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創新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時間:2022-05-03 04:15:08
導語:金融創新對貨幣政策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我國金融創新的現狀
1、近年來,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信貸類金融創新產品不斷增加,資產業務產品創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提高信貸業務服務質量成為金融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實現了信貸結構優化,也改善了客戶結構。當然,一些金融機構在創新過程中,過于盲目,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因此對于我國金融企業來說,實現金融創新是必要的,同時也要根據機構的現狀,嚴格控制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
2、保險、基金等理財產品成為金融創新產品中的新亮點,為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理財產品是金融機構負債業務產品中的一部分。能夠確保本金不受損失的基礎上獲得一定收益成為客戶投資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這樣也給銀行帶來了一定的壓力,銀行需要承擔一部分金融風險。并且對于我國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來說,缺乏個性化的服務是其需要突破的瓶頸。
3、另外,中間產品業務質量的提升是我國金融機構獲取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就目前各大金融機構的現狀來說,中間業務產品較多但是技術含量并不高。機構之間的競爭較激烈,很多金融機構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不能實現真正的創新。這些現狀都對我國的貨幣政策傳導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金融創新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的影響
金融創新對我國貨幣傳導政策的影響主要包括對貨幣供給變動以及貨幣傳導渠道的影響兩個方面。其中貨幣供給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貨幣層次界定、外匯存款、融資貸款以及基金等業務辦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而貨幣傳導渠道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
1.貨幣的供給受到金融創新的影響明顯
(1)金融創新產品的增多降低貨幣供應的可預測性。金融創新產品的增多使貨幣層次變得復雜,加速了不同層次貨幣之間的轉換,提高了其流通速度,因此必須對貨幣及其分層進行重新定義明確貨幣層次之間的界限,尤其是對流通中的準貨幣,如活期存款與準貨幣之間的界限等,以提高貨幣供應和流通的穩定性,提高政府以及央行對其的控制力度,使其及時準確的了解金融數據。在現實金融創新中,活期存款與流通資金之間的界限不明確,銀行等金融機構常將其作為結算甚至支付工具。金融機構在進行創新的同時對其負債狀況的計算方式不明確,如信用卡的大量出現導致一些銀行的金融風險增加,但是金融機構并未降低列入資產負債表,這樣很容易導致無法區分投機性貨幣與交易性貨幣,導致貨幣供應層次之間的劃分較為混亂。(2)外匯存款的增加改變了貨幣供給結構。隨著國家政策的開放,外匯存款的數量明顯增加。同時外匯存款的優勢在于可以隨時兌換為人民幣進行流通,這樣給金融創新帶來了方便,拓寬了其途徑。但是就目前我國關于外匯存款的法律法規來說,其尚不屬于貨幣統計范疇,因此造成了貨幣供給結構的改變,為金融機構的創新帶來了較大的挑戰。(3)票據融資業務的出現。票據融資業務是金融機構獲得資金的主要來源,也是影響貨幣傳導的重要因素。其在貨幣供給和傳導渠道兩個方面都對貨幣政策傳導造成影響。此外,票據本身的流通性和支付性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流通性與支付性,如貼現或再貼現等方式。這樣對我國的貨幣流通統計造成一定的影響。(4)貸款融資業務改變了資金供給結構。近年來,銀行系統拓寬了業務范圍,融資范圍擴大,如個人公積金貸款、中小企業融資貸款等方式。但是,這個過程中的所產生的存款尚未納入貨幣供應范圍之內,影響貨幣供給計算。(5)債券的發行改變了資金核算范圍。在廣義貨幣流通統計中,常由于無法進行合理的統計而造成貨幣供給量的重復計算,同時對于短期債券來說,政策性銀行向金融機構發行的期限低于1一年的金融債券,并不能全部納入廣義貨幣的統計,這樣也造成了廣義資金統計的重復計算。而對于企業短期融資債券應作為一種銀行存款,但是根據現有的法律法規,尚不能將其列入貨幣供給。總之,在債券發行過程中,資金核算的方式尚不明確,導致許多貨幣資金計算不準確,出現重復計算和沒有計算的情況。
2.金融創新與貨幣乘數、貨幣供給量和基礎貨幣的關系
貨幣乘數的公式為K=Dd/B=1/(h+r+e+f+p)(Dd、B、h、r、e、f、p分別代表活期存款額、基礎貨幣、實際提現率、法定準備金率、超額準備金率、財政性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和郵政儲蓄占活期存款的比率)而貨幣供給公式為M=K*B(M、K、B分別代表貨幣供給量、貨幣乘數、基礎貨幣)通過公式我們可以分析金融創新對貨幣乘數的具體影響:①由于金融創新對貨幣的流動性有所提高,所以現金的持有量明顯減少,那么提現率就將隨之下降,貨幣乘數被放大了②法定存款準備金由于金融創新的影響提取次數以及金額逐漸減少,法定準備金比率就會降低,貨幣乘數被放大了③金融創新會產生強流通性的金融工具,直接減少貨幣的交易性、預防性需求,相反增大了投機性貨幣的需求,所以貨幣市場是資金補充的理想平臺,金融機構也就沒有必要再中國銀行存放超額準備金,降低了超額準備金比率,貨幣乘數被放大了④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廣使貨幣流通性更強,銀行類似活期存款的貨幣量增大,所以財政性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以及郵政儲蓄占活期存款的比率都會下降,貨幣乘數被放大了。貨幣供給量以及貨幣乘數都存在不確定性,所以金融創新間接影響了貨幣當局對基礎貨幣的控制。
三.金融創新對貨幣供給傳導的影響
1.金融創新改變了貨幣需求結構,降低了貨幣需求的穩定性。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使人們對貨幣的需求不斷增加,一些金融工具的創新導致了貨幣供給的不穩定,改變了貨幣需求的結構,尤其是一些信用卡產品的出現,增加了貨幣的功能,提高了其投機需求,使銀行存在一定的金融風險。同時,金融創新使利率的彈性降低,金融行業之間的競爭激烈,這使得金融工具不斷趨于同質化,沒有實現真正的創新。金融產品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利率就不能成為評價銀行客戶的唯一準則。資產的調整要通過收益以及結構利率的上升或下降的現狀決定,利率不再起到絕對的決定作用,這無疑影響了貨幣供給的穩定性。最后,金融創新使貨幣需求本身與價格以及銀行利率之間的關系變得模糊,貨幣的穩定性得不到保證,銀行的利率彈性也受到影響。
2.金融創新導致貨幣當局的調控難度增大隨著基金、債券等理財產品的發行,其對貨幣市場的影響也逐漸體現出來。首先:基金等理財產品并沒有納入銀行的存款范圍,因此無法受到存款準備金率的保護。在沒有更加合理的理財產品相關法律法規出臺的情況下,很多銀行投資者就會放棄銀行存款而選擇購買理財產品。同時,存款利率的上升以與理財產品所獲得的收益不成正比,且通常低于其收益。而相對于銀行系統來說。理財產品變相增加了投資成本,提高了市場利率,同時無法實現對客戶投資的有效控制。大部分銀行存款被轉化為投資理財產品,這樣使銀行的資金結構發生變化,理財產品無法受到存款準備金率的影響。理財產品也抑制了金融機構其他業務的發展,如理財產品的增加降低了企業用于企業貸款的資金,使貨幣結構發生變化。也就是說,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對銀行最大的影響就是改變了其資金供給結構,使其不穩定因素增加。同時理財產品不屬于銀行存款范疇,無法受到存款準備金率的包括,銀行雖然對利率等做出了適當的調整,但是對于理財產品業務來說,卻不能構成有效地影響。與基金等理財產品相比,票據業務也對貨幣供給結構造成一定的影響。這是由于與票據業務相關的保證金存款同樣不能計入存款準備金,這樣以存款為主要業務的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的基數就會受到影響而改變,通常會降低。票據業務拓寬了金融企業獲取資金的途徑,一方面維持了其經營,另一方面也使其對再貼現的相關業務依賴性降低,市場公開化程度明顯得到提高,促進了貨幣政策傳導。
3.金融創新給傳導機制帶來的負面影響與傳統的金融市場相比,金融創新增加了金融市場的復雜性,改變了資金流通結構,也增大了其流通速度,但是這樣也給貨幣當局的調控帶來了影響,使其無法進行正確的決策,無法實現對其變化的正確把握。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使銀行系統創新產品同質化,傳統的銀行利率和貨幣政策無法對其進行合理的控制,不穩定因素增多。這樣貨幣的傳導時間就無法確定,甚至形成時滯。
四.關于降低我國金融創新對貨幣政策傳導影響的幾點思考
金融創新是金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我國的金融創新處在初級階段,創新動機不明確,創新手段較單一,使企業的經濟效益無法提高。這與金融機構的制度不健全,金融市場發展不穩定等有很大的關系,同時,大量的國外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給國內金融機構創新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為了減小其對貨幣傳導的影響,促進我國的金融創新,政府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規范金融市場的相關制度,擴大金融產品創新范圍的同時要嚴格控制產品或工具的質量。同時,應逐漸完善準備金制度,實現公開化的貨幣流通政策以提高央行對貨幣供給的控制力度。提高金融創新技術,這要求以央行為核心的政府金融部門時刻關注金融產品創新過程及其變化,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建立合理規范化的金融創新制度,促進貨幣政策傳導。
五.總結
在我國的金融創新過程中,傳統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金融市場出現了不穩定的現狀,基金等理財產品改變了我國銀行系統的資金供給結構,對其約束的相關法規不完善也給央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因此,研究金融創新過程對貨幣政策傳導所帶來的影響并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十分重要。隨著近些年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金融產品增加,給我國的經濟帶來了積極的影響,當然金融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這也使得金融產品同質化,如何通過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提高金融系統的收益成為其研究的重點,這就需要企業認真對待金融創新,合理處理其與金融市場、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出臺合理的法律法規,完善貨幣供應指標,促進貨幣傳導。
本文作者:龔奕
- 上一篇:小額信用貸款金融創新問題分析
- 下一篇: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及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