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建設的實踐與詮釋

時間:2022-12-14 11:18:39

導語:教學建設的實踐與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建設的實踐與詮釋

本文作者:劉彥淑任海燕工作單位:內蒙古醫學院

目前,護理實驗教學中心承擔我校各層次護理專業學生的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及中醫護理學等課程的實驗教學任務。基于我院學生層次與各層次學生的培養目標,我院逐步進行實驗教學體系建立的探索,初步形成基本型實驗(驗證性實驗)為基礎,綜合性實驗為主體,設計性、創新性實驗為提高的分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將基礎護理技能與臨床護理技能逐步融合。按實驗大綱要求,實驗開出率達100%。其中基本型實驗(驗證性實驗)的比率不斷降低,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率不斷提高。其中護理學基礎課程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率占51%。實驗教學軟件項目建設實驗室軟件項目所涉及的內容包括實驗技術的開發、實驗項目創新、實驗教材編寫、實驗教學方法改革及實驗課件與網站建立等[1]。積極探索實驗教學方法改革隨著醫學模式的發展,當今護理專業已進入到“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階段,這就要求我們培養的護士不僅具有嫻熟的技能,還應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學會獨立思考,能夠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并具有創新精神。由此,在實驗教學中逐步減少傳統的只注重操作步驟的灌輸式示教方式,而采用案例教學、角色扮演、情境教學、目標教學與自主學習、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與方法,旨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核心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實驗教材等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2006年,我院教師自主編寫了與理論學習密切聯系、內容全面豐富的實驗教材《臨床基礎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并由內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多媒體教學錄像種類多樣,內容齊全,各課程均配有實驗教學光盤。逐步建立網絡化實驗教學平臺,并自制教學錄像。3.3創立多元化實驗考核方式為能更全面、科學、公平的評判學生的綜合能力,以《護理學基礎》實驗為先導,進行考核方式的改革。現改變理論與實驗按比例計分的方法,《護理學基礎》實驗單獨計分(100分)。計算方法為:實驗成績=操作考核成績平均值*90%+平時成績(考勤、實驗報告)*10%。修訂評分標準由我院實驗教師與一附院臨床教師共同修改操作評分標準,其中操作程序占80分,溝通能力占20分。考核內容設計更全面,細節更突出。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改變以往的期末一次抽簽考試的方式,即改變“一考定結局”的單一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如案例教學、角色扮演,分小組進行,小組成績為每位小組成員的成績;為去除主觀因素影響,同一項操作由同一位教師考核;由只考一項操作變為考5-6項操作。使學生融入參與到考試中,感受到“付出與收獲”的意義,使學生認識到考試只是學習的一種方法與途徑,真正實現“以考促學”。

實驗隊伍建設是實驗示范中心建設的根本保障。提高實驗隊伍綜合素質是進行實驗室管理、實驗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的前提。我院實驗中心現有實驗員6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2人。為盡快培養出高層次實驗人才,我院制定一系列措施鼓勵實驗人員不斷提升。(1)為實驗人員提供外出學習考察機會,增長見識;(2)制定青年教師培養計劃;(3)實驗教師分批次到一附院進行臨床進修;(4)采取多種形式,增強同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營造積極向上、團結進取的工作氛圍。由此,逐步達到人員結構合理,教學水平高,整體素質優良的實驗隊伍建設目標。

開放實驗室是鞏固強化實驗能力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創新實驗方法的有效補充,也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我中心于2007年建立開放實驗室制度,面向本專科學生開放實驗室。在教學時間之外,學生根據自身情況申請進入實驗室進行技能訓練,要從時間、空間與物品三個方面全方位對學生開放[2]。開放實驗室實行學生自主管理,實驗教師隨時指導,提高學生團結協作精神,提高技能水平。

理順和健立示范中心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是搞好示范中心建設的關鍵[3]。建立健全實驗中心規章制度,是加強管理的有效形式,是建立高效運行機制的保障。我院以《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規程》、《高等學校儀器設備管理辦法》和《內蒙古醫學院教學管理文件匯編》為標準,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制定我中心各項規章制度。

我院依托內蒙古醫科大學的雄厚教學資源與師資力量,教學水平在內蒙古同類學校中處于領先水平;我中心實驗條件在同類學校中也處于領先地位,同時我校位于內蒙古中部地區,地緣優勢明顯,但對周邊地區的輻射作用并不突出,對本地區的社會服務功能不強,在今后應拓展渠道,增強實力,發揮我院實驗中心的示范作用。總之,以實驗示范中心建設為契機,以指標體系為建設框架,以示范中心的意義為指導思想,梳理改進我院護理實驗教學中心的各方面工作,推進教育教學質量,依次循環,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