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學建設論文

時間:2022-06-15 09:23:00

導語:信息化教學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化教學建設論文

一引言

在十二屆全國人代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首次提出了“互聯網+”的國家戰略。其目的在于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進而促進行業的快速發展。而教育的信息化就是“互聯網+”在教育領域變革的具體體現[1]。它是將先進的教學信息化手段與日常教學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也是當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進,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校園服務器、校園網等多種渠道收集自己感興趣的學習資料,獲取與課程相關的豐富課外知識,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這一過程改變了過去傳統的老師教、學生被動學的填鴨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想學習、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問題,突出了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得教學不再枯燥無味。協作共享模式也正是這樣一種發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2]。本文就如何將協作共享教學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應用到本科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中,以提到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展開了探究,為英語翻譯教學信息化改革及發展提供了借鑒及參考[3]。

二新建院校教學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教學信息化帶來的變化及未來發展趨勢。在信息化時代各種IT技術高速飛展,衍生出來許多先進教學儀器設備及技術手段。將這些成果應用到教育領域,改變了高校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進而對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4]。在信息化的促進下,教學方式的改變主要體現在課程的開放性、學習的智能性、教學資源的共享性、課上課下的協作性與在線課堂的交互性等方面。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慕課、微課、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一系列嶄新的網絡教學模式的廣泛使用,學生可以任意選擇學習方式,隨時隨地進行瀏覽、學習,其內容也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課堂教學所涉及的范圍[5]。這些教學上的革新都與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密不可分。(二)學校信息化建設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分析。及問題指認目前,新建本科院校非常注重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鼓勵教師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到課堂教學中。任課教師也這個過程中逐漸體驗到信息化技術帶來的便捷和益處,開始接受、喜歡這種教學方式的改變。通過對相關知識和技術的不斷探究,任課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能力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作者通過對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及大學城的5所高校現場調研發現,目前還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有待于改進:(1)專業技術問題。例如,我們在對英語系翻譯教研室老師的調研發現,任課教師都不是工科專業,對很多IT技術比較陌生,上手困難,所以很多老師心有余而力不足[6];(2)年齡問題。年齡也是制約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一個因素。調研顯示,年齡在53歲以上的教師不太愿意接受新事物,還是比較堅持傳統教學方式;(3)溝通問題。由于缺乏系統的培訓和相互的研討、交流,任課教師在對待教育信息化的問題上大家基本上是各自為戰,沒有形成統一的模式。(4)建設方向問題。大部分新建院校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普遍還缺少一套標準的、統籌的管理體系,沒有讓信息化平臺各個模塊間有機結合,導致平臺不能發揮最大效益。(三)學校信息化建設和教師信息化教學解決方案解決教師信息化教學經驗不足方面的問題,首先需要讓任課教師轉變觀念,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及其帶來的便捷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學校應該加大信息化教學軟硬件投資力度,為任課教師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便于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工作。1云平臺建設方案的特征和目標。與傳統的信息化建設具有建設周期長、投資成本高、運維成本高的特點相比,云平臺具有統一設備管理、低維護成本、易擴展性、信息資源部署周期短等優勢。我們提出的云平臺建設的總體目標為:參考云平臺最佳實踐經驗,結合本校數字化校園的實際情況,構建一個資源共享、標準化服務、自動化供應和遠程使用的云計算體系,有效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加快IT響應速度。通過建設云平臺,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可以將所有信息化教學硬件設備進行集中管理,實現設備運行的實時監控;實現網絡教學資源全程在線審批,管理員能夠配置不同教師用戶或用戶組,通過不同流程對不同的教學資源池提出不同的資源使用需求;教師可通過標準的服務目錄申請相應教學資源,無須關心底層資源情況,并可查看所隸屬的資源情況,實現網絡教學資源的自動化部署;實現資源利用分析和自動回收,方便學校各院系使用信息資源。因此,云平臺能夠提高設備的利用效率,規范教學軟件部署,為任課教師有效開展信息化教學提供了便捷的自助服務。2云平臺解決方案。云計算是一種新的計算資源使用模式,它擁有了資源共享、標準化服務、自動化供應和遠程使用等特點,相比于傳統的IT系統建設,能夠帶來提升利用率、降低管理復雜度、加快IT響應速度等優勢。云計算已經成為當前數據中心轉型、新建數據中心的最佳技術選擇。本方案使用VMware公司的云平臺軟件進行總體的架構設計。平臺利用信息展現層作為其對外服務的窗口,通過統一展現門戶為不同專業的教師用戶提供統一的訪問門戶,并通過后臺嚴格控制用戶的訪問權限,實現用戶的安全隔離,層次分明地將部門、用戶、權限進行合理的劃分。門戶采用B/S結構,只要網絡連通,無須安裝客戶端,用戶即可在任意地點通過瀏覽器申請和使用學校數據中心的信息資源。統一門戶提供類操作系統的系統界面,采用了扁平化的風格,用戶通過“窗口”進行交互,同時軟件界面支持用戶自定義。云計算平臺選擇SQLserver2008作為數據存儲層的數據庫,具備采集數據的存儲、數據邏輯映射和數據統計關聯等功能。

三信息化技術應用于協作共享英語翻譯教學

協作共享翻譯教學模式是近些年伴隨大數據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教學方式。它是一種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策略。這種教學模式需要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輸入,為學生創造多維思維方式的情境。為此,我們開發了一個B/S結構的翻譯英語教學系統。系統中匯集了科技、體育、文藝、新聞等多門類的英文短文、音視頻,并定期對內容進行更新。教師在為各學習小組布置體驗任務時可以登錄該系統,根據學生特點、基礎、專業、興趣愛好進行分類設置,選擇內容難度適中且能體現英漢兩種語言典型特征的體驗任務。進而引導他們在參與實踐的基礎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協作互動、多向對比、共贏發展的團隊能力。在協作共享教學模式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師生間、小組間的交流、互助,能夠對所有翻譯材料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研究。因此,教師作為指導者可利用校內網的交流空間對學生的翻譯進行點評、鑒賞;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歸類、解答,而后將其作為共享資源放到云共享平臺上供各個小組下載參閱、討論。各個小組根據小組的成果,提出自己小組獨立見解,實現小組間的多向互學互助。對于共性問題,小組間可以通過平臺相互借鑒啟發、相互交流協作,在對比分析和思考中不斷產生新的見解,通過集體的智慧使翻譯內容更加準確、恰當,實現個體與小組共同成長進步。

四結語

提高大學教學信息化水平是當前高等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新建本科院校應認清形勢,強化意識,緊跟“互聯網+”的時代步伐積極推動教育教學改革。作為高校教師,教學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經成為衡量當今高校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尺。本文探索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協作共享翻譯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一個協作互助、互利共享和拓展思維的機會,讓學生在一個師生平等和諧、共同學習探討的輕松愉悅環境中學習、創造,從而可以達成非常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熊艷,王雅娟.“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制約因素與發展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36):38-39.

[2]黃娟娟,楊守霞.協作共享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翻譯課中的適用性探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7):52-53.

[3]耿興隆.高職院校教學信息化建設研究[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9):26-29.

[4]李斌.信息化背景下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嘗試[C].//深化教學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哈爾濱:黑龍江出版社,2015.

[5]程蘭.“一帶一路”視域下的翻譯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研究[C].//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16)年會論文集,2016:189-192.

[6]陳欣,陳雷.高校體育教學信息化建設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2017(3):167-168.

[7]溫建平.信息化背景下協作共享翻譯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翻譯,2015(4):51-54.

作者:馬納吉 張立峰 單位:1.黑龍江科技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2.黑龍江外國語學院英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