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科技服務業的實證研究
時間:2022-04-29 10:52:18
導語:城市科技服務業的實證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服務業的界定
學術界對科技服務業尚未形成統一明確的概念,多數研究文獻采用了不同的分類方法。從概念上來看,科技服務業是運用現代科學知識、現代技術手段和分析方法,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服務的新興產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統計數據來源的一致性,本文采用國家統計部門對科技服務業的界定。根據國家標準GB/T4754-2002《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及代碼》,科技服務業分為四大類:①研究與試驗發展,包括自然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工程和技術研究與試驗發展、農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醫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社會人文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②專業技術服務,包括氣象服務、地震服務、海洋服務、測繪服務、技術檢測、環境監測、工程技術與規劃管理及其他專業技術服務;③科技交流與推廣服務,包括技術推廣服務、科技中介服務及其他科技服務;④地質勘查業,包括礦產地質勘查、基礎地質勘查和地質勘查技術服務。
本文以長三角16個主要城市為分析目標,但是由于這些城市分布集中,且規模、能級等差別很大,不可能每個城市的科技服務業都能對周邊城市具有明顯的輻射作用。因此,借鑒相關研究經驗做法,本文首先從長三角16個城市中遴選出具有科技服務業輻射力的城市,然后再運用威爾遜模型測算其輻射力的大小。1.具有科技服務業輻射力的城市選取現有研究認為,一個城市的某個產業若想對周邊區域具有明顯的輻射帶動能力,則該產業必須具有較高的綜合發展水平;該產業綜合發展水平較低的城市,基本上以接受其他城市的輻射為主。因此,為了遴選出具有科技服務業輻射力的城市,需要首先對這16個城市的科技服務業綜合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并借鑒相關做法,認為綜合發展水平總因子得分大于0的城市的科技服務業具有輻射力,而其他小于0的城市科技服務業主要接受周邊城市的輻射。①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遵循科學性、系統性、統一性、全面性、可比性等原則,本文從三個維度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即科技服務業發展環境、科技服務業投入情況、科技服務業產出情況,并區分為功能性指標和標志性指標。數據來源于各地統計年鑒、科技統計年鑒、科技監測統計等。②基于主成份分析法的測算。運用SPSS軟件對16個城市14個指標數據進行主成份分析,如下:由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得出,KMO值為0.666,符合Kaiser給出的大于0.5的標準,Bartlett球形檢驗的統計量為276.275,顯著性概率為0.000,說明指標比較適合采用主成份分析。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標準,提取出3個主成份因子,其方差累計貢獻率達86.373%,可以認為這3個因子F1、F2、F3基本包含了全部14個指標所反映的信息。由旋轉后的因子負荷矩陣可知,F1因子在GDP增長速度、科技服務業從業人員數量、科技服務業總產值、新產品產值、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等指標上負荷較大;F2在科技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專利授權數等指標上負荷較大;F3在R&D人員數占科技活動人員總數的比重、全社會R&D支出占GDP的比例、科技活動人員數占從業人員總數的比重等指標上負荷較大。根據SPSS軟件運算得出的各個因子得分,可求出16個城市的科技服務業發展水平綜合得分,并進行排序,結果如下:表2長三角16城市科技服務業發展水平綜合得分可見,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無錫、寧波等6個城市的科技服務業綜合發展水平得分大于0,可以認為它們具有科技服務業輻射能力,而總因子得分小于0的城市主要是接收周邊其他城市的輻射。2.主要城市科技服務業輻射力實證分析本論文主要采用經濟地理學中的威爾遜模型來測算輻射力的大小。威爾遜模型指出,區域J對區域K的資源吸引能力可以用公式表示:Tjk=KOjPkexp(-B*rjk)其中,Tjk是區域J吸引到的源自區域K的資源數,Oj是區域J的資源強度,Pk是區域K的資源總量,rjk是兩區域間的距離,B作為衰減因子決定了區域影響力衰減速度的快慢,B值越大,衰減越快,K是一個系數,一般情況下設為1。威爾遜模型考慮了距離的衰減特性,反映了區域在相互作用中所處的地位。王錚等人(2002)的研究對我們利用威爾遜模型處理問題提供了簡化的方法,他們將威爾遜模型用于研究人口輻射問題時得出城市的輻射半徑可以表示為:r=1B*lnPkC!"要求解r,需要得到B、Pk、C的值。對于B值,王錚等人提出簡化公式B=2TtmaxD姨,其中T是域元內傳遞子的平均個數,在這里表示城市的個數,即T=16;tmax是元素中具有擴散功能的最大個數,即具有輻射能力的城市個數,tmax=6;D是相互作用域的域元尺度,本文用16個城市的平均面積來表示域元面積D,經測算D=6869.72。所以,B=0.028。C為取定的一個閾值,表示當城市的科技服務業輻射能力衰減到這一閾值時,就可以近似認為該城市的科技服務業輻射能力達到了極限。根據無錫市綜合因子得分為0.0737,所以假定C=0.01。Pk是區域K的科技服務業資源總量,本文將城市科技服務業綜合發展水平得分作為該城市科技服務業資源總量。將數據代入公式,可以得到各城市科技服務業輻射半徑r(千米):上海187.25,蘇州150.33,杭州139.84,南京108.54,無錫106.01,寧波71.71。根據計算結果,可以做出6個城市科技服務業的輻射區域圖:科技服務業輻射區域圖可以看出,六大城市科技服務業輻射能力已經基本覆蓋了整個長三角區域,且相互交織、互相影響,構成了一個錯綜復雜的網絡。具有科技服務業輻射能力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滬寧、滬杭沿線的中心城市,這也是長三角最為發達的城市,但是在相對外圍的南、北區域并沒有形成具有輻射力的城市。二、對策建議1.相鄰城市之間錯位發展,形成差異化優勢具有科技服務業輻射能力的城市多緊密相鄰,要想擴大整個區域的科技服務業的層次和能級,需要堅持城市之間錯位發展,走差異化發展道路,避免千篇一律。每個城市都應該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發展優勢產業。例如,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要充分利用本地的科研能力和中心城市地位,大力促進研發能力建設和科技交流推廣;蘇州、無錫、寧波等城市立足科技制造業的優勢,重點發展專業技術服務業等。通過差異化發展,每個城市建立起自身獨特的優勢,擴大城市科技服務業輻射力。2.增進城市間的融合聯動、協作,提升區域輻射能力差異化發展形成的是單個城市的競爭優勢,要想提升整個長三角區域的科技服務業輻射能力,必然要求深化長三角城市之間的融合與聯動,加強協作配合,增進整個區域的競爭優勢,形成長三角城市群科技服務業的合理,擴大區域整體的輻射能力,帶動周邊區域乃至全國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可通過加強城市間協同研發創新,建立城市間科技服務業交流共享平臺等。3.促進其他城市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培育新的輻射點由結果可知長三角相對外圍的地區城市并沒有科技服務業的輻射極,這些城市科技服務業的發展相對落后,也影響著這些地區制造業的轉型發展。應該著重促進這些中小城市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并挑選具備條件的城市,培育其成為該部分地區科技服務業的增長點和輻射極,以帶動該部分地區科技服務業以及制造業的發展。
本文作者:孔令超工作單位:上海大學
- 上一篇:城市自行車系統規劃研究論文
- 下一篇:農業科學院建設與管理的思考