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分析研究論文
時間:2022-06-02 05:24:00
導語:金融風險分析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金融全球化是當今世界金融業發展的趨勢,可以說現代國際金融的最主要特征就是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一方面給市場的參與者,全球各個國家提供了資本要素、套利機會和風險規避措施,但另一方面又大大加劇了金融風險。因此,隨著金融全球化的迅速發展,我國也要面對更多的國內外金融風險。
[關鍵詞]金融全球化國內風險國外風險
一、金融全球化的概念
金融全球化是全球金融活動和風險發生機制聯系日益緊密的一個過程。這個概念強調了以下三個要點:第一,金融全球化不僅是翻越國家藩籬的金融活動,而且也是一個風險發生機制相互聯系且趨同的過程。第二,金融全球化在相當程度上更是由無數的微觀經濟組織基于謀取利益的自發活動,通過國際金融市場的逐步一體化所導致的。第三,金融全球化是一個不斷深化有著明顯階段性的自然歷史過程。
二、金融全球化下我國面臨的國外風險
我國加入WTO后金融開放將標志著從一個相對封閉的金融體系融入金融全球化中,金融全球化風險將可能導致我國金融風險逐漸增大,主要變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外債方面,我國目前外債負擔率基本上穩定在15%左右,從表面來看,外債還沒有構成我國的對外金融風險,但目前外債余額中國有商業銀行借款比重較高。由于國際商業銀行借款通常利率高,期限短且償還風險相對較大。且國內金融機構作為國際商業銀行借款的中介和橋梁,可能會使國內企業的外債風險轉變為國內金融機構的債務風險從而誘發金融風險。第二,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方面,我國資本外逃的現象較為嚴重,資本項目除了1992年和1998年為逆差外,其他年份均為順差。這意味著國內儲蓄過剩,并且還高成本地引進外資。這不僅表明了外資代替內資或排擠內資的問題,也顯示出資本外逃的問題。第三,經濟發展對外依存度的提高,加大了國際金融風險可能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中,經濟發展的對外依存度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現在外貿依存度和外資依存度這兩方面。所以,隨著我國經濟和金融對外開放度的增加,國際金融風險日益加劇。第四,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降低的風險。近幾年,我國貨幣政策的運用日趨成熟,亞洲金融危機后,中央銀行采取了取消國有商業銀行貸款限額控制、降低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連續多次降低利率等手段,有效刺激了消費和投資,促進了經濟的增長。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我國宏觀經濟決策的獨立性和對宏觀經濟的控制能力存在著減弱的風險。
三、金融全球化下我國面臨的國內風險
1.我國銀行業面臨的風險。第一,負債結構單一,資金缺口大,隱藏著巨大的流動性風險。國有商業銀行的負債以單位和居民存款為主,其中居民儲蓄存款又占存款的主要部分。國有銀行由于有國家信譽為保障,且近幾年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人們沒有存款風險方面的憂慮,導致存款余額一直呈上升趨勢,但還是經常出現較大的資金缺口,主要原因是資金運用缺乏計劃性。由于貸款質量差且流動性不足,再超額發放貸款必然導致新的資金缺口。由于負債結構單一且大多是被動負債,因此彌補資余缺口的辦法不足,存在著較大的流動性風險。第二,資本金率較低。銀行資本金率為6.8%,與《巴塞爾協議》的要求相差較大,且風險權重資產也非常之高。高風險、低資本導致國有商業銀行抵抗風險的能力十分低下。第三,信貸資產質量差。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金額增加,資產質量惡化,盈利水平降低,經營狀況不佳。不良貸款持續增長,銀行盈利高估使銀行進入了一種無根基的發展模式之中,并且形成了一種不應有的銀行熱和銀行表面繁榮,掩飾了銀行業存在的一系列不足,從而使銀行不能及時改變不良的發展狀態。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不足和經營利潤虛盈實虧,導致國有商業銀行抵抗風險的能力大大降低。第四,內部控制機制薄弱。國有商業銀行內部權力缺乏制衡,業務操作缺乏科學規程,監督缺乏嚴禁的制度,造成了各種金融犯罪活動。銀行業作為直接經營貨幣商品和金融衍生工具創新的行業,應在內部控制上更加嚴格,但由于管理環節薄弱,以及與金融創新同步的金融監管落后,使金融內部犯罪率呈上升勢態。2.我國證券業面臨的風險。第一,股指波動大,股價波動頻繁。我國股票市場受政策影響較大,政策取向的變動在市場上得到反映并通過炒作成倍放大。由于政策的不確定和獲取政策信息的不公平,市場炒作中追漲殺跌的慣性很大。第二,股票市場過度投機。這主要表現為股市高換手率。換手率用于說明股市種股票交易的頻繁程度,一般認為成熟的無過度投機的股票市場的年換手率應在30%左右,如果大大超過這一比率,則意味著股市中投機氣氛較濃,存在過度投機。第三,股票市場風險以系統性風險為主。由于政府的過度干預,市場信息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股市風險表現為以政策因素為主的系統性風險,而不是主要受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與財務指標等非系統性因素的影響,因此股價波動并不能真實反映公司價值。
3.我國保險業存在的風險。第一,保險公司的資產實力相對薄弱。20多年來,雖然我國保險行業保持了年均30%的增長速度,但還不及世界前20名保險公司中任何一家資產規模,隨著中國的入世,金融市場的開放,我國保險公司規模小的弱點也會日益顯現。第二,資金運用效率低。目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限于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保監會指定的中央企業債券、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這樣的限制使我國保險資金的利用率不到50%,降低了資金的保值增值的能力。第三,缺乏有效監管,保險法律法規體系尚不完善。由于我國保險業發展比較迅速,而保險監管組織和制度的建設相對落后,導致監管乏力。保險監管專業人員不夠;監管經驗尚待進一步積累;監管制度欠完善,尤其是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在監管內容上注意市場行為過多,對償付能力監管上缺乏完整的考評體系。
參考文獻:
[1]袁竹:“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長春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2]陳瑾:“金融全球化趨勢與我國的金融風險控制”,《金融與經濟》,2000年11期
[3]鄭彥:“金融全球化進程中的金融風險和中國金融安全”,《金融與經濟》,2006年第5期
- 上一篇:政府行政復議工作會議發言
- 下一篇:土地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