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措施

時間:2022-10-20 04:54:06

導語: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措施

[摘要]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是新時代我國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必經之路。本文從城鎮化及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戰略意義、城鎮化及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思路以及措施方面開展詳盡探討,旨在推進城鎮化及美麗鄉村建設,助力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幸福指數。

[關鍵詞]城鎮化;美麗鄉村;鄉村振興

黨的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新時期城鎮化及美麗鄉村建設的制度性安排,也是發展農村經濟、構建美麗鄉村、助力脫貧攻堅的迫切需求[1]。在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既要發展又要以生態為抓手,科學探究城鎮化建設與美麗鄉村科學發展模式[2-4]。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要求統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深入掌握城鄉關系演變特征,著力推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及生態文明建設,嚴格按照產業發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全面小康的要求,開展城鎮化建設[5-8]。

1我國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概況

我國地大物博,不同區域的人口分布、氣候、地勢地貌、文化背景和特色產業等不盡相同。鄉鎮作為文化與生活物質的重要載體,經歷了較長歷史時期的演變,傳承了傳統文化遺產,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融合了現代社會印跡,延續了鄉村共同體的血統,以相同的地方性語言、相同的歷史經歷、近似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將鄉民凝聚在了一起[9]。雖然鄉村在歷史演進過程中已取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但目前鄉村振興仍存在基礎差、可持續性差、產業化程度不高、缺少科學的發展規劃、整體發展滯后等問題[10]。鄉鎮作為我國最基層的行政機構,是連接城市與農村的橋梁,在農村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11]。我國現有鄉鎮38734個,鄉村建設經歷了漫長的歷史,不同鄉鎮經過多年發展均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這些歷史印跡體現了我國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同時彰顯著老一代人的智慧,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歷年來,鄉村、故鄉等詞是出門在外游子的期盼,鄉村的美麗在于其自然美,如何在鄉村振興的同時保護好鄉村生態,最大限度地體現鄉村獨特的價值和韻味,是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城鎮化并不意味著千篇一律的現代化,也并不意味著千篇一律的異域風情,城鎮化建設應遵循當地自然特色,通過科學的規劃、設計、治理手段合理地開展城鎮化及美麗鄉村建設[12,13]。基于不同地域差異,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模式應是多樣化、特色化的,而并非整齊劃一的;要根據鄉村原生特點,建出鄉村味道,體現不同的人文精神和韻味。因此,對于城鎮化建設規劃及美麗鄉村建設的整體布局,需進行深入探討、科學推進,實現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

2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的重大戰略意義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改革開放以來,為促進經濟發展,我國重點發展工商業,最大化開展城市建設。隨著多年的發展,城市人口不斷增加,現代化程度不斷提升,經濟發展迅速,工商業發展迅猛,發展版圖逐步擴大。在此發展歷程中,我國城鎮和鄉村建設未得到足夠重視,加劇了城鄉二元結構的形成。目前,發展鄉村經濟,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已是勢在必行。我國人口占據世界人口的1/4,我國城鎮化建設對于實現社會均衡發展、自然資源合理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在城市化發展已達到一定水平的當代,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是我國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動力,也是新時代的歷史性任務。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是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是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依托,也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本質要求。

3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思路

首先,要研究傳統鄉村空巢化、經濟發展受阻、生態環境脆弱、土地資源浪費等限制鄉村發展的關鍵因子,尤其要從土地資源浪費、生態環境脆弱2個非政策導向入手,探究這兩方面的驅動因子整治措施。其次,要依據鄉村傳統文化背景、地理背景、經濟背景,研究鄉村潛在的特色產業,確定符合當地特色的產業發展模式,為城鎮化發展指明基本方向。最后,在分析阻滯鄉村發展關鍵因子及研究對應整治措施到位后,要建立適合當地區域城鎮化建設的工程體系。該方面主要從規劃設計入手,以生態環境為抓手,結合區域產業發展潛力進行全方位規劃,創建適合城鎮化發展且適宜的生態環境模式、產業發展模式、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確保城鎮化建設、產業化發展助力當地脫貧,且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穩定城鎮化人口。此外,要打造特色城鎮化,增強人文關懷,吸引人口定居及投資方入駐,確保城鎮化發展效益。

4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措施

4.1以鄉村人才培育為前提。指出“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只有人才興才能鄉村興,人才是競爭之本。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人力資本的支持。長期以來,在鄉村管理方面,缺乏人才引進,人才激勵政策不足,城鎮化建設隊伍層次不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突出。對此,根據目前鄉村空巢化日益加劇的趨勢,需格外注重鄉村人才引育、培育機制的建立,做好留住人、用好人、發展村,以推動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4.2以國家政策為保障。國家和政府在城鎮化及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著力發揮指揮棒的作用,各級執行部門需堅決擁護黨和政府的指導方針,協調好個體利益與共同利益之間的關系,健全城鎮化法律體系,注重鄉村人民法務知識培訓,營造良好的鄉村法制范圍;要確保城鎮化及美麗鄉村建設合法、合規、合民心;要建立合適的引導機制,增強村民主人翁意識,積極投身城鎮化建設,整合已有的鄉村社會力量發展經濟建設。4.3以科學手段為抓手。新時代的城鎮化及美麗鄉村建設有著更高的要求和更艱巨的使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和生態和諧是新時代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目標[14]。新時代下城鎮化及美麗鄉村建設需全方位地體現“五位一體”總布局,每一部分均需運用科學手段進行研判;需依據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走出一條適宜當地發展的振興之路。

5結語

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是新時代下我國全面推進現代化發展的必經之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是我國建成現代化強國的重要舉措。在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需深入剖析鄉村發展壁壘,嚴格遵守黨中央和政府的指導方針,健全適宜城鎮化及美麗鄉村建設的法律法規體系;需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迎合市場運營規律,科學進行規劃設計,實現城鎮化及美麗鄉村建設,從而助力脫貧攻堅,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作者:曹婷婷 盧垟杰 單位:1.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陜西地建土地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3.國土資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點實驗室 4.陜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