算利息收入。可見,三個階段風險敞口是不同的。

2新金融工具準則下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分類的比較

企業持有的投資類金融資產大體上可以分為股權性質的投資(如股票)和債權性質的投資(如債券)。股權性質的投資基本等價于權益工具,債權性質的投資基本等價于債務工具。2.1股權投資的分類。按照新金融工具準則,企業持有的股權投資不滿足SPPI特征,即合同現金流并不表現為僅為本金加利息。因為企業取得股權投資,并不會獲得利息,而意在收到股利,因此合同現金流是股利,而不是利息。當合同現金流不能通過SPPI測試,股權投資應當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但是準則同時給予了公允價值選擇權,即企業可以將非交易性權益工具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可見,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下,股權投資可以被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PVPL)或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FVOCI)。前者通過“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核算,后者通過“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科目核算。2.2債權投資的分類。按照新準則,企業持有的債權投資,合同現金流表現為本金加利息的特征,即通過SPPI測試,則需要進一步考察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當合同現金流僅為本金加利息,且以收取合同現金流為目的,即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為模式1,則應劃分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當合同現金流僅為本金加利息,且既以收取合同現金流為目的又以出售為目的(雙重目的),即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為模式2,則應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當業務模式既不是模式1,也不是模式2,而是其他業務模式時,按照剩余分類原則應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此外,準則規定,針對持有的債務工具,為了取消會計錯配,企業可以將其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綜上所述,新金融工具準則下,債權投資可以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AC)、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FVOCI)或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FVPL)。科目使用上來說,分別通過“債權投資”“其他債權投資”“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2.3二者分類及核算上的比較。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股權投資可以劃分為FVPL、FVOCI,債權投資可以劃分為AC、FVOCI、FVPL。只有債權投資可以劃分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即AC,初始按公允價值計量,后續按照實際利率對初始形成的利息調整進行攤銷,期末該類金融資產按照攤余成本計量。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均可以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初始及后續計量均按公允價值計量,區別在公允價值變動計入項目。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即“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權益,即“其他綜合收益”科目。雖然在核算上的總體思路相似,但是FVOCI債務工具比FOOCI權益工具更復雜,需要首先按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確定攤余成本,進而再與公允價值比較,確定變動額,可以概括為:先攤銷后比較。此外,FVOCI權益工具與FVOCI債務工具在終止確認時的處理也不盡相同。FVOCI權益工具終止確認時,原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公允價值變動額,轉出至留存收益,反映到“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賬戶;而FVOCI債務工具終止確認時,原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公允價值變動額,轉出至當期損益,計入“投資收益”賬戶。可見,前者屬于不可轉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后者屬于可轉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

3新金融工具準則下股權投資與債權投資減值問題比較

新金融工具準則下,金融資產的減值使用“預期信用損失法”,因而當被投資方發生違約,企業持有的金融資產產生信用風險,則給企業帶來了信用損失。前瞻地來看,信用損失提前加以估計,減值的計提將更加充分。可以說,新準則考慮的是違約風險,而不是價格變動風險。從這一點上而言,只有債權投資涉及減值問題,股權投資不涉及減值問題。并且進一步細分,債權投資可以劃分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以上兩項均涉及減值問題。但是二者又有不同。針對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需要設置備抵科目“債權投資減值準備”以及損益科目“信用減值損失”。資產負債表日需要計提減值準備時,借記“信用減值損失”,貸記“債權投資減值準備”,反之沖回時,做相反處理。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并未設置備抵科目,而是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確認信用減值損失時,借記“信用減值損失”,貸記“其他綜合收益———信用減值準備”。

4從列示角度分析相關影響

2019年財政部了修訂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通知,其中資產負債表上與金融資產相關的項目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債權投資、其他債權投資、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特殊地,預期持有期限超過一年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在“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項目列示。而一年內到期的債權投資、其他債權投資則在“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項目列示。利潤表上,“其他綜合收益的稅后凈額”劃分為兩類:一是不能重分類進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二是將重分類進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現金流量表而言,均列示為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企業在取得股權投資或債權投資后,根據合同現金流特征、管理業務模式進行不同的分類,在后續計量和期末計量均會產生不同,因而會導致不同的列示,引起企業流動資產或非流動資產的變化。此外,分類的不同也會對損益、權益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企業應關注金融資產分類所產生的財務影響。

【參考文獻】

【1】李雅瓊.淺談新金融工具準則對金融企業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20(18):76-77.

作者:陳銀霞 單位: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